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想起一些老人家 -- 山有木兮

共:💬15 🌺2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想起一些老人家

【题记】本来是写“爱不是找的”

和尚念经一般地劝人向善,而已。

却在写完这个杂记篇之后,遥想东方故国,我小时候见过的那些很平凡的,家里外头干净利落,自尊自重,有些很传统的道德洁癖的长辈们。

他们正在老去和逝去,也可能常常被晚辈们看作落伍少见识,他们的人格尊严对小辈们已经没有多少威慑力,他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少人理解。

传统,现代。

我这年纪的只是夹在中间迷失着的一代。

而时间,只就是向前走。

===================昏歌线===================

早晨到医院有点晚了,急忙忙走向更衣室的路上瞥见M5(5号监控病房)门口有位明显是亚洲人的老大娘。

换了衣服出去,大娘迎上来用中文说:“外面还下雨呢?我看你拿着雨伞进来。”

碰上了中国人而且还是老人家,我心里略微庆幸了一下被排了周一早班这趟。

“我80了,俺老头85”大娘说。

“诶哟,多好啊”--顺情说好话地赞叹了一句。

“好啥,唉。。。”大娘眼圈儿红了。

老大爷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糖尿病等四种慢性病,耳聋,而且老年痴呆好几年了。周日晚上突然发烧38度,大娘一慌叫了救护车。却不想到了医院急诊部熬到了凌晨3点多才有医生来看。(我要跟老人家解释Triage Codes么?)

过了一会儿大娘又找到我,神情紧张地说每天早晨都得打胰岛素呢,今天早晨还没打。我安抚她说病人一直没有进食,不能打胰岛素啊,等下护士会测血糖,都监控着呢,请她放心,放松,休息一下。

她这才开始跟我诉苦:一晚上就在急诊部,夜里也冷,她语言不通,又不愿意给人家添麻烦(看得出老人家是老一辈那种特别自重的,突然觉得跟她好熟悉。。。),想她80岁的一个老人,一夜里紧张受累还忍着寒冷,我就劝她等一下大爷进了住院处就回去休息。

她说不行:老头离不了她。

原来这位老大爷什么人都不许近身,他谁都不认识了,“他吃得好啊,打人可有劲儿,那腿才有力气,踢人可疼”大娘说。她有时候也被他打--他偶尔连她也认不得的时候。

看那老大爷面色有红似白儿的,咋也不像85岁的年纪,倒是大娘脸上布满皱纹,照顾一个这样的病人颇多艰辛。因为两个儿子都在这个国家,就把老两口办来团聚。孩子们都孝顺,大娘没啥好抱怨的,只是吃不惯这里洋人的饭菜,连上医院都带着中午自己煮的粥(?!)考虑儿子媳妇们都有工作和家庭需要奔忙,昨晚上大娘把急急赶来的他们都哄了回去,“那么多人在这儿也没有用,反正医生也不来。。。”大娘跟我说。

一个上午我一有空就留意M5:

大爷大小便失禁了,护士去清理整洁,并给大爷擦身了,大娘颇难接受这个事情,心里头感到给人家添了麻烦,还特意请求了护士把名字写给她在一张纸头上,回头让儿媳妇写封感谢信才能把心里头的沉重放下;

大爷很放松地把一条腿搭在床边架上,睡得很熟,活动大发了,扯到静脉滴注的针孔,出血了,大娘又紧张心疼得不行,慌乱得叫了护士;

劝大娘去打个盹,大娘说睡不着,就是感觉很漂,头重脚轻地。这让我很替她担心。听她嗓子哑了问她喝口热水吧,她说不能喝,喝了上厕所。。。;

会诊结果出来,决定留院观察,因为老人年纪大了,不太严重的肺部感染也需要如此对待。跟大娘解释,大娘说:我心里头啥准备都有,他毕竟85了,咋都算是高寿了。

Orderly进去M5把老人推去住院处的病房。我跟大娘介绍说住院处那里不允许家属彻夜陪护,你晚上8点一定得离开,第二天早晨11点以后才能探视,借机会劝她休息好,每天来看看大爷就行。大娘说:“不行啊,他离不开我”。我真的不知说啥好,就闲事管到底地接着讲:人家不让您陪护,因为护士什么都会做的,您放心。

大娘就说:“不行,别人到不了他跟前啊,他打人”

我只好说这里是医院,护士们照顾什么样的病人的经验都有的,他们会处理好,她就该放心地把大爷交给医护人员,自己休息好也很重要。她又问:“那他吃饭怎么办?”

