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共:💬842 🌺10273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家园 《资本》京东今天送到了,一天时间,真的很快啊

20.2,也不贵

如果那么一天能见面,一定请兄台签个真名,呵呵

谢谢

家园 老兄在哪里?若是在江浙沪,倒是真能碰到聊聊。

我窝在浙江,在长三角溜达起来比较方便。

家园 帝都攒首付呢

看这形势,这辈子是买不起房了

租房也挺好,呵呵

家园 杭州周边否?
家园 别装了!

你就是MM,不是MM也要把你变成MM,老驴MM就是你的榜样!

家园 杭州周边,呵呵

以后可以碰头一起吃酒吹牛,上次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群人在上海吃烤全羊、晒照片,馋的我的口水哗啦啦的往下流。

家园 呵呵,当年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想起了昆仑三圣何足道下棋、郭襄对他提醒的一句话,于是学了他。

说句题外话,老金别的不说,在任何一个情节设计上,都巧到了极点。郭襄的话,难道不是对何足道一生的提醒么,呵呵。

家园 哎,当仁不让

才是大丈夫胸怀。

说实在的,史学界的腐臭气味、烂裹脚布的思维,早就该涤荡一下了。

那帮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垃圾,早就应该扫到粪坑去。

家园 啥话啊?

弃中原,取西域?

家园 先生说的没错,便是这句了

那人划完棋盘,以剑尖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圈了一圈,再在右上角和左下角画了个交叉。郭襄既已看出他画的是一张围棋棋盘,自也想到他是在四角布上势子,圆圈是白子,交叉是黑子。跟着见他在左上角距势子三格处圈了一圈,又在那圆圈下两格处画了一叉,待得下到第十九着时,以剑拄地,低头沉思,当是决不定该当弃子取势,还是力争边角。郭襄心想:“此人和我一般寂寞,空山抚琴,以雀鸟为知音;下棋又没对手,只得自己跟自己下。”

那人想了一会,白子不肯罢休,当下与黑子在左上角展开剧斗,一时之间妙着纷纭,自北而南,逐步争到了中原腹地。郭襄看得出神,渐渐走近,但见白子布局时棋输一着,始终落在下风,到了第九十三着上遇到了个连环劫,白势已然岌岌可危,但他仍在勉力支撑。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郭襄棋力虽然平平,却也看出白棋若不弃子他投,难免在中腹全军覆没,忍不住脱口叫道:“何不径弃中原,反取西域?”那人一凛,见棋盘西边尚自留着一大片空地,要是乘着打劫之时连下两子,占据要津,即使弃了中腹,仍可设法争取个不胜不败的局面。那人得郭襄一言提醒,仰天长笑,连说:“好,好!”跟着下了数子,突然想起有人在旁,将长剑往地下一掷,转身说道:“哪一位高人承教,在下感激不尽。”说着向郭襄藏身处一揖。

家园 近几年恐怕有难度哈

过两三年回国之后,家住杭州某县市,机会就多了。

家园 应该是到了科学的秋天

“文革时期中国的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姑且不谈到底有多贴近事实。但是绝对不是到了“科学的春天”。文革耽误的是教育(这里指科学教育),你也许看到文革中还能有点科学果实,那也不是文革培养出来的。

家园 从世界看中国,想法会很不同

思考中国史一定要横向看世界,由印度和欧洲看中国是能看出不少东西的.

没想得非常成熟,但有几个点不知是否有理:

1.为什么春秋时邦国林立却始终不产生希腊罗马式的城邦式政体,却一路走向战国式的兼并,邦国数量越来越少,诸候国体态却趋向放大,直至秦一统天下,一统疆山不适应就崩溃但继起的却不再回到邦国仍是汉一统呢?春秋战国发展到秦整整五百多年为何不是邦国联盟而是帝国一统,一定有什么东西推动或本能适应地着帝国式组织体的发展,它是天生的内在的,谁也无法逆反.不能以为中国只是在秦这一个历史点走错(或神奇地对)了一步,功过全在秦始皇这一念之间了。

2.中华大帝国的不断复活的确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外在的是草原文明对于中华大帝国的压力与兼容式改良,内在是自身体系的不断调整:

1)与帝国形态相适应并增强的中央集权式体系,效率强而权限大同时管辖宽泛:a.半平民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官吏体系,数量够数;b.统一的官方思想体系与文化体系的建立强化了文化认同,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里比较少见的既发达又长命却没有宗教支撑的文明(蒙古等草原文明保持住的是自然崇拜,其它的被宗教同化如俄罗斯和中东及新疆的伊斯兰教化,蒙古草原是喇嘛教),文化传承可以靠读书人,但是维系住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不光是文字(古埃及文明随着祭司们的衰亡而被伊斯兰教文明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全体人民一食一衣的公序良俗中,一般公序良俗都是自发形成自觉遵守的,中国政府却是统一内容的公序良俗积极的塑造者和推进者(从古忙到今--老蒋忙活的叫新生活运动,老毛忙的叫移风易俗,转折时期的公序良俗谁有空等着天然形成,政府直接就出手)--我们的婚丧嫁娶节日盛典没有宗教礼仪存在的天地(除了丧礼),但却遵循相同的原则敬祖宗长辈即可,我们的榜样无一不是圣人说出来的画像当权政府立的真人实景,忠勇诚信仁义智节烈孝义朝朝树榜样,代代树碑又立传,正史记演义野史民间传(不合格的就禁,从古到今哪朝没禁书禁戏)。正是政府推广出来的从职业到生活,从道德到习俗全都有的标准模式替代了西方或中东共同宗教思想与仪轨形成的人群认同感,所以中国政府文化归一统还不够还要广而告之执而行之,不这么做中国早碎了。政府事实上用实用文化和具象成公序良俗的行动完成了宗教在共同认同中的诸多作用,最终中国文化才完成了其它文明用宗教才完成的国家维系身份认同,国家才始终得以破碎再重圆.

