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不熟悉的抗战瞬间(图文连载帖) -- 春秋的老胡
45年战败前后日本销毁了大部分战争档案,其后也有很多文件散佚…使得很多历史细节从此湮没了…
昭和十五年《満洲共産抗日運動概況》本是一份很关键的史料,但朋友帮忙从日本官方档案馆查到时,只剩下了这个封面:
抗战史研究,就只好更多寄希望于日本民间保存下的史料了……
从萨兄已发现的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就散在日本民间的各种故纸堆中。
期待萨苏兄可以从日本带回更多的惊喜……
估计也不会征他们的兵,本身就是大半个瞎子。蹦一下,就可能视网膜脱落。不是高度近视的该都木关系。
那本册子,今天小魔女接手去联系了,结果是 ---
下次我返回日本时,一定可以给大家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
这下放心了,那就期待早一些可以看到这份史料的内容啦
日寇竟敢于在华北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修这样的炮楼,也就是欺负八路没几门炮
这造型的炮楼,若是有大威力火炮,可以一炮一个了吧?
蒋委员长得到的美国火炮,若是给八路一批,也补给八路足够的炮弹,华北平原怎么会有这样的炮楼存在?日军势必放弃以一个炮楼控制一大片区域的战术,也随之须留下更多的部队守县城、集镇和交通线.
这样,日军也将难以从华北抽调部队,保证进攻正面战场有足够的兵力……
八路多几门炮,得以牵制更多的日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会有改观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八路军一直得不到美械装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长(44年底担任副司令)汤尧的回忆录,有记载:
1944年7月,史迪威给军委会后方勤务部一份备忘录,质问该部补给单位为什么独独没有18集团军,同属中国抗日部队,应给以同样的补给,以增加战斗力量。
该部就拟定对18集团军的补给计划,并在计划上附一发给18集团军朱总司令的电稿,这一稿案由汤尧参谋长提请部长俞飞鹏执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的这一位俞飞鹏部长(他是蒋委员长的老乡),他看到补给18集团军的计划草案后的回应,很简单也很明确:
“谁叫你们这样计划的,不是关照过你们不要补给奸军吗?”
“下次再要这样糊涂,就报告委员长,以勾结奸匪论罪。”
关于八路有了炮之后战斗力提升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三旅(兼鲁西军区)七团的情况:
“在冀鲁豫边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是在咱们八路军里有一个老七团。同时也几乎都知道七团有一门小钢炮, 专打鬼子汉奸的炮楼、据点。”
那个时候打不打日军都不是个问题。日本人的败局定了。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米国人只要求中国拖住日军,不指望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消灭日军。
火炮机动能力差,对后勤保障要求高。而且,炮兵的知识水平要求很高,这个对以农民为主且大部分不识字的八路来说,过于奢侈了。
我觉得鬼子炮楼的主要战术优势是低成本的、相对非常坚固的永久/半永久工事。守方在炮楼里除了显然的高度优势,还可以很快捷地向主要方向调配、集中轻火力。
真要装备火炮,我想30毫米左右改装高射炮也许更合适,射程远精度高,威力足够对付炮楼这样的砖石结构工事,用来敲掉炮楼的机枪火力点,而不是整个摧毁炮楼。
当时比较适合摧毁鬼子炮楼的武器也许是‘铁拳’,早期型号就足够了。因为其重量体积适中,使用简单培训方便,射程虽短却正配合近战之指导原则,无须炮排炮连那样的专业战术单位,可直接下发基层部队。若照片中的炮楼,我猜一个爆破分队即便不能使其完全倒塌,也足以变成危房。
其实每连几个没良心炮那样的铁皮筒子,黄火药足量供应就可以了
轻便灵活,步兵可以拖着到处跑,威力、口径都适中,打炮楼没问题... 威力再大了也没必要...
其实华北平原上大部分炮楼都是普通砖、水泥结构,无特殊加固措施,用12.7机枪甚至7.62重机枪都可以轻易击穿...
要不日本人拿有本事控制华北呢?土八路要是每个县大队有一门九二炮,鬼子早早地被打跑了。
比方说,日军常常用炮楼分割巩固的根据地。八路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和老炮兵,组建好几个“炮兵游击队”,利用根据地的群众基础,进行游动作战:把火炮分成零件,利用村落的地道等掩蔽,突然架炮袭击(夜间突袭也可以)……
打这样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原地区可以打得很准。而且,大威力火炮发炮,一炮过去即使不直接击中,大部分炮楼也震倒了。
这样敲掉若干炮楼后,日军就不会敢于在华北平原继续广泛使用炮楼了……
对老共的防范就不言而喻了。桂粤系和蒋系的矛盾都影响到对日作战。
八路的战术是根据武器来制订的,就手里那点武器,简直就是草台班子,八路不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玩那种灵活战术也不行啊,咱来个架空设定:
土八路士兵全部能达到美国30年代中学学历,全部二战美械,按二战美军轻步兵师编制配备武器,后勤补充按美军二战轻步兵师标准准时发放,相信土八路肯定是另一种战术。
鬼子的炮楼完全是落后的防御方式,也就欺负欺负八路这种草台班子,不信按上面的架空设定,炮楼全部成了八路炮兵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