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作为河南人的媳妇也顶一个,不过也不能一味强调不公平

我周围河南同学和我老公,学习都很用功,成绩也都很好。

以前不知道他们是这么多人条件下考出来的,不容易啊。

不过我想,也不能一味强调高考不公平,招生偏向大城市。

其实除了那几个直辖市学生轻松上大学,别的省大家的情况差不多。

我在苏北苏中地区,经济条件不算江苏最差,但是农村教育硬件也一般。

我在农村小学还上过复式班,就是两个年级一个教室里面,一个老师这边讲课,然后布置作业到那边讲课。

我们建新教室之前,借大队的泥牛棚上课。

上课到一半,老牛要xuxu,老师赶紧叫力气大的男生把牛尿桶拿进来,等它老人家方便完毕我们再继续上课。

现在想来不觉得多苦啊,觉得我和别人的学校生活不一样,还很有意思。

就是这样,我们班也有很多人学出来了,没考上大学的随便学个手艺,先学徒、再开店或者在别人的店里做工,也过得不错。

我的英语老师也有很浓的口音不标准,不过没关系啊,以后自己听磁带看英语新闻改正好了。

话说在美国很多中国教授也有很浓的口音,但是不影响他们发牛文章,拿大项目。

美国同仁看重的是交流能力,而不是口音像主持人,很多印度老师口音更重。

再有,江苏人中念书做科研做的不错的大有人在吧,不能说我们出国都去做生意赚钱去了。

比如扬州中学就出了30多人院士(数字凭记忆,不保证精确)。

我在国内读研时候,系里江苏籍的教授有30%以上。

不过可能人口压力不一样,江苏农村比河南农村生存压力可能小一些。

我老公那辈人中基本都是两个孩子,非得有一个男孩。

我的同学家中基本都一个,哪怕有二胎指标有的也不愿意生,全力抚养第一个。

当然现在独生子女养老的压力很大,不过我农村的那些亲戚很少靠子女养的,自己年轻的时候积攒一点钱,老了种点菜,或给别人看门,也都能生活。

题外话:

河南这个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观念真是对河南媳妇压力很大啊。

我结婚后婆婆每次电话都是这个主题,弄得我都不敢接电话了。

假期回国探亲,婆婆找来七大姑八大姨作说客,密集轰炸,真是吃不消啊,头痛。

家园 西华县逍遥胡辣汤。
家园 不至于吧,跟人有关
家园 卤面蒸的那轮儿没有回锅的好吃

受不了了,开始想晚上吃啥。

家园 河南这地方儿录取率相对是挺低的

我那会儿,全部算上,包括专科,高于高中的学校,总共只招3万人,当时的考试是24万,1:8,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也有些不错的记录,记得母校有一年,如果去除北京、上海的中学,按中学人数排名的话,河南有一所排第二,一、二十个人,仅次于黄冈的三十多人。有一段时间,河南的中学生国奥金牌还是不少的,像实验中学,几乎一年一个国奥金牌,这批学生基本上全到北美了。

家园 人数增长的那么快吗

70年代末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啊

家园 问题是大学扩招了
家园 歪楼了,呵呵,

兄台的记录竟然是小学二年级时创造的,不该啊,一般人都是初中,高中长身体的时候,吃的特别多,

家园 哈哈,理解

我也提到了一些其他省份的情况,比如录取比例。但是因为不是那边的,因此就还是先说一个地方了。

不过河南的比例特别低而已。我主要是觉得浙江的经济思想太发达了。

大家交流交流对于教育的感受,我觉得很好。河里感觉也是城市出来的筒子居于多数啊。

家园 这边的情况跟您讲的不太一样

他们一般是以会议的名义支出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总体来说是越来越不能拿来吃了,但是如果找漏洞,中国人无孔不入。我就听说他们某个项目某次去某地方开会,就是因为项目剩了几十万,还是多少钱来着所以要玩掉吃掉,然后就去了黄山。

