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查” -- 潇洒书生

共:💬61 🌺4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确实是一种民主

关于民主,各有各的理解。如果按照一些精英的说法,这可能不算民主;但让群众参与评议,应当是民主监督的一种方法。

家园 聊一聊这些老故事,可以了解何谓真诚

现实中已经很少有人相信曾经有过这样真诚的奉献者。

家园 本人已申请认证会员,请使得上力的朋友支持一把
家园 袁老红军的酒量

袁老红军的酒量很不错,但却很难陪客,即使陪客也不怎么喝酒。但在家里,午餐、晚餐都拿二号碗喝当地酿造的白酒。他曾解释说,陪客喝的是公家,少喝为好;家里的酒是自己买的,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家园 听袁老红军讲“瞻仰毛主席遗容”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并没有立即面向社会开放,先组织各界人士代表前去瞻仰,袁老红军也成了先行者。从北京返回后,按例要向干部、职工做报告。袁老红军为此找秘书写发言稿,秘书说:袁书记能不能给我讲些细节?袁老红军说:进去后不许停步,就看了几眼,有啥子细节哟。秘书没办法,就按照报上的材料写成了报告。家父曾问袁老红军:你看到毛主席遗容哭没有?袁老红军说:哭到没有哭出来,流了眼泪。

家园 说一个看法

回过头来再看《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讨”》,想起一个老问题:为什么五、六十年贪污受贿的共产党干部在数量、级别、影响上都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这并不是说,在那个年代就没了贪污贿赂的干部,但与如今相比确实要少了许多。结合自己的经历,我的观点是:当时,政治运动的矛头从来都是对准了共产党干部的,生活腐败问题尤其是贪污受贿之类更属于在政治上“严打”范畴;由于群众性的监督无所不在,又有不断的运动作为平台,所以,一些干部既使想贪污也怕随时被人举告、斗争。政治运动的残酷性,使一些人不敢放纵。

这样说,不是要去肯定什么运动,更不是在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而是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搞反贪腐,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付出代价,只是代价的大小价码有差异罢了。从中国历史上看,倡导以德治国也好,施以严刑峻法也好,都没有能够根治贪腐;台湾不是号称民主的样板吗,开放的舆论监督和全民投票的选举机制,仍未能遏制陈水扁贪赃枉法的极欲。看来,道德教化,民主政治,法治机制等等的综合运用,才有可能遏制肆无忌惮的贪腐恶行。当然,能否做到也还有待实践。

家园 不同意,反右和四清就不是

文革才是打到当权派---只是后来上台的造反派一个熊样子。

然后革委会,三结合,就又回到老路上了。

难呐。

家园 反右重点是斗意见分子,四清还是着力弄干部的

以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为例,重心就是收拾干部。袁老红军的检查,就反映这个时代的状况。什么“四清”、“洗澡”,群众是被发动的对象,党员干部是被审查的对象。

家园 花,看检查觉得袁老是个好人
家园 盖棺论定评袁老

本来不想写出来,看到河友对《一个老红军的“自我检查”》如此厚爱,还是把袁老去世后,其同事、部下的一些评价追记成篇,算是尽了一份心意。袁老红军离世是在一九八六年,前来吊唁的人多、送花圈的单位也多。于是主办单位专门组建了接待小组,我有机会以接待人员的身份与袁老红军生前的老友、同事、部下接触,听到了一些直言不讳的评价。

当时已是部级领导的金部长告诉我们:袁老红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金部长说,他1944年参加八路军兵工厂工作,从学徒做起,当时的分厂领导就是袁老红军。金部长说,那时生活非常艰苦,可袁老红军从不搞特殊,一直与大家同苦而不同甘,比如我们这些工人领到津贴后一般都要凑份子弄点好吃的,每次请袁老红军,他都不参加,说他不占公家便宜也不占下属的便宜。南下后,金部长分配到西南重点军工厂当车间指导员,管组织人事工作的袁老红军见到他很高兴,问候了几句便严肃起来说:我们过去曾在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工作过,以后有事到办公室来反映,不要上我的家里去,不要让人误会我们不搞“五湖四海”。金部长说,我上他们家已经是调到北京工作以后,下企业来才去的。

