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欧洲将死,G-2当立! 立此存照--in Feb. -- parishg
原子弹?
希腊一年500亿的财政收入,不管是450亿还是300亿的利息,他都是扛不住的。因为他那500亿不是年度纯财政盈余,他一年的支出预算超过800亿,为压缩开支已经是半个国家的劳动力上街游行还骚乱死人了。
买美国国债好歹有流通盘子大脱手相对容易,就这样还有尾大不掉的问题。包干希腊那大家肯定吃定你一个大户了,反正希腊的信誉肯定没有美元的信誉值钱。
提附带条件完全不是技术活而是力气活。没有实力保护的利益是不可靠的利益。国际社会和黑社会一码事,想接生意只能在自己罩得住的场子上玩,不然就得随时准备动刀子玩硬的,或者被人抢劫一空。
还是最终是不死,活过来。或者是你认为希腊是死了好,还是活着好。如果你认为希腊最终是死,当然没有帮助他的必要,但是如果你认为希腊最终会活着,那么,你现在帮他当然会有很大的收益。至于具体的收益怎么来,怎么去操作可以对我们利益最大化,这些都可以谈,可以分很多步走,一步一步的去做。希腊现在的罢工游行,我已经说过,那是他们的民众觉得没有希望,这样下去没有尽头,所以起来闹,我国曾经困难的时候比希腊现在困难多了,也没有垮掉,如果我们认为希腊活着对我们更有利,我们就应该给他们以希望,帮他们一步一步活过来。我认为维持一个强大的欧洲对我们是有利的。如果欧洲倒了,我国的日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欧洲倒了之后的对象估计就是中国了。秦灭6国,我已经说了,当然你可能也会认为灭了也没有什么不好。
并不继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债务(“国府”逃台后也不还债)这个自己的历史没忘吧?
革命政府不承担债务,在国际法上被认可的。
你就担保希腊不会产生一个法律意义上的革命政府?
那么就要介入到底,我国既然花这么大动作来挺希腊,当然要扶植一个完全听中国话的希腊政府,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如果花这么大力气不能扶植一个亲中政府,我党就不要混了,也不要谈什么走出去了。
我国每年花在北韩手上有多少钱?100亿美金有吗?抗美援朝死了多少人,花了多钱,超过现在的3000亿吗?北韩是我国在东北亚的一个棋眼,在这里可以跟美国来讨价还价,提供一个对我国的军事缓冲。伊朗是我国在中东的另外一个棋眼,可以在中东跟美国讨价还价,提供一个对我国的缓冲。在欧洲,我国没有任何棋眼,也不能提供任何缓冲。希腊地处欧亚交界,正好我国可以在这里做个棋眼,提供一个我国处理欧洲事务的缓冲和桥头堡,另外把我国的工厂开过去,就近服务欧洲,光运费估计就能省不少,谈的好,可以在这里实行人民币区。如果没有希腊现在的债务危机,你想跟希腊套近乎,人家还不理你呢。所以,我说现在正是好时机,投资希腊好处多多。我们只看到中国被美国欧洲围堵,我们也要到处打眼,欧洲打了眼,还要到美洲去打眼。美洲现在没有打眼的好时机,而希腊正是一个我国在欧洲打眼的好时机,过了,就没有了,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
而我认为最后,希腊还是跨不掉的。我们不帮他,总会有人来帮他。不过浪费了一个大好时机。
谈论这个问题不如谈论希腊凭什么活下去,好比坏坏2说的,希腊财政收入500万,负债800万,人家还有懒到1500欧/月的退休金活不下去,却要上街游行的"老百姓",而中国却有大量在欧洲拿1000欧/月,还往国内寄200~500欧的人民.希腊凭什么活?
中国帮欧洲,不是帮别人,其实也是帮自己。我说的是中国不要做楚国,可不是6国之外。
另外,希腊已经死不了了。有人帮他,连奥8妈都说要帮他。欧盟已经通过了1400亿欧元的帮助计划。想在这里短谁长谁的只怕要输得脱裤子。
平时要是碰上这么一个人作为对手,可就头疼了,道德高峰他全占了,利益他也全拿了,口碑呢,他妈的也都是冲着他的。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绕弯子硬碰硬,强迫他拿出硬实力出来碰个双输。
本以为您只是一个诗人。没想到也有这么深刻的政治见解。
不知道算法是怎么设计的,挖河泥功能好像一次性推送的都是10年五一节附近的帖子。
十三年过去了。
你现在写律诗,不写这类文章了?
请问翻译文字出处。尤其是第二段。
业余写诗,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都是诗性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共振和结晶。
有专业人士,我们业余的感到自己经常大放厥词,很羞愧。
写的很实在,居然还留在西西河,幸甚。
美国确实有fantasy的一面,全球推广民主灯塔这种行为很容易让人想起法国人的性格与做为,但同时美国又具备昂撒人精明算计与隐忍的实用主义特点。 美国做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多元众多的国家,这些不同类型的逻辑框架与性格行为代表了美国内不同派系与潮流的此起彼伏,表现出的是美国的多重人格特征与随着时代变迁的高度流动性。
用传统欧洲列强的老大帝国视角去看并预判美国的做法,我一向一笑了之,那是把历史当作刻舟求剑的结果。 世界是变化的,分析一个事情要注意其独特的地方而不是简而花之只关注共性,那是大脑懒惰供血不足的表现,需要改善饮食😁
同理今天的中国也不是汉武帝或秦二世的中国,更不是乾隆或蒋凯申的中国,此一时彼一时,历史逻辑的影响会长久存在,但是新的挑战与变化才是真正考验审时度势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