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围炉夜话---谈中西--日心说 -- 虽远必诛
人用数学可以表达的对世界的认识,和人通过直观、学习对世界的把握之间的差异。人的大脑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的东西在数学上很难搞,而人天生就具备了。虽远必诛谈到过对用药量把握高明的是高人,有个体的差异。
互相启发受教,比学赶帮超,此时你先进一步,彼时我先进一步,不奇怪。
2,敬佩亚氏哥氏西方人对科学的贡献。
3,也使我想起<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有一段话,读起来像是说宇宙,引述一下,供讨论用,原文:
夫变化之用,天垂相,地成形。。。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非虽远必诛哈,开个玩笑)。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也。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本段文字,关键词: 象 ,天, 地, 远, 人, 人之下, 否, 太虚 ,大气 ,举之 。
粗读此文,感觉俩中国的先人在讨论宇宙。
主题是,人脚下的大地是凝结的么?能贯通么?(将地球穿凿而通?我倒是想过)。如果将“天垂象地成形”等另些文字连起看,并非绝对就只能作天圆地方解。其中也含有天地环周之意,接近球的意涵。
而地为人之下,是否相通的?又靠何种力量维系,能处在宇宙的固定方位中?
回答是:人脚下的地(或地圆,或地球,或地方)是在太虚之中。
太,初始,大之极。虚,无之极。总括为无限之意,此句是言说,地处在宇宙空间里,靠一种无形的力量维系一定的空间方位。
如此,这段话有将地球投放于宇宙之中考察的意涵。
也是中国人早期的宇宙观,即空间,无限性,地球飘浮在宇宙空间里,只是宇宙的一部分。此说超出了地心,日心的狭意观念。
至于早期中国人的宇宙观,还可见诸于易经文字,山海经,王充论衡,及王阳明,李贽。。。等人的文字。
惜未能全懂。
一孔之见,是为记。
地心说不是错误的,只是参照系的不同而已,地心说以地球为参照坐标系,日心说以太阳为参照坐标系,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是因为用日心说作为理论,天体轨迹的运行规律可以用现行数学表达出来,如果用地心说天体的运行规律将会无比复杂。
说的无比正确伟大,万寿无疆。迟早是要丢人的。
现代解剖学已深入显微解剖,电镜解剖,或可达至纳米水平,或分子或原子水平,其实还未穷尽。。。物质无限可分,解剖将再精细。
人类需要精细解剖,也需要大体解剖,还需要不解剖,直接将人体当成宇宙一颗粒子加以考察,各有其用。
另外,中国人的解剖学,应源于远古人类的食肉特性,或人相食之特性。要吃得干净,顺利,不浪费,就要熟练掌握解剖技艺。庄子有疱丁解牛的记载,解人也应如此。
相信,当初的中国人已掌握相当高的解剖知识,相对而言,对系统机能的认知较为滞后,这只是凭借现存的古文字推断。
因为,现存古文字,都是片断,大半文字都已淹没了。
对中国古医学而言,现代人可能看到的只是碎片,感知到整体的某种完美。或根本就难理解。
比如,人们只是质疑经络走行的解剖学正误,或心与脑与脾与胰。。。中西差异,却忽略了心肝脾肺肾的文字本身,就是解剖学原始记录。因为,内脏必须解剖所见。当初国人一定看的更详尽,只不过文字载体都淹灭于时空中。
中国的古医学最初应该极其完美,可能超出今人之想象。
内经,伤寒论是传下来的很少部分。
汉书记载医书10余家,只见内经,外经等均已不见。
仲景伤寒自序提及诸多医书,仅存素问。。。
人们还要多加思考之。
现代科学进步,也要与古科学相对照,就如同驾车,要向前看,向后看,向左看,向右看。
是为记。
对中国古医学而言,现代人可能看到的只是碎片,感知到整体的某种完美。或根本就难理解。
比如,人们只是质疑经络走行的解剖学正误,或心与脑与脾与胰。。。中西差异,却忽略了心肝脾肺肾的文字本身,就是解剖学原始记录。因为,内脏必须解剖所见。当初国人一定看的更详尽,只不过文字载体都淹灭于时空中。
中国的古医学最初应该极其完美,可能超出今人之想象。
前人的水平一定是高的无与伦比的,一定是完美的一塌糊涂的,后人是万分难以匹敌的。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代人口寿命却短的要命,为什么如此完美的东西却不见痕迹。更要命的是完美的叙述应有完美叙述的语言,这些语言呢,怎么也不见了踪影!
