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基因农产品正在如中国于世界之作用那样被妖魔化 -- 黑岛人

共:💬863 🌺2538 🌵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家园 面包草是什么

用秸秆做的,是不是就是青贮饲料?如果是的话,这个好像,比较有年头了吧。

家园 这句话还给你

提醒一句,闭着眼睛小心撞墙。

也算是我在你这个贴子里做的最后一件好事情.您去吃转基因吧.请吧!精英同学!我们有自己吃的东西,不需要你来操心了.

十多年的大规模推广?好啊!

从理论上,从实践上。

我也可以说,从理论上,实践上,我什么都做了.有用吗?请提出理论报告啊,提出实践报告啊!红口白牙,我已经理论上,实践上,等等什么都做了.做了什么?提出来看看?这就是您的科学水平啦?同学?

家园 抱歉,是我没有说清楚

主要是这方面的知识,我本身就太欠缺,所以说不到点子上。我那句话有问题,应该是“当作物的第二代的胚芽开始发育的时候”。

*******************************************************

用化学药品处理种子,就可以把阻遏酶从重组基因的启动子上拿掉(本来阻遏酶是结合在重组基因的启动子上,阻止重组酶产生的)。这样的种子种下去了之后,重组酶就会产生,而重组酶又可以剪去spacer(spacer是用来“关闭”终结者基因的),这样终结者基因就被激活了(也就是说,终结者基因获得了被转录的权利)。

虽然终结者基因获得了这个权利,它并没有立刻行使这个权利。这是由它的插入位置所决定的,它处于第二代胚芽发育基因的启动子的控制之下。所以,直到作物授粉之后,胚芽开始发育时,终结者基因才发挥作用,杀死胚芽。

如果把终结者基因理解成一个杀手,那么用化学药品处理种子,相当于激活了这个杀手。这个杀手被激活后,并没有立刻作案,它一直潜伏在那里,在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第二代胚芽开始发育。这时这个杀手才会突然跳出来,把这个小baby一举扼杀。

*******************************************************

王树:用某种化学药物来处理种子才会造成二代不育

这个帖子我修改了一次,是改正njyd河友指出的一处错误,加上了“第二代”三个字。

家园 当年elsevier的编辑来的时候我问过他这个问题

我说,我现在很关注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个基础生物学的,所以大家都不搞,大家一股脑都去做全球变化了,因为更好发论文。所以那些基础性的东西没有人去做了。结果呢,我就开展不了我的工作。但是这些基础性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您怎么看这件事情?

他立即面露尴尬。支支吾吾的说了一会儿,说我最好把我的问题跟大问题联系起来~~~

我本身的方向是动物的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学科。达尔文那个时代,鉴定的人是最牛的,尤其是英帝国,为全球的生物科学奉献了大批的博物学家,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现代生物学和地质学。而现在,我们国家,培养人才基本上是把前半截的发展腰斩掉,仅仅培养后半截。而从博物学培育起来的一些科学精神,和理念,我们是严重匮乏的。我的导师,5、6年前还觉得鉴定是个没有什么前景也没有什么用处的工作,而事实上,没有物种的鉴定,没有基础生物学的研究,我们的生物学不过是空中楼阁——试想下,你研究了半辈子搞不清楚的一个物种的dna,后来才发现居然是两个不同的种~~~

具体到农业也是这样的,有位大老说“面包草”不就是青储饲料吗?这不是什么新东西。而实际上我比较能理解蒋高明的思路。蒋高明其实是想利用自然界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规律,来人工造一个相对比较稳定,不需要外界太多输入的系统,同时还保证一定的生态效益。这其实是纯生态的思维,的确跟生物科学的思维有差别。生物科学的思维是你运用技术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生态学,往往一个新的组合就具备新的意义,关键在组合和协调作用上,这跟中药的思维方式的确比较接近,所以我估计做生态的大部分可能对中药比较相信。

做一个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到比较小(现代农业是严重依赖农药化肥等的,而且,有时候会影响到土壤结构,等一系列问题)。蒋高明的路子,如果能够合理的改造并推广到不同的地区的话,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国家一家一户小地块的农业生产现状,造成了我们国家有希望采用地区内部的不同产业相结合的模式,而并非像美国那样,十万头以计牲畜的养殖场,饲料需要用车运,几个周不清理就能把一个州的土地给用牛粪埋起来。农业其他方面其实也是这样,建立在现代基础上的育种,甚至部分被证实为安全的转基因工作培育出的高产作物,再结合传统的一些耕作方法,和一些比较安全的生态农药( 比如性外激素干扰、黑光灯等),协同起来避开虫害的耕作方法,虽然很困难,但是我相信有希望尽量减少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当时在网上查着玩的时候,惊叹于我们国家的葫芦种植全是搭架子的,而南美的就是粗放的让它长在地上的。我看到网上一个南美的人奇怪他的地上长的葫芦为什么烂了。我们的祖先其实有不少的种植农作物的智慧(比如茶园里面放羊,让羊去除草),当然到了今天,有些已经不适用。但是还有不少启示。

