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穷,及读书无用论,观念问题,
家园 莫名,我不记得改掉那句话啊。。。

我只不过是因为一次写完容易丢失,所以分多次写和改这样比较好。绝对没有故意掩饰和抵赖的意思。

您说是如果学校有意吞钱的话,家长饶不了学校,所以我就扯了点那些方面的。当然语气有点过头了,但是的确,你应该从其他人的回帖里面看出来了,上海和北京,维权的付出与收获的比重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其他地区,往往是行不通的。

我上面一个回帖里面讲那个自来水厂和环保局把同一项工程都当成是自己的投资,这个实例大概是我2003年见到的。那个时候地方上某些单位甚至还没有对账核算的概念。大家写工作总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个你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2004年往后,我听我爸爸说,越来越严格了,很多年没有对过的账目上面有人来查了。在那之前,很多单位是很随便的,内部的帐也是不公开的。

那个调查,其实是建立在官场的潜规则上的。我看了上面的你发的很多帖子,也难怪你不懂。这种调查一般是有地方官员随同的,或者起码有地方官员的耳目在场的。从地方网站都转载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况下,学校是不可能说完全的真话的,那该怎么说?

一个方法就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如果你懂得官场的逻辑和基层社会的逻辑的话,很容易从里面读出来这些人想说什么。他们所说的那个一个人几块钱的不符合河南省的文件的数目,那是不得已,其他的大的问题不能说的情况下,只能这么说。要不,如果他们当着上面来调查的人大肆抨击上级吞没拨款不给修缮校舍什么的,或者说是不给发工资什么的(你也看到了说工资经常只发一部分),那么他们就别想在地方上混了。他们只能拿一些小钱,有固定数目的,来发泄怒气。更多的钱,更多的拨款他们要不不能说,甚至根本不知道。所以他们拿一些小钱来说事,甚至可能没有事情他们也拿出来说说。因为他们不能说更多的问题。

地方上维权的艰难,我跟你讲个例子吧。我bf在湖北,他学驾照要办个居住证,你去查一下,这个按照规定是不收钱的,青岛收5块钱工本费,也还算可以接受。但是到了他们那边就涨成了一百。地方也不说不给你办,也不说让你交100块钱,就是说你手续不齐,或者说公章不对。我bf从离市里一百多里的地方跑来跑去,转了半天也没有搞好,按照他们的要求是搞不出那些齐备的证件的。后来驾校的人发话了,说,我们可以给你办,但是要交一百块。我bf急着赶紧报名(时间很紧了),就只有交费。是啊,这种钱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这上面维权,求公平,可能耽误更多的事情。

那个访谈和调查结果基本是真实的。我再次强调。比如他们对于私立学校的投资和教师的工资等数目,都是基本真实的。

但是问题基本是无解的,因为要解决,就要解决地方的官场风气,对所有官员进行培训,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查账,这是不可能的。

家园 经济地位

教育不公平 就是 经济地位不公平. 这个一时半会也不太可能有多大改变.

我觉得咱们河南的九年义务教育, 应该办的更全面, 更体现素质, 而不是体现 应试

家园

赞同.

三十年河东 四十年河西, 说不定那天就变了. 哈哈

家园 前面这个原因很简单。

初中生已经十几岁了,已经能干活挣钱了。

家园 我在上一个回复里面给出了我所知道的

昨天的确是情绪比较愤激。因为我也经历过维权,也见过学校里教师家属跟校长指着鼻子骂人要工资的场景。

你是说了,可以去查账之类的。

你说那一段经费的问题,但是说真的,我不觉得那是个很大的问题,两者指的到底是不是一个名目且不说,那个钱本来就是小钱。而解决教育的问题不是这些小钱能解决的。那需要花大钱。

我一直推荐我原来写的那个罢课贴,好像你一直没有去看?

对中国官僚机构运行的潜规则,你好像不太了解。我说是校长讹钱,那是个较为严重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校长以对小事情的渲染来博取上级调查者的同情以获取更多拨款的机会。但是其他的数字是真实的,因为那些学校在哪里,什么情况,我基本上大体都是知道的。否则的话我也不会贴这个调查报告了。因为那就是我家门口的事情。

家园 嘿嘿

现在也是 全国一盘棋? 嘿嘿

就事论事, 即使部属大学, 在省内受的影响也很大吧?

有些人又说是 我们哪经济发达, 就应该这样, 谁叫你穷呢?

