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 -- 妖猫drake

共:💬137 🌺17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催落地

这么多苏联青年在半空悬着,于心何忍啊!

家园 曼施坦因属于善攻不善守

塞瓦斯托波尔和哈尔科夫之战是他战场生涯中的两大辉煌,不过都属于进攻或者反击,而且前一战的是建立在对苏军的绝对兵力火力优势,后一战则是因为苏军的进攻矛头已经衰弱、以逸待劳。

库尔斯克第一阶段,毕竟苏军的防御体系可谓是铜墙铁壁、无懈可击,曼施坦因的进攻最后无果而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是从库尔斯克第二阶段、也就是苏军发起反击开始,曼施坦因就让人感到越来越不灵光。他多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给苏军造成的损失、多次未能察觉苏军的进攻、多次对苏军的进攻方向和目的评估失误、最后总是依靠庞大的装甲部队才能勉强控制局势。而且在8月-10月份,他和他的南方集团军群几乎是一路跑步、让苏军撵着自己的屁股过了第聂伯河,也让希特勒远计划依托天险稳定战线的企图告吹——要知道苏军在整个库尔斯克承受了远高于德军的损失,而这时苏军的技术优势也因为“虎”、“豹”坦克的入役而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曼施坦因却没有有效地用自己的装甲部队去遏制苏军的进攻势头,好给第聂伯河防线的充实争取点时间。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曼施坦因的防御才能远不如另一位德国名将莫德尔,倒是觉得他和瓦杜丁很相似:在战略战术上都有那么一手,但是很容易犯轻敌大意的错误(瓦杜丁在哈尔科夫、在库尔斯克战役第二阶段、在基辅战役后期,几次都被德军反咬一口的败绩)。

家园 弹性防御和机动防御,侧重是不同的

莫德尔的弹性防御,似乎实战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在后期被苏军追打的情况下。相比之下曼帅的机动防御,似乎效果就差一些。

个人认为,曼施坦因的机动防御,旨在进攻,莫德尔的弹性防御,旨在守住,侧重不同。尤其是在机动兵力的使用上,莫德尔的防线上集中了不少的机动兵力,这样才能保证防线不止被迅速突破,而曼施坦因就有点像赌徒,他在和苏联人赌战略眼光,赌部队机动能力,所以初期苏军实力不济、或者中期苏军不够成熟时,曼施坦因就容易风光的打出乾坤大挪移,等到后期苏联人真正成熟了,大纵深的重锤单靠躲是躲不开的。这时候就需要莫德尔这样的善守大师,在兵力训练各方面都不如苏军的情况下,能够苦苦支撑,还能打些中小型的反击。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三)

P.S 有兄弟说咋着伞还没出来呢?别忙啊,王外马甲老大的蒲公英也是开场很久后都没伞兵的事情,相比之下,咱贴的图里面已经有伞兵了,呵呵

3. 布克林河曲的美好时光

“我们到达第聂伯河了!”这样的捷报传遍了散布在乌克兰荒原上的苏军部队,胜利的喜悦让红军上下暂时忘记了整个夏季作战中积累的疲惫和损耗,惨重的伤亡也被暂时放到了一边。

实际上,此时的红军部队已成强弩之末,他们承受了惊人的减员,他们已经几个月没有得到像样的补给,他们急需休整,他们手中的技术兵器缺乏最基本的保养和维护,对他们而言,甚至睡眠都是一种奢侈品。

康斯坦丁.马雷金Konstantin Malygin时任第9机械化军的军长,隶属于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燃料短缺逼得马雷金军长亲自下令,停止包括他自己的指挥车在内的一切非战斗车辆的油料补给。在军长的以身作则下整个第九机械化军都成了疯狂的“吸油鬼”,官兵每天怀揣皮管子四处游荡,试图榨干任何可以找到车辆的油箱,他们希望积少成多,保证部队的战斗车辆支撑到向第聂伯河左岸发动“最后一跳”。

连续大强度的急行军将白俄罗斯第一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拖得七零八落。尤其是堪称渡河核心的舟桥部队,大多落在绵延几十公里的行军序列最后面。在基层官兵为饮马第聂伯欢呼雀跃时,红军的高层却对即将开始的渡河行都忧心忡忡。朱可夫此时正好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蹲点,根据这位最高统帅部代表后来回忆:“当时部队被连续不断的作战逼的没时间去仔细考虑如何突破第聂伯河。”

此时第聂伯河左岸的第40军(Soviet Fortieth Army)和第三坦克集团军(Third Guards Tank Army)是整个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先锋,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前出至基辅以南180英里的布克林河曲(Bukrin Bend)。

