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 wqnsihs
运电子产品。以后每个内陆城市(有铁路的)都有机会模仿,建立保税区,高附加值,出口。
煤炭是历史和当前,不意味着未来。我看到的新闻,包括铁路系统已经有考虑在高铁分流客运压力后上铁路集装箱或双层货运。如果是集装箱的话,是可以考虑与保税区挂钩的。
我对铁路也是外行,随便说说而已。
虽然看上去都是正确的废话、但是的确是很多人永远也不会去想的事实。
这次的话题太好了,真知灼见,智慧在闪光。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10月16日,国务院同意、发布“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
三、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尽量减少开发主体的要求,统筹协调关闭整顿、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关系,根据当地煤炭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编制本省(区、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在与矿区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制定矿区兼并重组方案,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要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矿区兼并重组方案和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名单要报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备案。
(二)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要按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法整合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鼓励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这样就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利益格局的变化,用釜底抽薪方式,解决条、块利益之争,主要是解决了铁老大的问题。
(1) 几十年来,煤炭工业的根本问题是中央“条”和地方“块”之间的博弈。煤电之争、煤铁之争只是这场博弈的局部。
(2) 12.5期间,全国煤炭工业将纳入中央国企产业链一体化,地方民企产业链一体化。
(3) 产业链的特征就是2个方向,一是全产业链,主要控制国计民生基础产品。煤炭采掘、初加工、运输、深加工、终端产品(变成电、气、化工、金属冶炼,至少是粗胚等中间产品)的一体化;除了保留部分民用煤炭,很难再出现单纯的“煤炭采掘、运输”企业。二是煤炭本身的深加工产业链,主要供应非国计民生基础业务。主要在原煤产地、港口精选、精洗、炼焦、配制等。其中,产地、加工、港口这一端,仍然会被央企、地方国企、特大型民企控制,形成加工、批发、零售、分销市场。【煤贩子在这一块生存】
(4) 以上变局不会给任何省份的地方政府留下独立的操作空间,必须直接跟央企、垄断民企勾兑利益,服从大局。
a) 铁路成为服从对等大型央企、国企、垄断民企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国家利益单挑地方——铁路没有了对手,只有公开的分赃合作伙伴——比方,参股这类大型企业、港口等;
b) 一些地方性的交易平台,比方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彻底沦为摆设,只是一个展览中心。交易市场不具备与任何老大谈判的条件,甚至连“泰德煤网”的地位都不如。
房地方从了、大宗主要能源从了——这个戏就好看了。
供拍砖。
不然又是一个怪胎:老的垄断没走,新的妖怪又来,煤电运矛盾更大。
忙总说的没错,2到3年前媒体上大张旗鼓的宣传煤炭出口中的一些问题了,里面就涉及到了煤炭的集中度问题。
颇崇拜我们十一五的执行状况
前天跟DG Trade的一个老太太聊天,人家说几个月前重读咱们的十一五计划书,对比现状,可真是"implemented to every comma"(落实到每一个逗号),佩服的五体投地
5大发电央企,几个产煤大省,铁道部,港口,其他小用户等等,成百上千人吵上几个星期,最后还得一对一私下解决。这是目前发改委最头痛的事情之一(之二还有黄河分水,三峡移民遗留问题。。。。。)
这个怎么讲?忙总能否说说?
这个过程里怎么会出现军管人员?不懂,忙总能否讲讲?
有心研究的人,值得关注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历史。这是经济起飞导致资源紧缺加剧过程中,各方势力就资源分配、结构调整、资源定价、计划执行过程的大戏台。
前期的焦点是分配铁路、港口运力,后期的焦点才是煤价、电价。分配运力还谈得下去,拉郎配煤-电价格?
煤价按市场定价,铁路运费、港口费用按计划定价(水运放开了),电价怎么办?其实年度煤炭供输总量基本平衡,为什么还要打架?一是供应链平衡的业务问题;二是公权配置的人祸;三是能源定价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房地产问题就解决不了,只要涉及公权介入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这是一面镜子。
以下编辑引用
从1993年起,按照惯例,每年12月下旬,国内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将聚集在一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而随着近些年煤炭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煤电矛盾在煤炭订货会中逐渐升级,屡次让夹在其中的国家发改委(此以前是国家计委协调铁道、煤炭、交通各部委对阵需求方)左右为难。
终于在2008年谈崩了。12月27日,是“2009年福州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下称订货会)的最后一天。参会的代表大多已经返回,而占电煤订货量“半壁江山”的五大电力集团仍未签协议。为期七天的订货会出现了少有的“谈崩”局面。
由于订货会迟迟未能签订合同,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五大电力集团和主要煤炭企业开会协调。但煤电双方分歧过大,协调会在分歧中不欢而散,这也为谈判最终的破裂埋下了伏笔。在此次订货会上,煤企与外围中小电力企业合同大多签完。不过,大部分合同仍是签量不签价,少量写有价格的合同也未将价格定死,最终仍要看五大电力集团的合同价格执行。
“五大集团没有签,有一半的煤炭销量落实不了,更重要的是价格不能确定,这也意味着整个订货会都是白忙活。”山西一家煤炭企业的与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文件,此次订货会预计电煤合同汇总总量6亿余吨,五大电力集团订货的为3亿余吨,占50%以上。
五大电力集团亮出的谈判底牌是,2009年的合同电煤价格要比2008年下降50元/吨。而神华、中煤等煤炭企业提出了涨价10%以上的要求。
“最起码也得与去年持平,否则我们的电厂就真的受不了。”五大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而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则希望上涨10%以上。双方的差距始终过大,是最终谈判决裂的重要原因。
2009年不玩了。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取消传统的煤炭订货会,政府退出煤电谈判,不再集中安排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采用“网上汇总”的方式,价格由双方自主谈判,并明确指出“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这意味着让发改委和煤电企业痛苦了数年的煤炭订货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了。[/QUOTE]
这不,没人协调,2010年也过来了。
价格货源都是明的,都知道怎么回事,面子大过里子。
现在私下里谈,一吨1块到1块3,55分账。
当初有一回订货会,A老总请B老总吃饭,下单子,结果饭店说作不了。后来C老总戏称,你把原料用直升飞机在天上绕一圈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