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杨元元算不算“被迫害自杀”? -- 达雅

共:💬407 🌺758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对数字也很敏感

记得初中课本上介绍祖冲之的课文下面有一行小字介绍:π约等于3.1415926535897932,我当时看了一眼就记住了,到现在都难以忘记。中文的数字极有韵律感,换做外文可能就没这么好记了。不过你那儿的人所到达的境界,我终生莫及。

家园 “这些事情将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我觉得是好的影响。

警示他们不要再向杨元元的路径学习。

能当公务员,能当人民教师,都是好出路,及时把握到手的机会,不要再误判和蹉跎。

也许许多人因此可以作出更好的人生路径决策呢。

大学毕业8年不踏实工作,迷迷糊糊考8年,考到30多岁读个研究生,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损失和浪费啊。

家园 你看来没理解宏观上的改进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区别

学校的那些措施,整体上会有助于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改善。对于杨这样的学生会有所帮助。因为经济状况肯定是杨困难之一,杨的心理健康也肯定有问题。

但我不敢断言这些措施就能改变杨的命运,因为具体因果关系并不清楚,这也措施,也可能能,也可能不能解决杨的问题。

你的问题如果是

你认为社会或者学校,能做些什么事情,能让贫困生的境况得到改善?

我已经给出了一些回答

但这样的问题

你认为社会或者学校,能做些什么事情,能让她的境况得到改善?能够让她改变命运?

我不认为没有接触到具体情况的人能够回答。

家园 如果连事后诸葛亮都做不来的话,空谈什么宏观有什么意义?

所谓标本兼治还是治标不治本这类的争论,已经满大街都是,我也懒得再费口舌了。

不过我想说的就是,对于杨元元这个案例来说,如果学校(或者其它机构)能够指标而不能治本,那么只能是一种涂脂抹粉的掩饰行为。同样的事情最终会发生在某个不幸的机构头上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年武大破例允许她妈妈住在学生宿舍之类的措施,不正是你所谓的“帮助”吗?那些帮助,按照治标的标准看起来,还算合格。要是想治本或者改变命运之类的话,别指望了。

所以,即使这次那个大学能够也用类似的方法糊弄过去,你怎么能保证若干年后,她妈妈不会再一次让她辞职考博?到时还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倒霉蛋呢?

这就像击鼓传花,谁都想尽快把花从手里传出去。但是,当鼓声停下来的时候,终究会有人倒霉的。当然,谁都不希望是自己,人之常情嘛。这时,那些已经把花送走的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说自己当初是如何如何英明,如何如何有爱心。而还没来得及接过花的人,心里也会庆幸:幸亏鼓停了。。。

我想,当全社会都在一起玩这游戏的时候,批评家们还是会振振有词的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虚招~~~

家园 送花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如果我有亲人像杨弟弟和杨母那样逼死自己家人

我肯定会和这种人断出五亲,划清界限。

先不说为什么前天晚上到底吵了什么使得杨母当天早上还在寝室大楼外已经知道女儿要自杀,连自己嫡亲的骨肉出了事都能做得出上网造势挟尸要钱而不是赶快入土为安,杨弟弟从北京飞上海连着几天居然就忙着和海事谈判连去见杨元元一面的时间都没有,连杨元元的尸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这种人已经无耻无下限。

家园 是的,对于每个人如果能从杨元元的悲剧中汲取一些

那么是一个好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还抱着杨元元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那一定会有一出新的悲剧。

只是,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而这个社会也为这个人的成长投入了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双输的悲剧,那么一定是有地方出现了问题。

家园 读书不是高尚不高尚的问题

败类里多的是读书人。在我看来,读书人的机会比白丁多多了,有些人天生不会读书,虽然他们的生活智商很高,靠自己的能力开创一片天地,但,有些位置他们是永远达不到的。比如权力,天生是为了读书人设置的。

杨元元的悲剧,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家庭、心理悲剧,希望所有与她情况类似的人能从中吸取教训,明白生命不可重来的道理。而让她的事例承担不应属于她的意义,那只让社会承受不应有的责任,而忽视了杨悲剧所透示的家庭、前程设计的问题。

事实上,知识改变了杨元元的命运,即便将公务员看成完全凭关系才能获得的职位,那也是需要那些关系户拥有一定的学历。杨元元有了掌握命运的机会,但她家庭对她不应有的羁绊与不知是否出于她本心的好高骛远,让她在毕业7、8年后还没有一点事业基础。知识也在改变杨弟弟的命运,他活得挺好。

这些是否是对“知识与命运”关系的诠释呢?