布克林河曲的地名来自于此处第聂伯河右岸的两座小村镇——大布克林和小布克林,第40军和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屯兵此地主要是想发挥苏军的大炮兵优势——绵延几百英里的第聂伯河,只有寥寥几处是左岸高过右岸,布克林河曲便是其中之一。将火炮布置在高耸左岸上的红军炮兵正好压制地势低洼的左岸上的德军。

不过布克林河曲河岸的地势对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同样是个噩梦——此处纵横交错的沟壑使得车辆寸步难行,轻装步兵虽然能够翻沟过坎,其运动速度也极为可怜。

虽然地形限制使得苏军难以在左岸展开大量部队,登陆艇的装载速度也受到很大影响,但苏军指挥官却认为在沟壑地形的掩护下,对岸德军难以观测到红军的行动,即便遭到德军炮击,部队的损失也不会太严重。

njyd老兄提到苏军推崇行进间渡河,但冲过去容易守住难,这就是是行家一张口,知道有没有。在布克林河曲苏军也是如法炮制——9月21日夜,陆续到达的小股先头部队开始自行寻找船只划向对岸,很多批次的渡河部队只有五六个人,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冲过河去,在第聂伯河右岸挖掘工事,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后续部队打开登陆场。

9月22日晨,小股苏军部队慢慢汇合,他们发现了一艘搁浅的大型渡船,便把它拖到岸边,又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加固和整修,作为登陆场的核心支撑点。同时登陆场的苏军还派出多支排级的小型侦查部队向右岸纵深搜索前进。由于布克林河曲据基辅较远,地形也不适合大部队展开,德军没有把主力部队放在这里,而只布置有一些班级的警戒部队和哨所。

与传说中相反,苏军登陆场部队此时的表现既不呆板也不保守。相反,连续跃进的小股部队就像毒蛇吐出的信子,他们发现河曲末端的Zarubentsy防守空虚时,立刻呼叫一支营级援兵,红军几乎一枪没放就解放了这座小城。但这次不大不小的胜利却惊醒了德军,曼施坦因立刻派第19装甲师从基辅南翼驰援布克林河曲。

与此同时德国24装甲军(XXIV Panzer Corps,俺这臭手,之前打成14,多谢fakeone老兄指出。兄弟们的支持就是咱前进的动力)正井然有序的从布克林河曲南侧的Kanev撤向第聂伯河右岸,接到布克林河曲的告急文书,其麾下的第34步兵师立刻向苏军登陆场攻击前进。到9月22日午夜,第34步兵师已冲到Zarubentsy外围,并开始同此地的苏联守军交火。

今天写的头昏脑胀,俄文不成实在够惨。比如Zarubentsy城的位置,俺在维基地图上找了一下,得出了如此雷人的结果。

从图上可以看出,Zarubentsy与布克林河曲的距离还要远过河曲到基辅,这种情况下以营级部队攻向此地,难道苏军都是兰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克林河曲西边的第40军和东边的近卫第三坦克集团军双剑合璧,德军则从基辅和Kanev两地调来援兵,另外Kanev正面的第52军的表现不够主动,导致德军能够不受阻碍的撤过河去并发动对布克林河曲登陆场的逆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图上看,布克林河曲大致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形制,其水流应该相对较缓,也利于小股苏军利用小船迅速渡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八)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九)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十)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11 )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落入悲剧的红色蒲公英(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当时对空降兵的使用非常没有经验

对空降兵的自持力上的缺陷认识不够深刻。

其实,二战空降作战基本都是失败的,除了克里特岛这个特例外,还有部分的诺曼底。而克里特岛,体现出的不是德军如何成功,而是英军相当糟糕。如果当时把驻军换成苏军,估计德军就杯具了。

二战时的空运能力决定了空降兵作为战略力量的失败。

至于苏军的作战方式,这和俄国人的性格很符合。非常蛮力。质不高但量大。对手毫无取巧可言,只有一起拼人命拼火力。

苏军的智慧都在参谋部了。战役设计上仔仔细细,士兵战术就比较粗枝大叶了。

家园 也许这种战法总的损失要低一些?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如果这边损失少了另一边可能会有更大的损失,毕竟等对方布署好防御再强攻损失也不会小。

  在战争中,士兵的生命实际上就是筹码,好的指挥官就有点象高明的赌徒,会用最少的筹码换取最大的利益。刘帅说过“慈不掌兵”,只要尽量不让部下做无谓的牺牲就是好官。

家园 是不是24装甲军?