好吧,我就继续解释病人的饮食得听医生的,blah,blah,blah...

他们的一个儿子来了,看着也很好的一个人。正好就让他跟着去了病房。我在急救这边就不必再关注了,我想。

快下班的时候得知,大娘后来又把儿子打发回去了,她自己要坚持陪着老头到晚上8点。她甚至还打主意如何在医院再混过一晚,说是能睡在老头床边休息一下就好,再累也不能走,因为老头离不开她。

走在离开医院的路上,我心里头很难消化这件事,感觉大娘倔得让大家都很无奈。主要是担心一个80岁的老人怎抗得住这么折腾呢。她的形象时不时就闪出在我脑子里,她的紧张焦虑和茫然的神情,她为别人一点点的帮助和关心都千恩万谢的那种沉重,她那个被照顾得出奇地好的丈夫。。。我突然明白了尊严二字。这听来似乎荒谬,记得前两年美国的一位评科先生讨论过“尊严”的定义如何模糊,我在那个辩论的context中阅读得颇合心意。今天,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80岁老大娘在此种茫然无助的情境下却让我看到:对尊严的坚持是实实在在的。

做过病人的大概都有体会:医院这个地方,就是修复或者治理你的身体的,因而,一旦进来,你就交出一部分,甚至很大部分的对你自己身体的自主权。不同的人们感觉可能有程度差异,知道一个比较极端的。一位妊娠后期出现异常情况的女子坚持全过程与医生完全共享所有信息,参与人家的分析和讨论俨然是那个team的一分子。。。医护人员们倒也没有特别讨厌她,但是由于当时被理智压抑的心理压力在事后释放,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影响。

这位老大娘没有如此强悍的参与能力,但是她明确地替老头儿坚持着尊严。那位老大爷自己已经没有这些感受了,但他的身体和生命,此时就是完全属于她的。别人,包括儿女,包括护士,都是外人---人家的帮助,在她心里感觉是那么沉重,因为都事关她的尊严。回想了一下那老头年轻很多的脸,那么好的气色,干干净净的有力量的身体,这些都是大娘的骄傲,照顾他,是她生活里的一切。他是她的。

她们那一辈,当年就凭着父母命媒灼言把两个本来陌生的人凑到一起开始共同的生活,几十年下来就这样彼此相属了。他们的价值观使得他们没得多少选择,也少了折腾的机会,这自由的缺失却也是blessing。

如今还在折腾着找爱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听我说,爱这个东西不是“找”到的。

老掉牙的话题了,爱不是感觉而是决定,不再论证。就说这感觉吧:

爱如果就是感觉,这感觉也不是一下子就来了的。不必玄幻它,简单化给个标准大家衡量吧:

如果身边那人有一天不再健康,甚至对他的身体失去自主,你能像老大娘那样,视他的身体和生命为你的,只是你的。反过来,如果你有这一天,这世界上是否有一个人,让你可以这样的交托自己给她,而不是想宁可有尊严地安乐死?因为你的存在对她很重要。

关键词(Tags): #传统#悟生死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通宝推:文远,东海后学,老老狐狸,温雅颂,越夜越有机,故园湾里,喜欢就捧捧场,红黑树,老引北京,潮起潮落,fumachu,李根,
家园 老是老来伴啊。人越老,能够托付的人就越少。
家园 一个或者零个,没别的可能

年轻一代里面很多不能像老大爷这样有一个的。

要是能像李香山那样有个秦奋似的哥们也挺好。

家园 不胜感叹!

如今,能相守一生的夫妻越来越少了:(

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又是一种退步,似乎是哪个革命导师说的吧?

