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给席琳、鲈鱼、懒虫开贴:秦桧书法评论。 -- 梦晓半生
龙藏寺碑
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东南侧。
碑刻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586年1月19日)。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著书丹人姓名。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
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0行,行字数不等,亦为楷书。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
碑系隋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创立的石碑。它不仅高大庄严,而且书法艺术上向称隋碑第一,既无北魏的寒俭之风,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隶意,不仅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而且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它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在书学之递嬗上具有颇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国的石刻文字萌芽于商代,碑的名称见于东周,而刻文纪事之碑则最早见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桓帝、灵帝时,建墓树碑又蔚然成风。就碑刻的书法艺术来看,我国石刻发展史可分三大阶段,即汉碑、魏碑、唐碑。汉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丽雄奇,唐碑则秀丽高雅,隋碑则正是由魏碑体到唐碑体发展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就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之佳作。它的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虽为楷书,但仍留有隶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于此碑,杨守敬《平碑记》云:“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
不过那种胖胖圆圆的风格,俺实在不喜欢。
龙藏寺确是隋碑精品,上可通北碑之天资烂漫,下可窥褚薛之秀丽温婉。什么时候出墨宝让大家伙瞻仰瞻仰啊。
喜欢一个朋友对它的评价
"龙藏寺碑深不可测,上有北朝爨宝子之端重古拙,爨龙颜之圆润刚强,龙门二十品之严峻朴茂,张黑女之收敛自如。隐隐上溯,尤有汉隶之典丽和魏晋真书之倜倘。两汉的端庄,魏晋的风流,北朝的苍茫,这中古数百年的沧桑深藏于中,而犹如同井底的古代名剑,时光在它身上沉积的无穷剑气,仍然难免直冲云霄。而下隐藏初唐楷书种种之肇端,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的精妙清寒,颜柳的气象完全,从唐开始那个蓬勃的时代全部收敛于此,藏龙卧虎而不动声色。"
也许是被时光沉积的剑气所掠伤,沉迷于其中。
贴一帧今日临写的《怀素小草千字文》手卷,与尔雅兄共勉。
高35厘米,宽4米不到。写了大概三个钟头,筋疲力尽。
净皮宣,杨振华北尾小狼毫,上海墨厂紫玉光墨条。
你字确实写的好, 没的说
沐兄乃高人啊。 多谢了先。
偶是新注册的,但潜水多时。打个招呼,报个到。
还记得偶小时候炼字用的就是勤礼碑,后来在西安碑林看到家庙碑,觉得更好可就是找不到帖子临摹。
宋四家里面最喜欢的就是米芾,“风樯阵马,畅快淋漓”,就是看着都很痛快。
颜家庙确实是颜楷中的精品,可惜的是现存拓本大多剥蚀过甚。奉上几帧字口稍清晰的画片供兄台临习参考。
点击可看大图。用A4纸打印效果尚可(只要你舍得墨粉)。
梦晓兄能不能给说说这馆阁体的叫法是怎么来的? 好象读法也不是"guan ge ti",而是"gong ge ti",忘了从哪儿看到的了.
沐公书法,宋以后,已经很少看到了。
嘿嘿,俺开个玩笑,但可不是瞎说,实在是佩服的紧。
桩子一骑绝尘,桃之夭夭………………
满宿舍的女孩子都在临赵体。说是女孩子写来秀气。那时候家父总说,字写得好,是一个人的门面。
现在电脑普及,用笔写字的人都已经少了,更何况还是用毛笔。
总是觉得可惜。
沐桩子写字有多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