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可能日本现有的衣服能满足现有的日本人穿到挂。
我这两年夏天可是下手买了不少
如果单纯的工资低下,工时过长,这个情有可原,毕竟劳力市场自由买卖,两厢情愿。条件低下只能说明劳动者的机会成本本来就不高。
但是如果掺进了限制人身自由,暴力胁迫,那就是不择不扣的血汗工厂,对这个决不能姑息迁就。
我过去也认识一些去日本干研修生的人,一两年回国后确实能赚一笔。但是都不愿多提在日的经历。早几年xx公司的研修生名额还要争取,这几年已经招不满人最后干脆取消了。
希望随着中国方面劳力供应的减少,可以多少迫使日方改善研修生的待遇。
“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相机水平,与当时的日本相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
1971年,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把一台Nikon F2带上了月球;在此之前(具体时间忘了),另一个阿波罗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手,丢失了一台Nikon F2,这成为Nikon的人造卫星,环绕地球了。
50年代的Nikon S2是性能超过Leica M4的新闻记者专用高级相机,后来的Canon 7名气稍小,但也不逊于Leica M。
60-70年代,Nikon和Canon的高、中级单反席卷全球,德国相机从此一蹶不振,今天Contax已经没有了,Rollei也没有了,Leica挂在Panasonic那里苟活。
镜头也是一样,60年代Canon的F1.0镜头是和Leica并列世界第一,日本变焦镜头从为高端用户所不齿到现在遥遥领先于任何对手,也是70-80年代开始的。Zeiss镜头今天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Zeiss成份了。超广角、超长焦也是日本镜头厉害。
自动对焦、电子曝光、自动过片都是日本先推出、至今依然领先的。
对比中国,70年代中国照相机的王牌海鸥DF连胶卷过片不卡死的问题都不能保证(嘿嘿,本人用过),海鸥的镜头应生硬著名,清晰度还可以,但色彩不提也罢,而且除了标准镜头,根本没有什么选择。
速度优先、光圈优先、全程序控制,这些都是日本在70年代就成熟的东西,80年代中国只是引进了一些简易级技术,因为那时日本相机已经转向自动对焦、多区曝光了,还记得第一代Minolta 7000吗?那个时候国产相机的销路与其说是因为质量,不如说是因为价格。在海鸥DF和Canon AE1之间,选择是很容易做的。
不着边际的痛心疾首是廉价的,做点实事才是难的。日本从30年代开始相机工业,到50年代苦攻,到70年代开花结果,到现在独霸世界,人家可是在勤勤恳恳地干的,中国相机工业这些年在干些什么呢?
海鸥相机我用了两三年了,总的来说还是让人满意的。
但海鸥总的来说还是低端产品,只是一般百姓玩玩的。
印象中nikon 70年代也并没用什么低端产品,Nikon出低端产品应该在90年代后吧。拿70年代的nikon来砸海鸥DF,感觉是拿捷豹砸永久自行车啊,有点不厚道了。
有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虽然在民用相机中失败了,但在高速相机中,中国还是拿了不少狐狸奖的。
再说了,很多买单反相机的,多数是作为傻瓜机在用。与其在单反相机中与日本人竞争,还不如让国人的理性消费,老老实实的在傻瓜机中和日本人竞争。
如果不算柯达Brownie或者Rollei 35的话。Leica、Contax、Rolleiflex无所谓高档低档,只有一个挡。低档相机正是日本Olympus、Konica这样的厂家打出来的,NIkon偏高档,但经典如FM就是普及单反,Canon也一样,A1算高档一点(还是算不上高档),AE1就算不上高档。
如果你定义中的低档就是傻瓜,那傻瓜这个类型就是80年代以后出来的,之前没有这一说,但Nikon、Canon和Olympus、Minolta都有不可换镜头的旁轴,这就算最接近傻瓜的相机了,也没有比这更低档的相机了。
70-80年代的DF在中国可绝不低档。事实上,不算那些传说中的红旗、长城外,海鸥DF是寻常百姓能见到的最高档的相机了。注意:关键词是“能见到”,而不是“能买到”。首先这东西不是拿钱就能买的,其次也不是99%的家庭买得起的。我有幸用过一次,那是因为亲戚单位里有,而不是私人有。那个时代的中国普及相机是海鸥203(皮老虎120)、海鸥4系列(一般是4B/4C,4A买得起的人少)、海鸥205/凤凰205。
中国民用相机事业失败,不等于中国失败,没有必要否认事实或者制造历史。
对镜头的认识就是第一是莱德斯德,后面才是其它的.日本的尼康镜头一般.
国产的彩扩机用的镜头就是尼康镜也不太贵,十六万的杭州机一套日本镜头就十一万.国产镜头,和日本德国的没法比,不再一个档次.国产镜头只有在扩黑白相片的时候用.彩色的不敢,特别是超过7R的不敢用国产的.
主要原因,国产镜头材料和工艺都跟不上.
说一万,道一千,我就信德国的镜头.国产的不是我不相信,我想买也找不着,连厂家都不敢做.
别的不说,就从材料,玻璃开始就和人家有巨大的差距.军用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进口德国玻璃.苏联/俄罗斯的玻璃也不错.但就是苏联的硬度高,不好磨.
可以负责任的和你说,国内目前没厂家做镜头.
只有几家在深圳代工日本的傻瓜机镜头.
进口试剂,有的瓶子可以从一米高的桌子上掉到地面,完好无损。
透光率也是。平常用用也就算了,这要是想做测试,比如一些透光率方面的测试,最好还是用进口货。
日本人在中山做的一箱(一百片50CMX50CM)三千二,一箱德国的七千多.国产的一毫米的玻璃,那时候才几十快钱,算起来一箱就一千多一点.
而且国产的是绿色的,人家是蓝色的.没法比.
特别是镜头,德国的镜头不管怎么说还是一绝.国产的,真的水平不行.而且材料水平真不行.
现在国内已经解决的不错了。
光学玻璃要求铁含量在万分之三以下(不确切),这个国内很难,原料这关就不太好过。
中国的很多原料,含铁量都高,让人头疼。
除了铁矿石,这个含铁量低。
种蔬菜的不吃自己的蔬菜去花钱买种水果的不吃的自己的水果,和养殖的不吃的自己的鸡鸭。
种水果的不吃自己的水果却花钱买菜农不吃的自己的蔬菜,以及养殖的不吃的自己的鸡鸭。
最后,养殖的不吃自己的鸡鸭而去花钱买种蔬菜的不吃的自己的蔬菜,再加上种水果的不吃的自己的水果。
绕了一圈,谁也没逃掉。
不过真是。
中国富铁矿非常少。以前海南有一个,不过,储量不大。
澳洲的矿品质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