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共:💬314 🌺2270 🌵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受鲁迅的启发

鲁迅讲的故事

可能有些武断,但至少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大的基本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城市化。把大批适应城市生活的人弄到农村去,实在不能说是一种进步。

可千万别拿“农家乐”说事。

家园 上山下乡的本质是就业压力

上山下乡到扩招,说到底是面对同样问题的一种反应。上山下乡的口号就是“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或者说是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建国之后,在全民充分就业和妇女解放的旗帜下,城市就业压力一直非常大。

在上山下乡运动之前,已经实施了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的政策,就是那农村当劳动力的蓄水池。

50年代一直在组织和动员原籍在农村的城市失业人口返乡

60年代有“精简职工下乡”的运动,规模似乎还超过上山下乡据说总计约2000万人(上山下乡应该也就1000万人的样子)。这个是62年的文件

http://www.bjld.gov.cn/LDJAPP/search/fgdetail.jsp?no=906

70年代就是上山下乡了

到了80年代上山下乡不作为一种政策来推行,那随即出来的就是所谓待业青年问题。

随后就是下岗。

90年代的扩招其核心还是就业问题,扩招的本质可以认为是通过大学做就业缓冲,将就业压力推迟了4年。

家园 付出了1万收回1块,Oops

废话,你还去祖国大好山河玩过一圈呢

整篇文章你在表现原来那地方多么多么苦,然后说我或者那些人

掌握了话语权当然可以把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和你们交流障碍之处,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说些什么。

既然对那些个人大有收获,对当地大有收获。你干嘛回城呢?继续留在当地做个农民收获好了。

这就是和你们交流障碍之第二处,拼命说其实插队落户挺锻炼人的,但是自己是不会去那地方锻炼锻炼,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去锻炼锻炼。

家园 能误读到完全不搭边的程度你也是一绝了
家园 在这件事情上你们都是矛盾的心态

每个人都很着急的告诉别人,知青们不是什么也没留下的。

但我这里说的错误,并没有去责怪知青。你这点能够理解吗?知青为农村做的是一回事,这个政策的制定又是另一回事。

为什么要否定这个政策,这可以帮助这里所有人的子子孙孙,不会因为政府的无能而再一次背井离乡强制劳动。

家园 【你忘了下乡对于大多数的知识青年来说】是强迫的

知青为农村做的是一回事,这个政策的制定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斯大林送劳改犯去西伯利亚一样,不能因为现在有了共青城,就说那时的劳改政策也有益处一样

你说呢 ?

家园 【这个说不通】考上大学就是占便宜,占什么便宜?

过去是不允许考试,难道允许考试就是给考生便宜占了?

那时还不允许农民在集市上出售自己的劳动成果,难道现在农民可以赶集卖鸡蛋就是占便宜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大概知青是见过世面的,

留下来当农民就太委屈他们了(其实真当农民了,对社会倒是贡献,拿的社会补贴少多了,比如纯正农民)。于是农民仍然扎扎实实干活的时候,脱离苦海的知青写伤感文学,抱怨政策。这个委屈不安抚下,让人咋活啊。知青可不像农民,后者大字不认识几个,好坏也分不大清楚,呵呵。

家园 大家做待业青年就不算是被强迫了,是吧。
家园 现在农民和知青又是平等的了

中国60年来农民和城市从没平等过,但是这件事情上又平等了。

你知道有个词叫强制

家园 知青被强制获得了比农民高的地位,

GCD在这点上对知青太残酷了。

知青和农民平等的特征是:让知青回城是政府的义务。

家园 是对农民太残酷

发现你始终概念不清

家园 您批评的是。我主要侧重于利益清不清,对这类概念没重视。

既然是对农民太残酷了,说知青在农民那里也获了点利不过分吧。

那知青写伤感文学来抱怨政策是因为从农民那里获利太少,没有赶得上当时的城里人?

家园 自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