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阶级意识的回归与中国左翼思潮的复兴 -- 铸剑
hegemony这个概念好就好在辩证上。一方面表现出来是貌似和谐的领导而非强制,但另一方面是以力量为背景的,不知不觉就把其他的选择排除了。
自身的建构是个问题。毛选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其实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当年的“我们”是很清楚的。而今天的“我们”是谁,各有各的理解,支离破碎。
同意。国际的敌人比较没争议,无非是美帝和跨国资本。国内就比较麻烦。怎么看待我们伟大的党国呢。我个人来说,对前三十年,是同情多过批判,对后三十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同情的成分就不剩下多少了。
文化研究学者霸权或者文化领导权两种翻法几乎共存,似乎看不出更倾向哪个方面,但最早是翻成霸权的。
我看到的经济社会学则好像更多用霸权这个词。
确实如怪兄所言,很容易跟国际政治内说的霸权主义相混。但在其本意上,这里的“霸权”是与强制支配或专制相对应的,意味着一种文化控制、柔性控制。
80年代老马那套东西在高层和民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经过苏东剧变之后,世界范围内左翼都失去了现实依托,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老人淡出现实政治,左翼在中国就失去了最后的依托了。朱学勤在《书斋里的革命》里写的很清楚。
所以在九十年代末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号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内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大规模开除工人;对外在wto谈判中,不但没有为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体系中争得什么权益,反而加剧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零和博弈。更奇怪的是,该国主流舆论对此竟然一致叫好。
至于减免农业税什么的,呵呵,那可是号称党内ps派大佬的影帝的标志性政绩啊
就改变对事实的客观理解。比如对南街村叫好的左翼老家伙们。我一直奇怪的是,他们既然那么欣赏,怎么不把房子产业都卖掉然后把钱捐献给南街村或其他慈善事业,然后再不要接受国家发给他们的津贴和工资,去南街村做一个外来工。
为什么要“防左”?若仅仅是你说的书呆子,从书本到书本,为什么有人的宗旨就是“防左”?
既然左翼太多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说明这些人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可为什么有人叮咛手下人,主要“防左”?
你列举的现象,有一个名词“苏修”,更有名词“走资派”。
若“走资派”,“工贼”不能解释你文章中列举“九十年代末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还请你发明一个与事实相符的词汇出来。
兴起的是 阶级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至于这会不会觉得这些是左,那就不知道了。当年风中虎跟蔡总支持工人,然后有些反而倒过来,世事变幻无常,到头来都是一堆深信 形势比人强 的时势主义者。光看哲学理念是猜不到具体事情立场的。
这真是个好标准
前面老老狐狸同志也说到了。对朋友和敌人认识不清,因而必然拿不出能得到广泛拥护的办法来。
我觉得一个重要问题是,对邓小平的地位的认识“左派”走到了极端。如果左派能认识到邓的实践的正面作用和意义,在实践中将能减少对“走回头路”的顾虑给国家带来的震动,再从维护公平关心民生的角度关注问题,或者将能得到最多的支持,建立起新的统一战线。
目前的“左派“对改革实践的彻底否认,总带着很强的“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他们拿出来的办法也就必然地像当年“经济上消灭富农,肉体上消灭地主”一样,陷入困境而无法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567155
象何新,张宏良之流,怎么也会被算成左派的?
张且不去说他
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大旗,那叫一个鲜明.这也能看错?
政府里没有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复兴的原因
马克思,毛泽东,他们的思想威力都很大
即便歪曲之后,用来政争也很顺手
现在的问题是,总有人觉得高层的倾向很重要,值得争取。
难道20年前选择邓小平或者赵紫阳,选对了就能继续搞共产主义?就能避免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