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望梅也许可以止渴--大禹计划 -- 泉畔人家
看了霍有光的相关论文摘要,似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时间已经超过10间。而且“引渤济锡”项目也证了很多年了。
这篇文章好像回答了你的问题。
锡盟地区的冬季最低气温-20度以下,所以“海水结冰温度比淡水冰点低不少”不是问题。
锡盟褐煤储量超过1000亿吨,建有很多坑口电厂,可以利用电厂的余热融冰,这恰是这个方案的一个亮点。
另外,在沙漠地区制盐,可以置换出沿海地区大量的盐田。
因为引海水进新疆不是硬指标,还可以使用多余的电力时段。风力大就多引点,风力小就少一些。无所谓。慢慢增加运能。
必成功。
不光要输送两千多公里,还得提升1000米以上,成本效益远远不如大西线,大西线建好后可以自流。
天津在滨海新区搞了个 北疆1000MW电厂 就是 低温多效的海水淡化,好像是国内最大的一期上了10万吨的海水淡化,不过海水淡化设备是以色列公司做的,二期好像还要上,搞多种经营海水淡化+制盐+供热,号称一套的产业化,不过好像国家也不是很鼓励的样子,国内仅有这一家做的比较大,据说他们的淡水要进入天津市的市政供水网的。
如果在内蒙等沙漠地区建立太阳热能电站,使用后的水蒸气冷却后输往西部, 这样是否可行?规模过大是否影响当地环境?
西北干旱区(包括广大中亚地区)是缺水,但是目前的水资源的承载力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出现人口压力,西北地区水资源是够用的。我印象中新疆的人均水资源量好像是全国第一。
西北地区、包括中亚地区问题的关键是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交往和文明渗透都不易,如何提高这个地区生活水平是关键。
把青藏高原上开发的大量能源输入西北和中亚,用于建设相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打通交通以提高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样差不多就可以了。水?只要人口不增加,它就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新闻里说得天花乱坠又语焉不详,大家也看得莫名奇妙。好在有一些资料,在此介绍一下可行性:
这种工程几乎完全是建立在煤矿基础上的,当然了,未来的风能、太阳能如果足够成熟也能参与进来。所谓将海水引入湖泊只是把干涸盐湖作为调蓄池而已。主要是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服务,至于农牧业和生态效益只是附带。
前期工程是引渤入锡(锡林浩特),目前已经动工,全部竣工后每年引海水3.65亿立方米,生产淡水3.1亿立方米。运转流程如下(除特别说明外,下述日生产规模为各工程的一期规模):
首先,“褐煤露天矿”每日开采6.06万吨褐煤,送往选煤厂。在选煤厂内,每日选出5.16万吨精洗褐煤送往煤化工厂,作为褐煤制气的原料。同时将洗选剩余的2.41万吨的中煤和矸石送往矸石电厂发电。
煤化工厂利用这些精洗褐煤每日生产:煤制天然气1370万标准立方米;农用氨水235吨;硫磺139吨;灰渣6800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蒸汽11.14万吨输给淡化制盐厂,作为淡化制盐的热动力。
由渤海经全长618km防海水浸蚀超大型玻璃钢管和隧道(九级泵站总装机容量28.08万KW),每日输往项目园区70万立方米海水(二期增至100万立方米)。这部分海水进入“海水淡化及盐化工厂”,利用“煤化工厂”产出的11.14万吨低压蒸汽,在这里每日生产精制盐1.09万吨;硫酸钙959吨;氯化钾384吨;硫酸镁959吨;溴素54.8吨;氯化镁3835吨。同时,生产出淡化水59.5万吨,除自用2.1万吨外,提供给“煤化工厂”用水3.6万吨,“矸石电厂” 用水6.1万吨,露天煤矿用水0.1万吨,洗煤厂用水0.7万吨。剩余46.9万吨淡化水作为商品水售出。
在矸石电厂,利用中煤和矸石每天可发电720万千瓦时。这些电力就近提供给“褐煤露天矿”77万千瓦时;提供给“洗煤厂”78万千瓦时,提供给“煤化工厂”236万千瓦时;提供给“海水淡化及盐化工厂”145.6万千瓦时。其余183.4万千瓦时电力并入国家电网,用于“海水输送工程”。
煤化工工程和海水淡化制盐工程会产生大量低热质的水,本项目拟建晾水塔消耗这部分热量,但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而且能源被白白浪费,没有得到价值的有效转换。如果用循环经济方式根据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设计,可以考虑将这些低热质的水循环利用,利用其热能发展集约化农牧业,如建设温室大棚生产优质青贮饲料,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草料;建设集约化大型喷灌种植饲草,饲养肉牛20万头;建设配套的沼气电站等,还可以发展相应的屠宰及皮革加工产业。通过一系列、多层次循环利用,这些低热质水的能量会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集约化农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当地沙漠化土地的使用价值,增加农牧业产品产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期是规划中的引渤济新(新疆),计划每年引海水22亿立方米,规模是引渤入锡工程的6倍。预计每天可提供510万吨淡水,相当于大半条塔里木河。
简而言之,就是缺水地区煤炭多。煤化工工厂产生大量废热,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水。引入海水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海水淡化需要的能源可以电网配送或者利用公路铁路外运煤炭,淡化后的盐可以在海边就地加工。
如果咸水内送,管道腐蚀,沿途泄漏,到目的地之后盐分逐年积累,今后怎么处理?再把地下水系污染了,造成的危害可能波及好几个省。
渤海的自净功能本来就差,还从渤海饮水
这个听起来就靠谱多了。
二期工程一年入疆22亿立方米是淡化后的吗?
这样的方案技术上不会做不到吧。为什么非得海水内送? 没事在生态环境上动刀,最后就吃不了兜着走。
搞点什么都神神秘秘的,三门峡之类的烂尾工程还少吗?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也得象三峡一样走走人大的程序吧。如果说有胆量从雅鲁藏布江调水,欺负欺负下游国家,我倒是双手赞成。别整天内残外忍。
不是说风能发电上网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