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wintel联盟算是掰了 -- 似曾相识
drives were used for all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The disks are a combination of serial and
parallel ATA consumer-grade hard disk drives, ranging in speed from 5400 to 7200 rpm, and in size from 80 to400 GB
http://static.googleusercontent.com/external_content/untrusted_dlcp/labs.google.com/en/us/papers/disk_failures.pdf
zz
仅采用SSD固态硬盘就会为IBM节约不少的成本。除了IBM外,存储厂商EMC公司推出的Symmetrix DMX-4也采用了SSD。由于在闪存驱动器中没有机械部件,它的能耗很低。在一个存储阵列中,闪存磁盘存储1TB数据比传统机械磁盘少用38%的能量。30个15000RPM的光纤通道磁盘才能达到单一闪存磁盘同样的性能,以每秒交易为单位进行比较,能耗可降低98%。由此可见,SSD节能和读取存速度的优势深受企业级用户的欢迎。
回到人们关心的PC和笔记本市场。据笔者的观察,在PC和笔记本市场的应用,无论是应用的势头还是规模,远远不如在企业级的服务市场。为何会造成这种结果呢?笔者认为,这依旧暴露出了SSD固态硬盘相比于传统硬盘成本高的劣势。也许有人会说,难道企业级用户就不在乎成本吗?当然在乎了。但就像笔者上面所述,企业级用户,尤其是具有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用户,其最大的成本来源于能耗(例如服务器运行的电费、空凋散热费、占用面积费用等),采用SSD带来的成本节约,可以完全抵消其自身的成本,这是由于其与我们的PC和笔记本使用方式的不同决定的。
你可以找一找看看现在电费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占多少,除了机柜本身的消耗,因为机柜散热而带来的空调的成本和电费也是不小的一笔费用。
搜了一下IDC's Worldwide Quarterly Server Tracker,1/2/3 Quarter of 2010 目前IBM早已经不是第一,冠军是惠普。惠记就是靠安腾吃饭的。
http://www.idc.com/about/viewpressrelease.jsp?containerId=prUS22592710§ionId=null&elementId=null&pageType=SYNOPSIS
Jeff Dean在The data center is the computer做过一个粗略的计算,费效比最高的是用普通consumer级的PC硬件做服务器。高端服务器和太低的配置都不行。ARM目前性能还不行。
横跨x86 和 arm到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问题是那一票指令集怎么解决。 mmx sse可是人家的专利。
多年前Google的某位高管(好像就是管硬件方面的)给了一个talk,说Google就是建立在cheap上的。其实他的意思很好理解,Google如果不cheap,那硬件开支就要上天了,而且纯属浪费 - Google完全不需要IBM或者Sun这种公司来替Google设计什么东西。
本猫看来,其实这些争论,都可以总结成一个问题的延伸 - 到底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那本有名的教科书,不就是起名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30个15000RPM的光纤通道磁盘才能达到单一闪存磁盘同样的性能“
那60个SSD才能顶得上一个普通硬盘的容量。你别告诉我Google不需要这些存储空间。
省电?你以为空调是无限可调的?你这里设备少了1%的用电量,于是空调就可以少干相当的量?而且这相当的量保证最终的制冷结果一样?你这是什么?Itanium上的Foxton?
单单Power和Itanium打,Itanium肯定不是对手。原来Intel想用狼群战术把Power和Z咬死,现在看来Itanium沦落到HP单挑IBM了。每做一单,比如说价值500万美元,可能400万都是软件和服务,剩下一百万里CPU的钱可能还不到2-3万。IBM是500万全吃下,Intel才能吃下三万,当然Intel提不起兴趣来(相对IBM而言)。这也是Power领先Itanium的原因。这个局面,在今后10-20年内都不会改变的。而且Enterprise Computing的特点就是,只有你不落后太远,你的客户是不会跑的,更何况你领先对手?Sun那么烂,不还有人用?
编译器会处理的,而且ARM的SIMD支持10年前就有了。静态编译和动态编译都不是问题。
楼下说的性能和能耗的折中是没办法避免的。我当年在simulator上面试验结果,10%的性能损失可以换取30%的节能,但是实用的时候肯定没这么多。
x86省电的事情就别指望太多了,历史包袱太大,光是那个CISC到RISC的转换逻辑,就没办法省很多电。ARM轻装上阵,自然简单多了,不过以后也会逐渐背上包袱的。
intel在买infineon的无线部门的时候就是瞄准了移动和嵌入式的市场因为之前intel没有合适的东西只能看着这块越来越大的肥肉着急,pc的量现在继续在跌,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量在大幅增长,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但intel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功耗。intel的制程比tsmc好的不止一点,但现在samsung携ibm也准备杀入代工,他们的制程比tsmc要好,所以arm阵营也不用太担心。
硬盘的功耗是一个方面,但现在电费开支占到数据中心的大头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可以就此多讨论讨论。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Core,而是Uncore那部分。09年Intel要和TSMC合作,也就是因为TSMC这部分比较有经验。TSMC那边路不通以后,就有了去年以来这些deal。
至于IBM,你还是没有搞明白一点,IBM的主业,是全球500大里那几万台机器(甚至是那最多几千台机器上,里面几个G的内存就能卖到几十万美元那种)。它的主要产品,包括制程,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优化的。你做F1的技术是能用在做买菜车上,但那能是最优选择么?Samsung?别开玩笑了,韩国人也有技术?
tsmc在28nm的节点上搞了一个所谓性能优化的28hp的gate-last制程结果性能还翻到不如不优化的gate-first制程。
别看棒子没有文化,几十年下来棒子还是有些积累,tsmc在45/40nm上苦苦挣扎的时候,三星的40nm的产能已经在逐步扩大了。三星在28nm和20nm的节点上和ibm是深度合作。所以arm阵营在高端的制程方面完全不用担心,高端有ibm,中高端有三星。
不过NT本来就是Dec那个team写的,据说内核用的也差不多,支持Digital这几个平台也不奇怪。
IBM那套在中高端机玩的宰人战术不灵了,就是没进cloud许多enterprise也开始弃power奔intel/linux去了,效益比差太多,经济又不好,整天买LV包实在说不通了。
到了cloud,除了IAAS外,IBM没多大戏唱,现在就是拉上几家做router的,做virtualization的在那接着玩拼凑加忽悠,没了大型主机,中端机,IBM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软件配套的也越来越卖的力不从心,linux/java上的选择太多,现在没了Sun,靠Oracle搞出个能跟微软对掐的PAAS都不容易了,真的到了那天PAAS成了气候,IAAS,SAAS都是浮云,而且IBM还不如Google,Amazon,自己不完datacenter,现在靠投enterprise所好忽悠private cloud来蹭饭吃,以后越来越像个打酱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