厚古薄今,大体如此。圣古妄今,不过如此、
关于古文化,见仁见智而已,就像有人喜欢阿凡达,有人喜欢树上睡。。。因为文字丢失太多,已至于人们已难见全貌。
依我所见,原始与自然态必有另一种完美,人也是自然的人。
另外,人类的寿命问题,不单与医学有关,还与战乱饥荒。。。天灾人祸。。。无政府失控。。。人类滥用科技都有关系。是个很大的主题,君有兴趣,可多研究一下,愚将受益。
一种认为是真理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一种认为真理早已经被发现,剩下的不过是在实践中实践。
中国传统思维大致属于后者,所谓崇古,所谓先贤,所谓圣君。
要是远古真那么发达的话,干嘛不弄个全麻手术,无菌术,X机器?你说这是抬杠。可这是这种思路的必然结果。
从人类认识规律讲,前者无疑更符合客观事实。先贤的发现如何伟大,不可能超出他的时代。这才是事实、
我们的历史上,终归有太平盛世,怎么弄得个人身七十古来稀?
我觉得科技也是魔盒,好东西也要玩好,还要会玩儿。不然也出事。
另外,提供点信息给君,关于人类寿命,1,圣经记载亚夏的后代800到1000岁,大水过后,诺亚后代500岁左右。2,内经记载国人以100岁为常态。如今世界百岁以上人类极少数。日本人百岁多,最近在打假,你看,连寿命都假。
科学与宗教不能混同,但是,国人百岁为常,应可慢慢多学科论证之。当然,就的全国大搜查了,有时,越原始的参数,越据科学价值。
不过,因为人类很可能掌握复制人类的科技,再修改基因密码,将来人类都能活1000岁也有望。目下,还要感冒发烧先发汗,病入膏肓跳大神:))。与你玩笑,别生气哈。
到底这个神明是指的啥,俺这种外行是不知道的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过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容易看得更远。 现在的科学家里并没有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天才, 但是今天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比他们的时代又进步了很多了。
假想老祖宗曾经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恕我直言, 太YY了。
时而大突破。总体我不否认。
偶尔,人们运用科学时,也会有误差误判。
偶尔,也存在误解前人之思,碰壁之后再调整思路。
偶尔,也想顺着前人开拓的正路走,却走向了岐路。
在医学上,此类事更多些。
比如,科学发现日新月异,新方法新药层出不穷,但是,人类的生命参数之变化,却是速度极慢的,其变化周期要以万年,亿年记。
万年前的人类其体温也是37摄氏度,至今全人类都如此。
而且,至今,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知解还极为皮毛,但是,现代科学已经有可能复制器官复制人了。
科学,也是个魔盒。用起来也有正反两面,而且,对自然,改变的太快了。旧物种,原始物种快速消失,对人类自身不是好事。
关于中国人对生命认知,或者解剖学,就算很完美,也还会不断变化,也应该的。
我意,因其此种医学体系,或系统庞大,其中很多合理内核,或真相至今未被厘清。
如果下围棋有9段之分,其中黑白二子与几百个交点,尚有复杂之理,此种医学体系,或可有90段之分。
其境界,其真相,可谓极深而远。
此学艰深,难解,丢失断档被误解,并非人所能全知,大师们也望洋兴叹,更难以真正穷毕生之力深研之,当今的中西医学,都是医学政治经济学,业者被利诱惑,无心深研,外行看一眼,没看全貌就妄下论断。业者缺少李时珍,外行多是孙周李们。
一件千年之器物,砸烂转瞬间,察觉有用时无可循。
此泛泛之言。
君如对中国解剖学感趣,等我再说些具体的。
谢谢讨论。