国内一般也是吃的很讲究的,什么千岛湖鱼头,什么黄山蘑菇,长白山啥啥的,一般都是去开会的时候找个风景好口味好的馆子大家搓。我说的还是带着学生的,不带学生的,我就不知道他们吃啥了。反正偶导师的标准现在就给惯的很讲究了,青岛那么大地方,也是只去少数的若干家。很多地方都嫌不好吃。

会议方式是最方便的,个体这种小撮一顿的,其实都是小case了。一般如果有招待,普遍的喜欢叫上学生。也只有我们实验室这样的,呵呵,才不太喜欢叫学生去。原因不明,我们一般是半年跟老板吃一次。

国内的抠门老板也是不少的。但是很多老板是对别人抠门对自己大方。我所知道的有个某局下属的某所,有个某人,他跟学生号称把半个地球都转了,就差南美的某些国家没有去。

国家的标准他让他那个学生给翻译,学生拉着我翻译了1个月,然后导师给了400翻译费,那个时候我们才大学毕业,可想翻译的有多烂。

他们办公室装修,地上弄了不少滴落的涂料。他让学生给清理干净,结果十几个学生整整弄了一天。其实如果找清洁工,半天就弄好了。我同学很郁闷。一个对自己那么大方的人怎么会对学生这么抠门?

您这个吃得少干的多,确实很牛,不过您该看旁边几位北方兄弟的回复,偶们那边能吃是个常态,互相理解,哈哈。南方人有您的本事的蛮多,如果都跟您一样的话,每年中国养活的人口可以增加很多倍。您该贡献您的基因去研究下,这将为中国的福祉做大贡献啊。

家园 我在国内浮光掠影,很多事情不会知道。

总的印象是越牛的地方规矩越多,大家越看不上只图吃喝玩乐的人。北京的那两所牛校,老师们跟疯子似地玩命干活,已经超过国外一般学校的水平很多,要不我也不会觉得中国的科研大有希望了。

地方的院校规矩松,花样多。我唯一一次被人灌酒就是在青岛。不过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这种场合都是在小圈子,不会带上学生的。因为要讨论的事情都是项目上的计划以及某些人事上的安排。一般而言国内吃喝风比国外盛,我们一般一年才和实验室的人吃一顿饭的。

真正让人大开眼界的是政府部门和企业里的吃喝风。跟他们比,科研院所的根本不算什么,很干净、很寒酸了。

家园 回锅炒炒更好吃。

第一次一般吃不完,剩下的,我更喜欢炒着吃。客观说,全国的面条食品,还真是卤面让人难以割舍。

家园 ……没事,你在国外,可以不用担心计划生育。

支持多子多福。再过20年,外国大街上跑的全是中国娃,多好。

家园 帝都跟魔都,我们还是不要比了。。。

不过抢他们这两地本地人的饭碗,我们也不会手软

家园 分析一下省属和部属院校的录取人数

也许可以有些新发现。

以浙江为例,10年报考30.08万人,其中一本录取率10%左右,二本33%,其余三本四本,总计招生25万多,总录取率80%。从院校来看,录取在省属院校的有19万多,占四份之三,有6万多将被部属和外省院校录取。可见预见的是,浙江生源大部分留在了浙江,这样历年积累下来,将持续整体上提高浙江人受高等教育的水准。

不清楚河南的省属院校有多少,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怎样。如果省属院校确实数量不足,筹划着将来多办点有好处,省属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本省的机会更大,河南生源到外地读书毕业多选择了外地发展,流出去的人才太多,不利于本地经济的后续发展。

浙江人口近5千万,是河南的一半。如果浙江人口放大一倍来比较,报考人数应该是60万,赶不上河南的100万;放大后一本二本的录取率则与河南相当。

机械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河南报考人数过多;(这个和计划生育有关?)

录取方面河南省属院校招生人数可能偏少。(部属院校浙江也只有浙大一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