与此同时德国14装甲军(XXIV Panzer Corps)

XXIV是24吧

还有左右岸是不是写反了,

定义似乎是面对下游,左手是左岸。。。

外链出处

家园 曼施坦因的才能止于战役层面

就他成功的指挥实践而言,相比B集团军群负担的、夺取斯大林格勒并同时给苏军致命打击的战役和战略任务,他负责的A集团军群攻击一个次要战役方向,即占领高加索并准备夺取里海油田。实际上可以说,正由于B集团军群在曼施坦因侧后与苏军形成决战态势,他当面的压力才因此较弱。而且我们也看到,后来苏军恰恰是通过对B集团军群的包围而抹掉了曼施坦因几乎全部的战果。

曼施坦因的这个局限在库尔斯克体现得最突出。

按希特勒和德军总部的意图,此次战役是东线的战略决战,为此德军做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具体是通过消灭苏军精锐主力,最低目标要在东线形成对峙,从而赢得喘息时间来应付盟军在西面和南面越来越明显的威胁,而最好则要重新掌握东线的战略主动权。

我觉得这样一个战略意图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当时德军的实力。而曼施坦因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他受命制定的战役计划承载了整个纳粹德国的命运,必须包括应付最坏战局的措施,即德军投入全部预备队却仍不能完成战役计划时,他该如何遏制苏军反击。换句话说,他实际上应该留有余地,而不是赌博式地投入全部可用资源。

不幸地是,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正是德军不愿考虑的最坏局面:赔上最后本钱却一无所获!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战役指挥员,曼施坦因不恰当地得掌战略指挥权,得到这样的结局几乎是必然的。

家园 多谢老兄,在西西河果然是每天都能学到东西

写得时候还纳闷,印象中第聂伯河右岸和左岸似乎和我写的东西相反,以为是记错了。多谢老兄指点,花谢,俺去把所有弄错的改回来。

家园 苏军在空降作战方面颇为大胆

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凶悍,很多部队在空投时就清楚自己就是下去战死的,比如在前期的一些反击和牵制甚至是阻击战。据说最初演练在登陆区域进行大规模空降的就是苏军。这次第聂伯河空降也不算是太离谱的计划,比之美英的市场花园靠谱太多,但另一方面,苏军的作战计划有些时候太过相信精神力量,物质和装备的考虑不如盟军。

简单说苏军在基层战术上粗枝大叶似乎有点以偏概全。苏军确实更多依靠庙算,在开打前的准备和诡计方面也很突出,基层部队的表现只能说是参差不齐,指挥部也不会为布置特别多的额外任务。

这更多是无奈的做法,红军前期损失太大,一堆新兵蛋子由几个半大指挥官带着,确实不能奢望他们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是苏军的前锋和尖子部队,在主动性等方面,并不比对手差,而其军事民主的运用使得很多时候苏联的尖兵就像狐狸般狡猾。

家园 确实这种行进间渡河突击很有点赌博的意思

只要登陆场保住了,即便后续部队援助不及时,导致登陆场未能扩大。苏军仍可以此吸引和消耗敌军,或者声东击西发动新的突击,至少敌军的防御节奏和部署会被这处登陆场彻底搅乱。

假如失败了,很多死守登陆场的部队也还是能撤回一些人,同样在德军消灭此处登陆场的时候,其他的登陆场也许已经成功的向纵深发展。当然最坏的情况就是部队本来已成强弩之末,那么很可能这首次登陆就会只带来一片伤亡数字,当然还有一些部队会渗入内陆去打游击。

共产党的军队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只有一盘棋,大家都是为了唯一的目标努力,牺牲和立功其实是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所谓“无谓的牺牲”。

家园 有说法这位曼帅,很像国军国防部的郭小鬼和刘厅长

属于陆军总参谋部中潜伏的反希特勒分子,所以现在很难分清是他是故意坑德军还是就那么点实力。至少我觉得,好参谋很多时候不是好将军,拿破仑的格鲁希,斯大林格勒城下的保卢斯,他们写计划也许很强,真打起来,够呛

家园 参差不齐这个描述,对于苏军一线指挥官很合适

尤其是连营一级的。

实在是对苏军参谋部佩服有加。

二战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苏军的参谋,德军的纪律(44年以前),和美军的后勤。最后是意大利的所有。

家园 沙波什尼科夫的人都不简单的

这位沙俄的上校至少把苏联红军的参谋作业引向了正规化,他一手训练出来的伏龙芝军校学员和总参人员在参谋水平方面,个人认为在1942年以前是可以同德国总参一拼的,到43年之后苏联已经全面超越了。

家园 江左的理解明显有误啊

也许这个左岸的定义对巴黎是对的。但套到长江上就不对了,站在长江的上游看下游,左手显然是西方和北方。如何会是江东呢?

江左在中国历史上指的是长江过武汉以后的南岸地区,特别是皖南苏南那一片,又称江东,江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