2)经济血脉的建立与维系:中国南北一统最紧密,东西联结就有些问题。而南北一统又与中国跨水域的水利工程和运河建设密不可分,一统帝国要求物质产出地与人口密集地能协调起来,运河就是维系帝国南北两个经济区的动脉,如果说帝王一念之间用武力可以开疆拓土,那么地区间紧密的经济关联保障了疆土联结的稳固性.唐宋时期的运河之于帝国,而近代以来能源资源富集于北方之于南方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性,都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华一统的必然性。武力扩张与经济融合相当于蛋和鸡的关系,哪个都可以先走一步,但只要步入良性循环,那斯土斯民算是与中华大帝国血肉相联,融合完成。

从世界看中国,想法会很不同.

通宝推:猪头大将,冰冻三尺,老调重弹,
家园 一些猜想

关于第一点,我想是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形成的。

以当时的条件看,这些“国家”距离海洋大多都很远,国家间的产品结构又有趋同性。这使他们难以展开商业扩张,这一方面抑制了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内在的军事扩张的冲动。

中国的海洋文明不发达,我相信与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文明发展形态有重要相关。看看地中海北岸的海岸线,曲折到可以用破碎来形容,海岸线外沿有大量有人居住的较大岛屿,我相信这是海商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再看我国北方的海岸线,很平直。况且海洋与大多数国家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海岸线,这使海商成为不必要,海上冲突更成为不可能。

再看文明发展形态,我国大陆地区古代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级的阶段,而东亚海洋上诸文明发展还处于极为落后的阶段,这些地区缺乏商品交换能力本身就会抑制商业发展。加上大陆和外岛间距离不是爱琴海诸岛间距离可比,海商的风险收益比很可能也不利于东亚海域的古代海商开展。

这算我的一些猜想,没有求证过。给你看看,不必当真。

家园 还是黄仁宇的说法最靠谱

其实也不是他的原创,不过他说的比较完善。我这里再补充一下:

中国走向大一统的关键是季风带来的充分而不稳定的降水,平原地形和两大水系在这方面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降雨量大可以带来高的农业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中国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既不平均又缺乏规律。所以三五年一灾,南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都是寻常事。人口密集又碰上灾荒就会产生大量灾民。对于大国来说,一方面可以将本国受灾人口转移到无灾地区就食(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河东灾则移民河西就食,河西灾则移民河东就食的记录),另一方面也能集中起足够的力量来应对外地灾民的冲击。小国在这方面就非常不利。一方面很容易举国受灾救无可救,另一方面外地灾民稍多就扛不住冲击。长期竞争下显然国家越大越容易生存,扩张起来也越容易。国家大到一定程度,更多了治理河流以灌溉和排水的需求。中国主要就那么两个庞大的水系,要协调上下游的关系客观上需要一个疆域涵盖整个流域的庞大中央帝国。最后当帝国疆域整合到一定程度以后又要直接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更是非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不行。结果是中国就这样一步步走向统一。为了长期维持这个统一的大帝国,又产生了统一的文化传统和治理大帝国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帝国暂时崩溃,文化和舆论也自动要求一个能够重建大帝国的英雄出现——乱世之下哪个大好男儿要是没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是要被鄙视的。另外中国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也使得长期割据因为缺乏容易封闭扼守的关隘而变得困难重重。简单说,从秦以后,如果从比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中国的地方势力要么把自己的权力扩展到整个中国地区,要么就只能被消灭,没有别的选择。

实际上国家大了以后对治理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成本都是迅速上升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中国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产生的对大一统的需求,小国家在管理成本上更有优势。自然不会产生中国这样统一的大国。

具体来说,和中国比较,印度的特点是降水充分而且规律。人们比较容易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来适应。所以即使人口密度高也很少灾荒。虽然河流流域很广但是治水的需求并不强烈。结果是各地区很容易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和外界打交道。结果印度的情况是短暂统一以后在一代人的时间内重归分裂(基本上只有一代雄主的统治时期能够统一,继承者能力稍差国家就重新分裂)。因为在没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在古代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在成本上很不合算。各地区长期自给自足,最后发展出了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超稳定结构——不仅仅是结构上超级稳定,而且几乎没有流动性;不仅不同等级之间,同等级不同职业之间也几乎各自成为独立的小圈子而没有互相流动。都说中国是超稳定结构,其实印度和中国比起来稳定性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是花岗岩和江河水之间的区别。

欧洲则是降水少而且规律。结果古代时期是平均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和印度。结果社会制度发展也相对缓慢。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其实跟中国战国时代非常相像。后来是机缘巧合的撞上了资本主义才有了后来的列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