与袁老红军搭过班子的田老喝了几两酒后,兴致勃勃地谈到袁老红军的往事。田老也是1944年参加八路军的,是山东根据地兵工厂出身。他闯过关东、做过小买卖,能说会道,头脑灵活,文革时就有人揭发他作为厂长不尊重袁老红军这个党委书记。田老提起这事,似乎很委屈:袁老红军党性太强,有些死板。创办三线新企业的时候,我提出从大城市到山沟沟里来,应该多花点钱给职工修砖房,袁老红军不同意,说国家给的钱不多,要先生产后生活,住房要先修“干打垒”的。全厂当时只有几幢砖房,想挤进去住的领导、职工多不胜数。我又提出,应该先把房子分给领导干部和那些先进人物,袁老红军说他一家就住“干打垒”了,领导和先进人物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做才算共产党的干部和先进人物嘛。我这些意见被造反派到处散布,诬蔑我“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田老还讲起一件事,有一次袁老红军与他到北京开会,田建议袁老红军跑一跑做大官的老上级、老战友家里,反映困难、争取支持。袁老红军说,我不搞这种庸俗的拉拉扯扯,老田也不要搞这些为好!

前年,已经八十多岁的田老参加一个庆祝活动时,与我见了面,闲聊起袁老红军,他不无感慨地说:他老人家要活着,可能会气死的。现在这个社会,不会喜欢他那样的人。听了这话,我同样感叹。

关键词(Tags): #历史人物品评通宝推:天涯睡客,
家园 袁老红军为啥不写回忆录

袁老只是按照组织要求,多次填写过履历表和撰写自传,这些内容都是“格式化”的,只为说明来历而已。其唯一的回忆性质作品,就是在西南局党校文化培训部学习初中课程一年后,于结业之际写的《智斗鬼子兵》。培训部教员在这篇作文上批注“相当初中一年级下期水平”。据我所知,袁老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写回忆文章,公开的理由是“文化水平低,写不好,也说不出来”。袁老文化水平不高是事实,但若起意要写回忆录等文字,其要求肯定会得到上级的支持。根本原因还在于袁老不情愿。其子曾与我同事多年,言及乃父历史也说不出多少故事。曾与袁老搭档的田老对其情况倒知之甚多。田老资历比袁老要浅多了,1944年初中尚未毕业即在山东老家参加八路军,在山东军区兵工厂工作。建国初,田老随军南下并参加军管,以后与袁老共事。相对袁老的内敛、寡言,田老则机智果断、能说会道,现年近九旬仍能长篇大论,谈吐诙谐。

据田老回忆,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着手编辑“红旗飘飘”丛书,曾广而告之,鼓励投稿。上级部门党组专门行文,要求组织老同志积极撰写回忆文章,踊跃投稿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单位党委对此很重视,组建了专门的班子协助老红军、老八路撰写革命回忆录。袁老当时响应号召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还通过写信和打电话向老战友们核实情况。在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后,袁老召来写作人员帮助整理“我过雪山草地”文稿。写作人员对这篇文稿进行润色、充实后,上报单位党委审查、把关。时任党委书记的李老是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秘密加入中共的老同志,但他对红军长征的情况不熟悉,就将此稿转请市委宣传部代为审查。市委宣传部也乐于帮忙,又找了一些军界老人、宣传口的秀才帮助把关。驻军里红军出身的将军们看了此稿大都评价甚高,一位同在川陕根据地参军的少将说:“没有套话、空话,很真实”。但拿笔杆子的大秀才们却在此稿中“找出”了问题,并向上反映“这篇稿子没有大力宣传毛主席所代表的正确路线,也没有揭露‘三过草地’ 是张国焘分裂红军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一篇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此时正值“反右”后期,大秀才们的“定性”意见非同小可,接到反映的部党组下令对袁老进行“路线斗争教育”。单位党委只好组织“民主生活会”对袁老进行“帮助”,并责成宣传部理论教员对袁老进行“辅导”。李书记为此还专门上京为袁老说项,以袁老“文化水平低”为由开脱。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家园 为真正的革命军人献花,有宝!

送花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理想主义牌通宝一枚

送花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 关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谢谢送宝勉励的诸河友

宁静致远:理想主义牌通宝一枚

家园 我读回忆录有一心得:

文中对话细述越是详尽生动,环境情景刻画越是栩栩如生,这类“回忆”大多“水分”过多。人非神,几十年前的对话、情状,再记忆深刻,也大都不可能还原全景全程。能说出大概已属不易。加工当然可以,但涂脂抹粉过多反损真实真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