这个 有地域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的剪刀.

我觉得普通的民众忽视 这种 发达省 的优势, 这样说 有点 得了便宜卖乖的 感觉

家园 魔都和帝都的区相当地级市。

  地级市的区才相当于县。

家园 我就这个问题再多说几句吧

楼上有位筒子给出了基数大这个问题。其实最大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技术性的,我承认计划生育做的不算很好,但是大概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逐步好转。1980-1990年间的孩子,以兄弟姐妹2-3个为主。1990年以后的以2个为主,2000年以后以1-2个为主。就我所接触的,大体是这么个情况。

说瞒报,其实是这样的,就是河南的人口调查的不规范性质决定的。很可能每次统计都有上次的漏网之鱼被捞出来。这是很有可能的。

我说一下我接触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情况。有天在家里,有人敲门,我问干吗的?他说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问几口人都是干嘛的。我说有几口,在哪里在哪里,上学或者工作。然后——这就完了。

但是在河南的农村,很多流动人口,很多出去干活啊打工啊什么的,在过去也是一样。还有很多老人,在子女家串门住,所以就造成很大量的统计不规范。我再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姨姓王,但是身份证上是姓刘。而且名字也改了。他们村统计人口上身份证的时候,全凭各个小队长大队长村支书们回忆,谁家几口人谁家几口人,谁家媳妇叫什么谁家娘姓什么。您觉得这个不漏不错有可能吗?

而且,河南的人口,至今还有七千万居住在农村。这部分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对他们的管理较为松散,基层办事机构的水平低,必然会导致许多后果,不止是人口统计不准确。

河南省现辖18个市、地,158个县、市、区,2131个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列全国第1位),其中农业人口690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还有个问题,在河南农村,老妇人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往往以婆家的姓氏和娘家的姓氏来代替,这样统计的时候就很麻烦,因为如果不注意往往容易弄混。我姥姥就没有名字。她一直到去世,一切写她名字的地方都写着“王辛氏”。

新生人口报户口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毕竟要上学啊。据我所知,新生人口还没有不上户口的。另外前些年的计划生育大风暴,重点针对新生儿,所以也是比较完备的。

但是年长一点的就未必了。我姨是很晚了才有身份证的。过去都是把钱存我妈妈的户头上。

说几年前过亿了,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没证据来支持。调查河南的人口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家园 哎,看来看去,还是生活环境不一样造成的

你如果下到基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个跟上多少学长多少见识无关。

的确昨天是比较的偏激,因为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奈。你不知道,基层的某些机构,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我们双方都平心静气的来站在彼此立场上想想问题吧。再次推荐原来所写的那个《我所知道的小镇上的生活》,我觉得还是不了解情况造成的。

家园 我们那里也是如此, 观察的准, 花你
家园 我只是质疑调查的那一段

不过是读调查读到那段觉得数字可疑,查了资料觉得差异过大。我还特地问了这和政府公告里是不是指同一件。

天地良心,我哪儿有过鼓动上访维权意思?根本就没主动提起过。

家园 算了

自从你写了什么“县里全贪了又怎么……”,我就觉得大家立足的观点差太远了。如果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也连最基本的教育经费到位率都觉得无所谓的话,我能想象地方上会怎么做。一面说不足,一面又把仅余不多的又划掉部分,有这样的地方政府,国家和私人捐款敢大笔投入吗?有心者只能尽量绕过政府办私学,公学那就继续n年前的样子好了。

家园 建议楼主MM把自己家乡的名字隐去

否则有心人想人肉你的话就太容易了……

家园 除了民营企业

办民办学校,为省教育添砖,更主要的是全省各个纳税企业在出力支持。不知道别的省份怎么样,浙江企业税费里面除了要缴国家规定的教育附加费,还要缴地方缴费附加费,加起来是国家规定教育附加费的1.6倍,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还有些大学,中学,以国有民办的方式,利用优质资源进行一些溢价收费教育,虽然有争议,客观上也扩充了教育经费。

河南的教育问题,我看总归还是要河南自己解决,光指望别人给自己招生名额上的优惠(目前部属院校的各省人均名额比,河南不是最低的),学成后流出省外,这样简单的优惠不仅录取率提高不了几个百分点,也完全不能帮助河南建立自己良好的以教育--促经济发展--反哺教育发展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系统的。至少河南的官方不能这样考虑,而是要挖掘潜力,努力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