1,解剖学的知识,最初与人类的肉食特性有关。
人类最初是食肉的,或以肉食为主,或荤素杂食,或人相食。都是自然的常态。现代人食性已改,但原始特性仍存,这与好多现代病有关系。
人食肉,营养最全面,易消化易吸收,对生存省时省力,原始自然态是如此的。
人类在食肉或食人时,因其食物来之不易,或者食时省时省力,就要细致研究知解动物人物的大体,或内部的细致结构,这就催生解剖知识。
说文解字关于人体结构,分部的字极详细,仅在肉月的部首下就有几十个字,诸如肝脾肾肩臂之类。
2,于中国的解剖学,现代中医人好多并没读懂,好多却不是因为丢字,错字,而是白纸黑字,明文所载,却没当解剖学概念。
这与外行人的困惑无关,是中医人自己没下功夫。
比如,经典所记载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如心肝脾肺肾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骨脉女子胞。。。本身就是解剖学概念与术语,因为,脏器都是位于体内,必须分割体表,才能观测其中。
当时解剖学都是肉眼所见,现代解剖学是借助科学工具。
二者都需要,都有独特之用。
我最想说的却是,好多重要的解剖学记述,至今未被关注了解,这不应该,连中医人自己都被困,不知所云,有些并不是云之不确,而是云之极确。
比如,肺为心之盖,就是开胸后的肺与心的大体解剖所见。
两肺共围成圆锥状,覆盖心脏,使心脏只在左肺显露出少部分,此为盖字的含意。
比如,膝为筋之府,也是膝部的解剖学所见。已知,膝关节是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何以至此?因为有诸多韧带,就是筋组成,计有6条筋,还有关节囊,里边还有交叉韧带,也是筋。
比如,肺朝百脉。记载的是肺门的解剖学所见。
看看现代的肺门部解剖学图谱,就知道啥叫肺朝百脉了。
诸如此类。
3,我不否定现代解剖学的科学进步意义,是说,中国人解剖的知识肯定比古文字记下的还多。
而且,记下来的还有好多没被读懂。
现代科学有意义,经典科学也还有一定的意义。
不能说因为有爱因斯坦革命,牛顿先生的经典力学,或经典物学就没意义了。
其实,现今的人类,还是很经典的。
这要大师们多研究一下。
4,我说过,中国人对人体的解剖有精细之处,也有大体与粗放之处,粗放观察,对科学有负面意义,也有正面意义。
比如,人类观察地球,即要深入万米海底,钻透地壳,或将地球钻透,也要费力乘卫星飞船远离地球十万八千里观察之。后者,就是大体观察,而且,此种大体的,远距的,粗放的观察,其科学意义,是细微观察难替代的,观察理解地球万象如此,观察人类自身生命现象,或病象亦如此。
5,人类的信息所得,大多源于视觉所见。大体所见,必催生大体所思,所思再诉诸于文字,就是理论,此理,与大体所思相配套。理论,最终要为实际服务,因此,理论是器,是工具。
假如,尺是理论或工具,就要分别用不同的尺去度量不同的事物。专理专用,专尺专用。
比如,你去度量高山,就不可使用纳米尺。
而度量分子,就不可以使用米尺。
诸如此类。
中国医学的粗放理论,是与中国人对宇宙,对生命的原始粗放观察相配套的,如此,才显现其特定道理及意义。
问题是,如今的内行外行都没能很深入研讨之。
内行很少李时珍,是说,李时珍先生辞去御医不做,苦心研究医理,穷27年,写下本草纲目。现代中医人,恐怕连抄写一下的耐力精神都没有了哈,势与利才是当今人们的伟大追求,医人学人官人寻常人概莫如此。
外行好多孙周李们。。。
是说,孙中山,周树人,李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不忘抨击传统之弊,更指斥国医之荒唐,但是,却连引文都没读够时间,做人太有些急功近利了。
其实,传统与经典,还是很值得人们深思。
科学,要往前看,往后看,往左看,往右看。。。驾驶手册说的,为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