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0) -- 江南水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软弱;眼泪,你的名字不是无能;女人的眼泪,你的名字是无敌。
按照《史记》说法,秦王平叛的命令是发给“丞相昌平君昌文君”的。古文没有标点,所以这句话可以有三种解释:一,丞相、昌平君、昌文君;二,丞相昌平君、昌文君;三,丞相昌平君、丞相昌文君。
我个人认为是第一种,当时丞相就是吕不韦,这点是无疑问的。至于还有两个是不是丞相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他们不可能越过吕不韦调动军队,毕竟秦王刚刚加冠,调兵权力还是应该由吕不韦掌握的。而且吕不韦绝对不会支持叛乱,国王发命令给他调兵平叛是最正常的事情了。
商君公孙鞅、武安君白起、严君樗里疾、马服君赵奢,都应该是具体的封号而非虚指。不然为什么不叫商侯武安侯严侯马服侯呢。
皇帝还观赏裸体妇人摔跤比赛呢,而且是招进皇宫的民间艺人表演。
就说秦风气象壮大,有统一天下之兆。
受教科书影响,对宋明理学有种深恶痛绝的感觉,所以对朱熹的东西也没怎么读过……我偏颇了。
他对诗经的评论还是很精到的,把汉儒对诗经很多过度政治化的牵强解释颠覆了。比如汉儒说《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刺秦穆公不能用周礼也”,朱熹就说,其实那都是男女感情的“淫奔之诗”。
我也有过对理学讨厌的时候……因为教科书要用很短篇幅把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说清楚,偏颇是必然的。
如何看回复那
历史上还有一个和秦朝相似的朝代,就是隋,都是长期分裂后的统一。国家很强势,统一时风卷残云,之后又做了不少大手笔的事,二代的继承出了些问题,崩溃的方式也差不多。后继的朝代其实基本沿袭了前朝的制度。这说明历史存在着某种必然,不同年代的人在某种环境下会有类似的举措和结局。
有些法令据说严苛了很多,可能和原本的秦法不同。
两位大折腾,秦始皇隋炀帝征调民夫大约能到总人口的20%,去掉妇女小孩,基本上超过一半的男劳力要服兵役劳役,而且时间还非常集中,十年之间连续不断的折腾,所以就完蛋了,另外一位能折腾的汉武帝,因为文景之治的基础好,征调的人口也不到10%,加上折腾的时间比较长,没那么集中,所以政权没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