我姥爷跟我讲过,他们那个时代的很多传统的作物和品种,很多蔬菜,今天已经没有了。而悲哀的是,我们现在的研究制度,和培养人才的制度,必定会使这些传统作物物种的收集整理,以及耕作方式的收集整理工作,迟迟无法有效执行。

我们国家现在的基础科学研究是非常不足的,比如分类鉴定工作,我们现在都是一些年轻的学生,来了之后,让你自己对着书去看,大概需要几年才能上手。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信息和鉴定资料彼此保密。这样对人力物力都是一种浪费。为什么年纪长一点的,工作人员不去做呢?因为他们在申请课题。这种事情对生物科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或许是可以容忍的,因为那些方法都是标准化的。而针对分类鉴定,针对一些其他的科学方向,这种方式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一个国家性标准的数据库,就让我这种学生去做,起先根本连个专家验证都不想要的,怕花钱。而我前两天发现,找一个国外的专家鉴定的两个样品中某个类群的40个种类里面,有15个是在国内某个国家重大项目该类群的种名汇总表中找不到的,要么是错误鉴定,要么是由于取样位置和取样时间不同造成的误差——后者的可能很小,因为我从老外鉴定的数据中发现这些种类还是比较优势的种,不太可能在国家那个广泛取样大项目里面不存在。那么,必定有一方是错误的。虽然我内心很期望错的是老外,但是说真的我无法相信国内这些人的态度。

具体到这个帖子,帖主说了,这是个政治问题,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既然提出转基因作物,他就首先是个学术问题。学术的基础上才能判断,虽然存在政治的压力,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虽然转基因的东西我们不做,但是起码我们现在也即将开展功能基因的研究。现在功能基因研究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国内大多数人不过是拿这个东西来骗骗文章,有多少在真的去清查每个基因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呢?关于基因开闭,关于基因的协同效应,国内有多少人真的关注?他们关注的不过是科研经费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你叫我去相信国内这些搞转基因作物的人,真的是想如何如何,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然后呢,外部的一些人,不知道科研界规则的,没有科学素养的,没有做过这些事情的,就这里讨论什么政治阴谋,等等。

如果小鼠做了几十代的实验(这个应该不难吧),没有出问题,如果证明基因在环境中不会扩散,或者扩散了不会出什么岔子,我觉得这个品种可以考虑推广了。但是实际上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知道,国家药监局的原来的局长收了点钱,连保健品都能批药准字~~~~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天知道那些临床试验是怎么做出来的。

环境的一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连基因到底是个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公众,恐慌转基因,和狂热支持转基因,一样都是令人悲哀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基本的科学素质作为铺垫,大家都是一拍脑袋来做事情。具体到学术界,也有不少这种事情。有的时候我实在是难以相信他们居然是受过那么多年科学教育的人,在理念上,我很多时候还是很支持方舟子的,虽然不是全部。

家园 不会吧~~~

我不知道转座子,不过我知道基因组

不知道转座子有点过分吧~~~那可是得了诺贝尔奖的~~~

当年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的时候就相当惊叹:光靠传统的看显微镜能看出基因的规律来,据说那位大妈的水平已经如此炉火纯青```偶像啊。

直到现在,一看到紫色玉米,就想起来这个事情。

家园 现在的饲料工业,一斤多饲料出一斤肉

您自己算吧。一头猪能吃多少饲料,同时它还可以吃点青草啥的。

一亩地两季,每季按照亩产一千斤计算。

两头猪产的粪便够一家用沼气的。

这些数据都是我叔叔和大妈跟我说的。

家园 饲料转换率没有那么高吧!

60公斤以下如果饲料和品种都还可以的话,应该在2.4之2.89比1之间;60公斤后大概在3.1之3.3之间.

一头猪出栏时大概300斤,耗费饲料少算大概800斤,20头猪耗费饲料16000斤。

按照你说的,一亩地两季,每季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3亩地年产不过6000斤,只不过是猪饲料的零头!

家园 你家的猪出栏的时候三百斤???

