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 wqnsihs
政治博弈的结果。目前电力部门想搞超高压输电,沿海省市不愿意(税收、可靠性等等原因一大堆),情愿搞核电,搞进口煤也不愿搞超高压输电。而中国决策是靠实力说话的,电力部门没实力,只好自说自话。不是信息衰减,而是心知肚明。让你们自己折腾去,谁占上风就批谁的项目。如果电力出身的人有2、3个董事会成员,那就不一样了,超高压输电将遍布大江南北。否则说什么都没用,谁敢批?那是政治自杀,找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电可以采用和煤炭能源等一系列指标挂钩。起码电厂的入网价可以浮动。
能源涨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而电价最近几年始终未动,尤其是居民用电。2008年初时煤炭价格高昂的时候,电厂亏损厉害。即使到现在,电厂盈利都是有问题的。
煤炭价格低的时候,电厂拼命生产,价格高的时候,电厂尽可能减少生产。
如果不改进电价定价方式的,这个格局就无法解决。
发改委不是傻,而是迫于政治压力。
这些人品无下限的山西佬碰到他们的老乡会怎么样呢?离开山西又会如何呢?
现在企业都是独立核算的了。企业没有盈利,怎么去找钱,就会成为厂长最头疼的事情。指望国家拨款?这种事情越来越少。企业不断亏损,职工奖金发不下来,内部就会乱起来,万一出个啥事,厂长别说位置了,脑袋保得住都是问题。
举个例子,原来信产部想调节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斗争,把四大运营商老大给掉了个,希望他们不要在拼命竞争了。结果联通的老大到移动当头,开会第一天就公开说,“我太了解联通了,咱们移动的最大优势就是网络,咱们应该......”。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我觉得国企改革走到今天,最大的进步就是,各个国企已经是各自为政,自己照顾自己企业的利益,对损己利人的行为越来越不待见了。
各自利益。这是个极难的优化工作,靠模型是不行的,只能靠大脑。
当年李月鸟是董事会成员,也不见得能一手遮天。
现在LKQ是董事会成员,也不见得能一下子搞死电力。
现在是群雄逐鹿。我只不过说说一种政治经济上的可能性,你何必如此装大呢?
就像你以前说的XXX规划半途而废一样,那些前任的累赘,却可以成为后任的平台。比如,广西北海当年的烂尾基建,还不是成为现在北部湾的地基。
你并不懂太多领域。老人家,你已经落伍了。
重点是建立电源点,例如三峡,二滩,以及长江沿岸的火电站,沿海的超临界机组。现在电力口提远程输电,时过境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响应。我知道的信息是不太可能立即批复。小伙子不要这么火气大,不就是讨论问题吗?我又没有要跟你打架。再说如果搞远程输电,对我们是大好事情,在内蒙的60亿吨煤炭储量不就可以开发了。就事论事而已,有何必要这么翻脸?
地方利益和实际情况纷繁复杂。纵使想一刀切,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年大包干,不也还剩下华西村啥的么。
发改委所以搞了个模糊的内部文件,和稀泥以救急而已。
“各地方应督促大矿在春节期间保持正常生产和供应,并鼓励小煤窑尽可能保持正常生产和缩短放假时间。”
倒逼决策层。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前一段时间地方发行债券就是倒逼的产物。这次仍然是如法炮制,就看今后几天能源局如何应手。如果不应,地方就当默许。这是游戏规则。当年万里在安徽也是这种做法,才会有后来的农村改革。
戴相龙在央行时总是把控制金融风险放在嘴边
到了天津市后就忙不迭的制定了一个以房价上涨为资金来源的庞大规划。
戴相龙在央行时总是把控制金融风险放在嘴边
到了天津市后就忙不迭的制定了一个以房价上涨为资金来源的庞大规划。
看来不把山西的企业清光是不罢手了!比三清团还狠!
非常有创意
在中国,一定要几个电力口的人进了董事会,才能搞电力建设?只有做这一行的人爬到高层才能推动建设?否则什么工程都推动不了?
这...有点晕了。
那么中央和国企完全是一回事了?董事会都成了利益分赃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