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军中趣事----- 1 【原创】一锅红烧鱼(新人新帖 ) -- 少壮军人
想法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参军不比上学差吧,纪律性还强点?再说文革时的学校能学什么?部队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世外桃源了
我也看了这个文件,当年老邓为了和温家宝抢班夺权,不惜放弃新疆,万不得已,西藏也要放弃。
少壮兄,如今网络发达,发表治国纲略的,孰知不是十一二岁的屁孩儿敲的几个字?
喜欢看兄台写的文章,真实,生动。多谢。
老爸自我从小就给我讲这个吃饭的故事,每次都笑着说第二次盛的饭使吃奶的劲儿压磁实。。。
所以当兵学得最快的是运筹学。局限于步兵老大哥。
学习再好也要下农村,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加上,黄帅、张铁生这么一闹,学校竟然开始开卷考试,差学生甚至比好学生考的好。75、76年甚至期末不用考试。没有了学习竞争,谁还愿意学习?学了也没用。学校是乱七八糟,五花八门,学工学农几个月,学生哪有心情学习。
所以社会形成“早下放早抽上来”【原话】,77年高考考上最多的大多是老三届,基本没有受到文革影响,学习功底扎实。
农村没人管,加上社会上“早下放早抽上来”的观点,逮住机会,把能走的孩子全部呼拉到部队。9岁的孩子出现在部队,也就形成当时部队的一种特殊不正常的现象。不过战斗部队没有,基本上是在后勤机关,因为实在太小了。
就必须下放。初中毕业,小学5年初中两年。加在一起7年,所以下放13、4的有的是。唉!那个年代都疯了。但是那个年代人不娇气,因为整个社会是这样。现在是走极端,20岁还离不开父母。独生子女独立不了。
一看就知道是老兵的被子。所以千万别分析,别钻进去,越分析越无厘头,越疑点重重。呵呵!
当兵?谢谢光顾,有没有写你在部队的生活?
未成年之前,上级也不会让他们上战场。
七十年代前半期,虽然“复课闹革命”了,但在学校基本上学不到东西,有机会让孩子当兵的当然都送到部队去,能学到的还多一些。
少壮这帮童子军都是部队高级干部的子女,一般至少师级以上才有特招的机会,比较难得。
在南京是要求初中毕业以上。当年是七周岁上小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也就是正常的下乡至少十六周岁。但有很少的提前上学的会小一点。
象我们那批,是六六、六七、六八三年的初中以上“毕业生”(实际上除了六六届基本上满三年以外其它的都没上满,我是六七届,名义上是初中毕业生,实际上到初二,所以现在同学聚会都称“初二x班”的),俺十七岁,六八届是当届,初中是十六岁。
有很小下乡的,但那不是下乡知青,是跟父母下放全家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