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聚变PK裂变 -- tojinge
日本东芝那个迷你4S实际上是快堆。
4代现在也没有一个真让人满意的方案。
核电全面投入,恐怕美国都玩不起。太费钱,人才不足也是问题。
最近有个新闻,两个意大利科学家声称实现了冷聚变,输入400W能量,可以得到12400瓦的聚变能量。
[URL=http://www.eetimes.com/electronics-news/4212428/Italian-scientists-claim-cold-fusion-success]Italian scientists claim cold fusion success
[/URL]
这项技术要是成功了,岂不是等于宣告所有聚变技术都过时无用了?
三个月内商业化,年底量产,这个卫星可放得忒吓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所谓冷核聚变都是源自声致发光现象,这个现象本身就未必是聚变导致的。理论都没搞清楚,所谓应用都是浮云啦。
无论AP1000,还是高温气冷堆,目前都没有建成和投入运行。只能根据它们的计划来判断投资成本。
“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投资400多亿元,首台机组计划将于2013年建成。三门核电站所采用的AP1000核电机组,属于第三代压水堆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较大幅度地简化系统,减少设备数量,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三门核电工程是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信托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
400多亿/2×110万千瓦=1.8万/千瓦
高温气冷堆的投资额是30亿,20万千瓦 大致是1.5万/千瓦
国内的一般二代堆由于技术已经成熟和设备国产化,大致的成本是1万/千瓦。
由此可见,高温气冷堆也不见得成本就高到哪去?况且高温气冷堆的燃耗比较深,对燃料利用率高。
用一核聚变装置,不需要输出大于输入,只需要能经常性地输出大量中子,实际上就是当个中子发生器。
聚变装置的四周方置铀等裂变材料,由聚变装置输出的中子照射产生非链式裂变,裂变产热输出。
好处是安全,聚变装置用多路激光或托克马克,很容易停止,周围的裂变材料不需要达到临界,无外来中子裂变自然停止。
可以用低浓度燃料。
裂变材料燃烧完全,可以一直用到百分子九十的原子都裂变过了再换料。
最麻烦的还是要造一个能经常性地输出大量中子的聚变装置。
那篇文章我还没细看,可能有部分内容被贪污了。
把裂变和聚变的困难集成于一体。
南京影帝兄已经说得很到位了。我再补充一下:
1、用高能激光照射聚变核燃料靶丸,诱发核聚变,输出能量的同时释放大量中子(快中子、热中子都有),这就是美国人的“国家点火装置”;
2、中子撞击靶丸周围的核燃料棒,诱发核裂变反应,输出能量,但不会达到临界状态;
3、以每秒10次的频率重复上述聚变-裂变反应(有点儿像脉冲喷气发动机?)。
这个方案我怎么看都像一个三相聚变氢弹,但还是以裂变为主,能量输出的主体是裂变而不是聚变,聚变只是提供中子源。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技术的难度,因为核聚变需要的几千万度的环境,能量输出方式实在是跨越性的,目前仅在实验室及其有限的实现了聚变,而且能量输出还无法超过输入。而裂变技术已经实实在在的运行了几十年了,很成熟。
这个方案的优点很多:
1、安全性好,核裂变是脉冲进行的,不必达到临界状态(就是所谓“次临界堆”,停堆时只需把外中子源关闭即可);
2、裂变燃料利用率高,据称裂变燃料利用率超过90%;
3、适用的核燃料范围广,不光可以烧U235,U238,甚至钍也可以烧(其实单单是使用天然铀而不是浓缩铀这一点就很有诱惑力);
4、因为核燃料烧的干净,利用率高,核废料问题比传统反应堆清。
难点也不少,最主要的还是在激光诱发核聚变上(也就是NJYD兄说得中子源上):
要以每秒10次的频率诱发核聚变,目前还做不到,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人的激光核聚变装置每天只能成功诱发几次聚变,距离每秒10次的目标还有距离,但不是不能克服的困难,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不是质变。他们计划在20年内实现每秒10次聚变的目标;
另外,聚变燃料靶丸(氘氚)的成本也是个问题。
安全问题
1、放射性元素在高温情况下渗透出石墨球。这个问题早已解决,清华老师在刚开始搞高温堆时就知道这个问题,德国经验么,研究多年从石墨球的大小和结构上得以解决。
2、石墨球破裂,生成石墨粉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问清楚,但是也是解决了。
3、二回路的水进入高温堆的问题。水进入高温堆没有氧气进入高温堆那么恐怖。但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二回路也用气体作为介质,比如NH3+He,二是干脆直接上氦气透平循环。
说到氦气透平循环作为863项目在十五期间已经搞出来了,而且是磁悬浮的。但是这次在石岛湾核电站没有用,可能是出于保守起见。
如果高温堆用上氦气透平循环,不仅可以再次降低投资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发电效率。
4、高温气冷堆无疑是比普通压水堆的成本高,但是与AP1000这样的三代堆相比,估计难分仲伯。一个技术是人家的,转让给你,能不能自己设计还不一定,一个技术是人家的,自己改进吸收,还具有设计能力。选哪种?历史会有公论的。
5、象日本的这次地震加海啸?AP1000能抗得住?AP1000设计的所谓安全,是头顶上装个水箱,出了问题,自己给自己灌水,据说能抗72小时,如果遇到日本这么变态的国家,72小时能否供得上电还是个疑问。再说,AP1000头顶上的水箱,抗震系数可不高,弄不好它自己先出问题。高温气冷堆在安全上,电是随便停的,日本这种危机对高温堆来说不是问题。
不过,最后重复我以前的观点,由于U235储量有限,搞这么多种反应堆没啥意义。所以我即反对AP1000也反对高温堆。钍基熔盐堆和核聚变才是王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从现在来看,凡是不能增值、使用U238和钍 的慢堆,不论是气冷还是水冷,都没有前途。在20年后,都将不再建设。
最看好的是熔盐堆(其实熔盐堆用铀也是可以的,一样能增值)
其次是ADS(加速器驱动快堆)
聚变堆的困难太多,现在还看不到中期商业化的可能(比如30-50年)
应该是最主要的难题吧。清华这边只说有办法,但没说是怎么解决掉这个老大难问题的。
那篇文章介绍了好几个非常规的产能或节能的方法。
另同时拿到的《新发现》上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人曾向法国人咨询过这个方法。
厂房基坑已经挖到基岩,还打算建其他几座。
但是我觉得真正能解决能源问题的还是核能最靠谱,是最能够满足中国这样高人口密度的终极之道。
另外《环球科学》上也有不少文章不是很靠谱,比如有一期说得是使用烧碱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地球工程,方案上要最终安装几千万个这样的吸收装置回收二氧化碳,可就是不说吸收二氧化碳的烧碱从哪里来,制备烧碱消耗多少能量,消耗这些能量又要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不计算吸收二氧化碳的投入产出比。看来美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也不是传说中的严谨,关键还是政治上要正确(防止全球变暖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其实,聚变--裂变堆的困难也很多,未必能比纯聚变堆更早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