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需求不足是癌症吗?和安大探讨 -- 陈王奋起

共:💬20 🌺1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里的消费更多的指工业消费---即投资需求

例如高铁的投资形成了对钢材和其他建材的投资需求

高铁的建造商实际上是钢材等上游企业的消费者,高铁的投资也就盘活了钢材企业的生产,而钢材企业的生产又带动了更上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发展的链条,这也就是凯恩斯所论述的投资乘数

而高铁的建设带动的诸多上游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就业率增加,就业率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就增加了。

如果就业已经饱和了,那么增大投资对最终消费的提升确实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实施主要针对的就是就业率低下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井底望天还是晨枫举了英国石油公司为了捞有结果投资了3亿元,拉动了该地区经济的例子,实际上也可以作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例证,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家园 短时间是可以增加一些需求

长期来看,必然是增加生产过剩。铁路建设会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提高生产系统效率

家园 铁路建设本身就创造了生产需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在某个交通不便的地方有大量的资源等待开发 ,问题在于交通不便利,或者说物流成本过高,就使得原有的生产需求遭到了严重的抑制。

而当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以后,由于物流成本大大的减少,那么原来的生产需求就能够激发出来

实际上这是一个木桶短板效应,某地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这是是木桶的长板,问题在于交通不便,这是木桶的短板,这样也就造成了生产需求的严重抑制。

生产过剩本身就是来源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例如木桶理论的短板和长板之间的长度的不平衡,而政府推动的投资就是针对经济布局中的短板而来的,政府投资对于需求的拉动具有相当明显的非线性效应,这是因为经济本身是一个大系统,而一个小系统的激活同时能够拉动其他的子系统,从而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例如一个矿山的开发带动了上游的矿山机械的需求,矿山的开发带动的就业率提升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矿山开发所吸引的劳动力减轻了其他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问题等等

换句话说,政府的正确的投资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良性化,这仅仅是短期效应吗?

举例子来说,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时期建设的大量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对此后美国的制造业起到的推动作用是相当的全面深入的,其效应显然不是短期效应

中国政府可以推动的不仅有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还可以推动诸如大飞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等产业的发展,就像日本韩国,以及90年代的美国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一样,通过政府在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格局的高端化,而没有政府的拉动,由于高技术本身意味着高风险,民间投资很难形成足够规模的投资,而投资规模的不足本身又带来成本的上升,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审时度势的进行投资是利国利民的,郎咸平先生对温家宝政府的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非常钦佩,不是没有道理的

家园 需求不足的核心来源于分配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核心是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循环。货币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中介作用,在生产环节体现为产品销售利润如何-决定是否能继续生产;在消费环节体现为收到的工资水平如何-决定是否能继续消费。资方和劳方在分配上不是平等的。人数上占小头的资方往往在分配上占了大头;人数上占大头的劳方,往往在分配上占小头,再平均到个人头上就跟少了。在消费上,资方就算是穷奢极欲,但是基本的生活消费也是有数的,再多的就是奢侈消费-那跟社会化生产就没关系了;至于劳方,钱花着,花着就没了,对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有需要但是没有购买力了,这叫没有需求了。等到没有钱连接消费和生产了,经济危机就出现了。

经济危机怎么解决?

倒牛奶、关工厂?那是个掩耳盗铃的办法。或者资本主义早期认识不够,或者是资本家和资本家培养的经济专家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这些招数写在历史书上,但是从来没说奏效过。

撺掇资方搞投资?其实就是找个借口让资方把手里花不完的钱拿出来花。资方一投资,盖厂、开矿、修铁路,就是在另一个地方重启一摊生产-消费的循环,总有些工人被雇佣,得到工作就有工资,就能重新消费。能缓解一时或一地的经济危机。但是分配方式不改变,几个循环之后,就又消费不足了,经济危机又卷土重来。

对劳方搞搞消费信贷,增强其消费能力?这不刚刚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消费不起就是消费不起,甭官玩什么花活,最后总有清算的时候。膨胀了之后,只会崩的更大、更狠。

那经济危机究竟有没有办法解决?

有!打土豪,分浮财。从大萧条到最近的次贷危机的解决,全部用的是这个招数。当然在技术上,这并不是让赤卫队员拿着梭标、长矛去抄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的家。技术上政府要有两手,一手搞社保,给没钱的人(一般是劳方及其相关人员)发钱消费,保证这个消费-生产的循环别断了;一手搞税收,对有钱的人(主要是资方,高级白领应该是捎带的)搞均富。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或者不想在初次分配环节把均富这事解决,就最好在税收和社保的二次分配环节把这事做好。如果搞的像某些超级大国那样家里也没余粮的话,还可以用第三只手-印钞票,搞通胀。反正低收入是吃社保的,有吃、有住又没钱,通胀对他影响不大;谁手里钱多,谁受的损失最大。兵不血刃而打了土豪,这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了。要是有钱的都是土财主,要钱不要命,连这个都不能接受的话,那最后就只有农民起义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来自于分配;缓解的方式是建立社保和税收的二次分配体制;急症发作时候的处理办法是印钱搞通胀;最根本解决办法。。。大概真的就得是搞共产主义了。

家园 这个想法太幼稚,这个药方肯定不灵!

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吃了你这个药方,中国要完蛋!因为你这个药方是在中国内部重新分蛋糕。我且不说面对利益集团,你能有多大作为。事实是,即使按照你的如意算盘,也只是扬汤止沸!因为中国国内的市场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要让13亿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这点市场和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唯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向中国外部要市场,要资源!和平方法要不到,就用战争!这是保证中国崛起的唯一路径!现在西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这个药方,最担心的就是我这个办法,所以西方媒体总是提心吊胆地提起英德的历史。

毛主席教导我们:

1、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赞成。

所以,宣称和平崛起,那是一厢情愿!一切行动都要围绕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能够和平地获得世界市场和资源,那就不妨和平;但是,如果和平方法不能获取中国发展所必要的资源和市场,那就只有战争!出发点不在于和平,而在利益!不能为和平而和平,而是为利益可以考虑和平。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我改一改:

以斗争求利益,则利益存;以退让求利益,则利益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