家园 想起一首歌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有些时候,我总在想,如果爱人不在了,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但有时候又总在担心,情深不寿。如果我早离开了,那么她又将是何等的孤单。人活着,却总不是为自己活着。

家园 让人感伤
家园 冤枉啊,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哈哈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大年三十的,给俺送花送通宝,您马上就能收到多多红包哈

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家园 谢谢你,你的这篇文章也许能帮我走过一些伤心的事情
家园 尊严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同感

情深不寿

家园 有点事想请教您

不知您是否了解您当地医院的护理情况?如了解能给大概说说么?

家园 俺就是有点观察得来的感性认识

因为不指望家人陪护(家人朋友可以visit,visit时候举手之劳做点啥是可以的,但是像给病人吃喝洗澡之类就得经过护士的同意了), 这护理工作就完全是护士负责制的。

急诊这边,关于任何一个病人的事情,你都得找TA的护士说话。

住院处,也是很具体的护士负责制,一个护士管不多的几个病人。

如果病人不能自理吃饭洗澡,有人负责喂饭,每天早晨有护工给洗脸,擦身。每个病房有一个洗澡间给病人用,需要帮助的,护工会帮着。

护士们有专门的值班区域,除了排好的查房时间以外,病人需要就按床上的铃。

这些都比较基本,安抚不了寂寞无助等情绪,还是需要亲情友情的探访的一般。

出院回家之后,有医院护士随访制,看病情而定,不甚频繁。如果是独居者,有护士每天(或每周)探视的服务,似乎是可以有补贴的,多数不完全自费---分几类,如果是意外事故,有意外事故机构付钱,这个机构好像是全社会参加的保险一样,如果是老人家,政府补贴。还有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上门探视包括换药等必需的处理,如果因伤不能开车,意外事故机构的人每周载你去买菜一次,打扫清洁房子吸地毯一次。

我的感觉是:一个人口比较小的,高税收福利社会国家做到这些比较容易。

家园 国外的护工跟国内的护工一样么?

卫生部要求护士做基本护理,不知为什么搞得怨声载道。

您是Hospital的人员么?俺想找个在国外医院干过的问问。

国内的护士大概是4个人负责10个病人。国外据说是2个护士管1个病人。

国内护士介入治疗的程度深,国外据说打针的护士都要单独的执照。

等等,医改,再深一步好像很难。

家园 国内的情况我几乎完全不知,这边一些基本事实今天确认了下:

国内的护工做什么?平均多少个病人配备一名护工?您这里所说的卫生部要求护士做的“基本护理”是指那些方面?

我在国内只作为病人住院过(生孩子),如今记得的护工工作就是移动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例如)。

我不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只是每周在市中心医院的急救中心(emergency department)做义工四小时,至今四个月了。通过服务社区来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同时观察和介入这样一个组织的运行,对我个人的研究工作可能也有间接的益处。

今天确认了一下自己的认识,可以回答您问的几个事实:

我所在的医院(应该是典型的英联邦系统模式吧),护士对医疗是深度介入的:我这么说是因为护士是每个病人的病况信息数据的掌握者,打针给药验血测血压心电图X光等等所有的输入输出监控数据,都是以护士为information hub的。

护士执业者称"registered nurses", 经过全面系统学习和通过全国考核之后才能拿到资格。

感觉在这个社会里护士和医生很相近似地受到尊敬。

在这个市中心医院里,一个护士负责一个病房,一个病房满员是6个病人

同样受护士长领导的另一种人员就是我翻译成护工的,Health Care Assistants (HCA)。 她们的工作基本上非治疗性的杂务,发送饭食,洗脸擦身,铺床,扶病人上厕所,等。还有其它,护士们需要她们帮助的工作。

每个病区(最多大约45人)只配备两人,感觉她们很繁忙。

总之,根据我的观察,护士们是诊疗的信息中心和操作中心,医生们是根据病情需要被call in的,除了定时巡视之外。医生们的诊断也依靠护士提供的情况和数据。施行治疗之后,数据的更新采集和情况的变化监控也是护士们做。

移送病人的护工,叫做Orderly,他们是专门管移送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