主题:【原创】商学院的教授们(序) -- 知之后哀
我这样算的:
假设一共x个人。
首先,所有人生日不同的可能性有:C(365,x)
然后,所有人生日的可能性是:C(364+x,x)
这样算出来,5%概率的人数是33人。。。
答案是不对的,正解是
1-(365/365)× (364/365) ×(363/365) ×(362/365)× ... ×[(365-x+1)/365] = 5%
那我的解法错在哪儿啊。。。,很困惑啊。。请马教授解惑。。。万分感谢!!
消灭平台。不过我觉得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平台消灭看不到,
平台统一化的趋势倒是让人很忧心啊
50人中有两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是99%
也对。
如果也是组织(堂里)派去的话。
我只是对有兴趣的事情会眼睛发亮而已。也不完全是个莽夫,经常也要摇鹅毛扇。
为我们什么都不计较了,是时候未到。你仔细观察一下,想报复日本人的有多少?
我觉得您是属于喜欢迎难而上,喜欢挑战的人,如果没有挑战就会没精打采
由于工作关系小弟也和研究型大学的商学院教授打过交道。这里是我对北美商学院现状不成体系的想法,难免以偏代全。
1. 商学院教授的培训有很大问题。商学院教授来自PHD毕业生。很多PHD学生来自别的专业,像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工程等等。他们在入学前没有很多甚至没有任何商业经验, 很多没有读过商业相关专业。而现状是,PHD毕业生如果在第四第五年手上没有点forthcoming 在工作市场上将非常被动。考虑到REVIEW 的周期很长, 他们进PHD后大部分时间必须花在搞研究出文章上。结果是PHD学生花了几年的时间专很小的牛角尖里,而没有时间系统学习THE WHOLE PICTURE。小弟一直认为PHD应该翻成“钻师”而不是博士。我见过营销专业的PHD对金融会计一窍不通的,完全不懂ROE, ROA, ROI,CASH FLOW,BALANCE SHEET. 我见过金融专业的没听过MARKET SEGA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你能想象耳鼻喉科的医生完全没见过生殖系统吗?
2. 商学院教授的评估有问题。大学的功能主要有三,储存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 传播知识/教学用到的知识技能与创造知识/研究不能说无关,也有很大的区别。这里就不重复诸位已谈到的了。事实是TOP SCHOOL 为保住学校名望,变态的强调创造知识。而创造知识很大程度上被简化到用TOP PUBLICATION 来衡量教授的创造知识能力。Assistant Prof 留下拿谈牛的关键是publication的数量和质量。他们最黄金的几年里主要花在发几篇TOP paper 上,教学上能混就混,谈何质量。一旦拿到谈牛,十年媳妇熬成婆,很多人的激情已被烧尽,开始得过且过,有几个想去成为真正的商学“博”士的?
3. 谈到PUBLICATION,竞争那是相当激烈,压力那是相当大。我知道的几个专业像金融和营销的被认可的TOP A Journal 就三四个 (在有A paper的前提下,一些B也做数)。就一个专业来说,假设有4个TOP JOURNAL,一个journal平均一年出4期,每期约10篇文章。就算一篇有三个作者,一年才4*4*10*3=480个坑。北美有PHD的research学校有约100个,每个学校平均分到约才5个(还不算非北美的)。假设1/3的坑给ASSISTANT PROF占去, 每个学校分到的才不到2个。在大多数research学校谈牛要至少2+篇/5年 (名校要4+)。 想想每年在北美有多少新PHD毕业?150-200个/专业。这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零和游戏,你多发一篇,我就少发一篇,这就注定了很多人必成为LOSERS。这种A Journal的稀缺性导致了各种rent-seeking行为,最典型的就是投靠大牛,挂他们的名发文章。大牛把持着他们自己的领域,没有这些WARLORDS的加持发表是极其困难的。NETWORKING在这个圈里比其他圈更重要。
这帮纸上谈兵的家伙碰上土八路的骄兵悍将,肯定都有崩溃的心。自杀就算了,江山丢了都没有自杀,面子丢点就丢点吧。
转进了,自己心理安慰: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没有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疯狂地步。
我们学校的教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的。而且至今也还是在外面跑外快,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和学校合作,接一些半工半读的项目。
起码就商学院的几个主要方向FIN, STRATEGY,MKT,BUSINESS ECONOMICS, OPERATION没有工作经验,特别是没有高端的工作经验(投行,咨询,TOP NAME的行业公司),在我们这里要谋教职是不可能的。我怀疑要申PHD也难。
学生可以少受赵括们的折磨。也许我们的样本不一样,不知你那是不是OUTLIIER。我见过很有几个TOP50的商学院的象牙塔谈牛教授除了一堆空洞理论文章以外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和我心目中的理想教授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认为检验一个商学教授的水平不能光看理论学术文章的数量,也要看他
1.对自己的专业(FIN, STRATEGY,MKT。。)有全局性的深刻认识。不能限制在自己专业内的小山头。对别的商学院的专业要有超过一般MBA水平的认识。换句话说,他必须是个通才。
2.要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并被业界/市场接受和检验。比如能找到CONSULTING的机会或做自己的BUSINESS。如果一个教投资的金融教授不会在市场上赚到钱就是白扯,有无诺贝尔奖都没有。如果一个营销的教授不会把东西更多更好的卖掉,一切白搭。
作为学生我对教授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要求不高。如果有选择,我宁愿选一个写课本的教授而不是一个有一堆不同文章的教授,至少前者对他的领域要有非常全面/百科全书级的认识才能写出书来。
如果我有选择可以穿越,我要选的第一个MBA老师是。。。。。
Benjamin Gra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