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史有感·战略家的本色 -- 双石
萨大在《科学院故事》中讲过一段故事“中国的眼睛”,好像是中科院的几位科学家,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章照止
‘乘我国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核武器尚在发展,越南战争尚未停止时’
这是在1969年。
而宣布文革结束,要再等8年。
8年......
花推!
这些老帅们和毛主席他们几十年的出生入死的经验,让他们对于这些东西的敏锐性比一般的人强出去太多了。
都是血雨腥风中杀出来,来不得虚的,否则
脑袋搬家。
现在的“戏班子”哪能比?
能力不足,态度要老实。
年轻的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时,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捅了一个多么大的娄子
看出来仁兄对时下“家”们的不屑,哪个时代没有小丑跳梁?也是混饭吃,可以理解,还要多出一些这等好东西提高大家眼界,充实了自然会不屑肤浅和浮躁。
1968年似乎不会谈及“想乘我国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话题吧
当时的主流口号是“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取得全面胜利。”
参见196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有个很著名的“最高指示”,一年……,一年……,一年……。
惭愧,《百战青锋劈泾渭》这本书是在网上拜读的,现在那个网站已经关掉了。时间长了,内容也记不太清,好像您在这本书中提到过德黑兰会议关于琉球群岛归属问题,不知道您书中的蒋公两拒接收琉球的原始出处是哪里?
蒋罗两次单独会谈,美方没有纪录,王宠惠留下了记录,后来由他透露出来滴……
最铁的证据是蒋介石自己在为开罗会议准备提案后的日记(1943年11月15日)
书的封面是熊老年轻时手持左轮手枪的照片,非常地帅。据书中所述,熊老的爱人谌攸华女士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一直随身携带,直至辞世。
从熊老的经历可以看出当时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多么的强大。熊老出身于世家,投身于革命,在胡宗南身边的最初几年甘作闲棋冷子,在潜伏的日子里送出了很多重要情报。
关于69年的事,我有一个小疑问。四位老帅的战略眼光的确令人钦佩,老帅们一致认为中苏大战打不起来,但是必要的战争动员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非常赞同。问题是,当时我们的战争动员是否有些过火了。尤其是69年10月初,中国方面同意举行中苏会谈,但同时又非常担心苏联借会谈为名,突袭中国。10月7日开始疏散在京的领导人,太祖去了武汉,林彪去了苏州,四位老帅也疏散到了外地。10月17日林彪发布了一号命令,气氛紧张到了顶点。10月20日中苏会谈时,北京只留下总理一人。
这是否意味着太祖与四位老帅对局势的看法并不一致,太祖可能对中苏冲突的前景持更为严肃的态度,抑或是太祖另有动机?
疏散领导人跟“战争动员”还不是一回事儿,还属正常准备。
“战争动员”是一号命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这才属于战争动员,而且引起了有关邻国的强烈反应。
这个动员令毛是事后才知道,很恼火!毛对林的警觉也由此升级。
按中共军事体制,这种事情必须军委主席点头!
想想那个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哈哈哈哈哈哈,有脑袋嗡嗡响,眼前冒金星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