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一般在影片开头交代了背景之后,剩下的全靠镜头语言了。
导演和演员们自己对那个时代太熟悉了,所以他们自己很容易通过很平常的细节理解当时的时间背景,可能当时的观众也能够心领神会,而我们就不行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对这些老拷贝进行下处理。我一直觉得,像美国那样对经典电影拷贝进行修复的做法真是功德无量的事。
比如《平原游击队》吃烙饼的场景,那时候的人都知道是因为白面极难得。现在的人就不太了解了。
如果说美国现如今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苹果手机,没人能否认。但要说美国若干年长盛不衰的最具竞争力的产品,那非好莱坞电影莫属。而变三就是这种工业化娱乐的典型代表。
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迫不及待。
首先是广告费迫不及待。个人推算,花钱最多也最值的应该是奔驰,男女主人公不仅把该款跑车的型号说的一清二楚,并且提供了最新报价。而相对于无处不在的联想标志,伊利舒化奶也是直接讨了口彩。诺基亚看来确实是不妙,塞班和塞伯坦的命运要差不多了。
其次是发泄怨气迫不及待。影片中最后的旁白中,以酸涩的口吻抱怨自己的盟友,这颇似希拉里克林顿对巴基斯坦、法国等盟友的说辞。御天敌则更像是老牌共和党的口吻,抱怨自己从神的地位上跌落,与第三世界的虫子为伍。
变三的第二大特点是女主角的屁股。我相信如果你看了本片没记住其他任何情节或画面,但这个屁股你总会有印象,比起变二中梅根的屁股,这个屁股虽然质量没有提高,但招眼程度进一步提高——开篇就是个屁股。难道这是在预言变三是最后一集?顺便说一句,比起屁股,该女主角是难以置信的丑。
变三的第三大特点是视觉环保。整部砸的稀巴烂,估计得有上百万人丧生的场面,居然见不到一丝鲜血。唯一迸射而出的红色液体是霸天虎被海扁后泄漏的机油。
变三的第四大特点是大反派居然都是死了。靠!看来导演制片人下一集的思路还没整理好。
......
抱怨广告或非要读出国际政治的人们要摆正心态,这是一场热闹而已,非要评价,也就是一场你自愿掏钱的大热闹!
风声的剧情作为谍战剧不合格么基本上,主要是看演员去的。西风烈剧情其实也简单,但不是谍战剧就不按谍战剧去要求,作为动作片来讲剧情算得上有起有落,而且对动作片来说最重要的节奏感掌握得不错,也有适度的小悬念。色彩和配乐我个人可以说得上是很喜欢了 最不好的是杨采妮和吴镇宇的台词,完全没有必要自己配音嘛,塑料港普太出戏了,不可能凭这种水平的配音拿到奖的,何苦来?
更可叹的是,拍完了他还是没想清楚。
不妨一看
只是不常上电影而已。其实老前辈吕中表现也很好啊,戏份跟陈瑾差不多。陆毅跟他自己以往的表现比,在本片中还是有进步的,lz应该鼓励一下年轻演员嘛
打果粉脸piapia的,就是作为电视剧太沉重了点。
近几年的电视剧精品当属《潜伏》,职场剧主旋律剧里《恰同学少年》口碑和收视俱佳
里,那么他这辈子也想不清楚什么了。
静秋最后往病房里跑,在转弯拐角处喊了一嗓子的那个女的就是当地宣传部的干事,帮剧组接洽的,剧组答应给人一个有台词的角色,就是这个。
年轻点的角色都是北电上戏的学生,来实习的。
但确实是放了他,当然,这里面有土共在背后营救的结果.如果细诉这一点,那至少可以拍十集电视剧,但这是电影,就好像说两人结婚一样,也只能快一点说日本人放了他了.李白三次被捕,二次被救,第三次被老蒋下了死亡令,没来得及看到新生的太阳.
不要动不动就往当时的政治环境上靠,老是这样说,好像土共拍的电影总是刻意一样,有必要吗?是真的吗?说得多了,就俗套了,就物极必反的,会引来俺这样的人,为土共辩护的.
只是可惜,新的电视剧拍得实在是俗套,非得整个三角恋出来,还非得整个国民党兄弟出来.
