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我和FBI特工们的见面记 -- 马鹿
那Tom的水平完全够了
真谛。
911之前20年,美国本土也没遇到像样的恐怖袭击。像911这样级别的恐怖袭击,操作难度大,根本不可能像放鞭炮一样容易。
我倒更倾向于自己在911之后不久的一个直觉:美国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行王霸之事,等于是搂草打兔子。相当于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样,从斯诺登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天性就是要控制,要统治,就需要监控,911给政府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口,这就叫“养寇自重”!
从几位经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米国专政机构高超的专业素养,甚至还带点人性化;中帝的就有些人浮于事了,一有人出来担保来正常的见面问询都省了。太不专业了。
印象那段时间美国恐怖袭击还是不少的:
1995年4月19日,27岁的美国青年麦克维将一辆装载7000磅炸药的卡车,停在联邦大楼托儿所的窗下。一分多钟之后这辆车自动引爆,俄克拉何马城九层高的政府工作大楼被炸。这次爆炸事件造成168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儿童,500多人受伤。被认为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不是明确的"目标",不会跟你正面接触的. 或者说,他们办事的手法不喜欢打草惊蛇,就算是正面接触,也不是米国那种当面锣,对面鼓的方式.在你身边放个张三或者李四长期接触,两种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
当然,事实上,你我这种隔着八仗远的局外人,去评判情报机构作业方式专业与否,才是"太不专业"了.
可能是看完了《伯恩》系列和《24小时》系列
觉得全局都是由CIA设计的。Tom和David是前线演员,用的是打草惊蛇的套路。后面的CIA小姑娘是Handler,估计任务有二
A排除作者是中国间谍的可能;
B排除作者是可招募为间谍的可能。
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有过多于1000人以上的interview。所以需要一定的筛选机制。像上文中提到的插上足够多的红旗就可以启动特殊程序进入限制追踪或者招募效果。
作者是计算机毕业,然后在美国做投行分析。FBI和CIA均表示了强烈的了解愿望。其实是符合CIA关心外务的目的。但是,从作者身上明显没可能拿到感兴趣的信息。
左中右都有!!!
我的名字可以放在最前面:)!!!!
哥么05年就知道中美科技较量的最前沿在哪里了
那CIA不盯着你就是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