我们那边老母猪才300斤,一般半大就卖了。为了达到最高效率,也为了肉好吃。

转化率这个是我叔叔说的,也可能我记错了。

http://js.zhue.com.cn/yangzhujishu/zhuqunguanli/201007/01-85309.html

猪一般不到二百斤就出栏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3688870

料肉比一般是2.3:1

就是只养十头,为了这个系统比较均衡,产生的粪便也相当可观了。一亩地化肥需要多少斤?也就是化肥看起来比较干净些。照现在化肥这个速度涨价下去,早晚会有大批老百姓转向农家肥的。

目前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了,过去找掏粪的是要给钱的,现在已经不用给钱了,由于农村沼气和施肥的需要,粪便也成为了资源。

家园 这个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吧

我们转入bt达到的效果,就是让植物自己产生这个东西。

这个bt基因平时是不表达的,只有当昆虫啃咬了作物后,作物伤口形成愈伤组织而分泌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启动转基因调控机制才开始表达bt蛋白。

所以bt蛋白的含量在作物内不高,而且是局部的。

尽管抗虫的Bt基因的来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但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而且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被激活,并与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但是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在肠道细胞表面没有相应受体,因此Bt蛋白对人没有任毒性。被人吃下去的Bt蛋白,会像食物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成为营养成分。Bt蛋白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当灌胃量已经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剂量也没有引起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含有Bt蛋白的转基因食品在慢性毒性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转基因技术为作物所带来的天然抗性使转基因食品成为更加安全的食品选择。如转基因抗虫玉米由于少受虫咬,这就减少了玉米上的“伤口”,从而减少赭曲霉、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的侵染,降低了食用玉米的健康隐患;转基因抗虫植物由于减少了施用农药的次数和数量,因此降低了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家园 很专业嘛

bt基因平时是不表达的,只有当昆虫啃咬了作物后,作物伤口形成愈伤组织而分泌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启动转基因调控机制才开始表达bt蛋白。

所以bt蛋白的含量在作物内不高,而且是局部的。

听起来很神奇啊,不知道这个位点当时是怎么找到的,不过还有个疑问,如果是虫子咬一口就跑了~~~是不是意味着它不会被毒死?

如果产生浓度太低的话是不是也不会被毒死?

这样的话会不会使虫子迅速产生抗性?

至于你说的后半部分我早就知道了,除非那个人正好对bt蛋白过敏。

家园 植物的水杨酸生成系统

如果是虫子咬一口就跑了

那这个虫子靠什么活?

如果产生浓度太低的话是不是也不会被毒死?

所以挑选基因调控表达强度是个关键。

不知道这个位点当时是怎么找到的

作物愈伤组织里必然表达水杨酸这个物质,这本身就是作物天然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人类将水杨酸表达的基因调控因子同bt基因连接起来就成为转基因的一部分了。

简单讲就是将作物的防御机制中的天然的水杨酸基因系统+bt基因。

除非那个人正好对bt蛋白过敏。

天然作物受病虫害越厉害,你吃的作物里阿司匹林含量就越多---水杨酸就是阿司匹林。不要以为吃天然产品绿色产品就安全健康,有些人吃阿司匹林就会胃出血。

家园 将来有一天我都在想生物学研究会不会变成这样

看种类,做一下dna,看生理,做一下某个基因表达,看呼吸代谢,做一下另一个什么基因的表达,看生产力,做一下rna浓度,看生物量,做一下dna总量。。。我们在实验室面对仪器设备,就可以得出一个数据,然后我们就认为它是表示了自然界。这看起来很简便不是吗,但是这却割裂了生物学研究的传统,它将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

当然,这个话题有点离题了。

家园 没有这样想,但是我见过地下水受N污染的地区

食道癌和其他消化道癌症很高。。。蔬菜的N含量高的话也会有相似的效果。。。因此我对合理施肥的敏感性很高。强烈的排斥大水大肥(尤其是化肥,流失率和分解率还是很高的),和会导致污染地下水的其他措施。

如果你认为我的知识,就是你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的话,那我觉得我说了这么多等于白说了。

虫子还是会咬一口跑的,动物的活动习性,都不好说。。。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时候蜜蜂采花粉,在每朵花上它也并不是停留的时间都一样长。当然对于棉铃虫来说可能喜欢躺在那里吃。这就要看虫子的基本的生活习性了。

家园 南京老兄的这个说法有些偏颇

对这些害虫,外部喷洒农药无效。

除虫是很讲究的。要说明白得费很多功夫,还是给个链接吧。

外链出处

以前棉铃虫爆发并非无药可治,是因为农药使用不当、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导致抗性增强,最后喷药喷得人都晕过去了,虫子还没死。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那时,国内农药开发很不力,有机膦当家,毒性非常大。后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了,情况有所好转。

现在转基因棉面临两个现实的大问题:1.次要害虫变主要害虫,不得不增加使用农药。2.棉铃虫产生抗性,转基因棉失效。

事实已经证明了,棉铃虫防治还得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光靠转基因棉是不行的。转基因棉可以做一种手段,但不能全靠它。

家园 方MM的主要观点我非常赞成

尤其是要加强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农药和转基因都更有意义,虽然暂时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保证粮食、经济作物的生产。

象有机肥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靠化肥增产已经到了极限,而且对土壤结构、生态破坏非常严重。部分回复自然,将是大势所趋。

挑个小毛病:

他们会往里面转有机磷农药的基因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生物技术是有局限的,这类化合物是无法通过生物表达产生的,只能靠合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