其实只要把李白烈士的几个点抓住,不用这些俗套三角恋,一个剧,也能拍个五十集呢.
李白喜欢钻研无线电技术,他曾经把无线发电的电量降到只有几瓦,这可是了不起的科研技术了.这个过程再拍个十集也可以的.
二十年后,六十年后可能也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时候只怕不是需要前辈从坟墓里爬出来加字幕,而是后人多翻历史书,多上网,来了解六十年前发生的事儿.
至于拷贝修复,当然是功德无量的事儿,只可惜,中国人的性情,似乎普遍是拥有的不珍惜,追求虚无飘渺的东西就特别上心.
所以拷贝在自己手中,就可以扔在库房里,不理不睬.什么时候这种性情改变了,中国电影啊,小人书啊,连环画啊,才能真正重见天日.
艾滋病的主题就注定了整部影片风格的沉重。当一种东西与死亡等同的时候,人们的恐惧会有各种不同奇怪的反应,相同的是这些反应都来自于各自的欲望——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希望。
顾长卫无疑捕捉到了人性中对生与死、未知的欢乐与现实的痛苦的矛盾心态,并用自己的镜头准确地表现了出来。该片无论在叙事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是相当成功的。
开篇一个幼小生命的逝去,对于凶手来说,这是报复;对于其他赵家的受害者和赵家自己来说,则认为是报应。然后赵家大哥用诚实而冷酷的事实,实施了反报复——下达了村里所有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通知书。赵老大的语言揭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贫穷,无知。而贫穷、无知造成的灾难,第一个驱逐、毁坏的对象就是知识——学校,同时也驱逐了希望——学校里的孩子离开村子去镇上了。
生命与死亡的矛盾,死亡与利益的奇妙组合,都清楚地表达了本片的一个主旨,即艾滋病人作为疾病的受害者,除了应该得到关怀和救助外,还应该得到一个正常人的精神生活。顾长卫没有说教,也回避了通篇故事的压抑,却用一个又一个貌似轻松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小高潮,反而把沉重压抑都表现在细节之中。
演员方面。濮存昕形象的颠覆是必须的,否则这样一个正面惯了的人物,无论有多高的演技,都不会被观众认可。这个人物形象可谓反面到了极点,他无意中在村中创造了死亡,但他有意识地把死亡经营成商机,居然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脱离了道德的赵老大却仍然摆脱不了思想中的传统习惯——无论是对父亲的孝道和儿子的姻亲(这姻亲中还隐含着对权力的羡慕和渴望)。同时颠覆形象的郭富城也不错,尽管功力稍欠,但基本表现可以打80分。我一般比较排斥夫妻档,这次也不例外,蒋雯丽的气质饰演农村妇女还是不够土,我个人觉得蒋雯丽的城市女性和小资情调已经进了骨头了。巩俐第二的章子怡还是那样,表现性格方面没话说,但面部表情实在是太呆板了。我一直认为陶泽如最适合演农民,尽管我从没见过他演(我看他片子比较少,印象中只有《一个和八个》),这回更证明我是正确的,呵呵!
可能是本片的公益性质,其他的配角阵容也比较强大,表现也都很出色。
我觉得本片最成功的倒不是演员,而是对主题的挖掘深度。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如此之轻而又如此之重。这种对比强烈的矛盾,在偷米、偷衣服、偷情的故事中展开。被死亡的沉重压迫的人们已经没有勇气公开追求自己的梦想了,只能靠“偷”来悄悄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而“偷”被抓获后,人们反而去除了舆论和道德的包袱,而迸发出对幸福和生命的呐喊。
这种呐喊,是对一切无知、偏见、歧视的呐喊。这种呐喊过后,结果已经不重要了,生与死也不重要了;无论这个人活着还是死了,他的生命都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印记。能使观众有这样一个体会,本片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不成功的反而是宣传和公关。这是一部公益电影,又是艾滋病的主题,可以理解,会有宣传上的尴尬和难度。本片又不能算是文艺片,所以这种不成功让人的确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面对着一切为了娱乐的电影屏幕,我们观众也许也要反思,在面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时,也应该提醒自己,是否也要适当关注一下生命与道德的轻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