我看到华山论剑不会想到牛家村,我想到的是郭靖这个小子开始学武时的笨拙,还有杨康的得天独厚。

家园 如果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

为什么她还要读研?对于她的经历和家庭,你可以指责她,但我一向不喜欢纠结,因为这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并无太大关系。牛家村的评书说的是岳飞还是苏武,对华山论剑不会有丝毫影响。

实验中的铁律是,结果最重要,理论分析必须围绕着结果进行。因为细节是不可知的,当你把握中其中一个方面的时候,一定会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对于你来说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你已经忽视,这样的后果就是你根本不可能在一大堆互相矛盾的细节信息中得出任何有益于修正的结论,因为你无从判断它们的权重。然而,结果是唯一确定的,只能根据结果来分析那些因素影响大,这样在实验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取得进展。

社会亦如此。当一个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与其去假设这曾经应该是喜剧的说服力度,远远比不上分析这个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说服力度强。杨的悲剧,是她对社会的认知错误,这是根本,否则无法解释她为什么要继续读书。而她的认知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悲剧发生了,那么与她境况类似的后来者在看到这样的悲剧同时,是不是还会继续这样的认知呢?

家园 一切都按照可重复实验的标准来弄:与她境况类似的后来者

再有单亲、母亲长期同宿陪读、毕业多年后大龄考上公费研究生。

这样的女生,录取的学校应该高度注意了。

家园 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连事情都没搞清楚的事后诸葛亮

请你用切实的证据回答到底什么是导致杨自杀的直接因素?

请注意,像没有努力赶走自己老妈之类的你的主观臆断就不要拿出来了。

家园 莫名其妙

你想说明什么问题?你难道是想说,因为你觉得杨的家人不是东西,所以杨本人的死就可以被人拿来调侃?

家园 在这个案例里,所谓的直接因素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你问的问题:

请你用切实的证据回答到底什么是导致杨自杀的直接因素?

就等价于问以下问题:

请你用切实的证据回答到底哪根稻草是压死骆驼的直接因素?

很抱歉,你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而且,我还可以肯定的说,你是故意这么来玩诡辩术的。

因为就在昨天,你才说过这样的话:链接出处

就像当年南北朝鲜开打,追究谁开的第一枪这个事实既不可能得到答案,而且屁用都没有。当时箭拔驽张的局势,决定了必定有人开着一枪的。真正想避免这场战争,找眼点应该放在如何消除南北双方这种敌对状态。

那么我也用类似的话来回复你上面的问题:

就像杨元元的案例,追究最后直接导致自杀的因素既不可能得到答案,而且屁用都没有。当时巨大的心理压力,决定了必定让她走向绝路的。真正想避免这个悲剧,找眼点应该放在如何消除造成她心理上巨大压力的因素上。

OK,满意了吧?

ps:我觉得你应该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在这里辩论。如果仅仅是为了不服输,或者为了口舌之快而夸夸其谈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另外找个话题吧。

因为我发现其实有很多道理--就如上面所谓“直接因素”的重要性等等--你是明白的。但是有时候你又故意的装作不知道的拿出来质问别人,这又是何苦呢?玩诡辩术玩到这个地步,那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家园 这个问题嘛

这个问题嘛,杨妈妈都已经回答你了,元元同学毕业时候的就业机会。

选择放弃了,然后办杂志摆地摊,有一段长时间无工作记录,然后考研。杨元元做的事情除了考研,没有其他事情用上她的学历(还不是知识)。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条件和绝对条件罢了。当你的选择离开你的条件,那么命运也随之改变了。

家园 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

所以,她在大学毕业时会当公务员的机会,当职员的机会。如果这不是知识改变命运,那我只能说愿望过高。

她在工作的几年里,为什么没有打下基本的事业基础,这不是知识的问题。同样,知识没有作用,那她的同学们生活得如何,是否同样在7、8年后寄望于考研改变命运?

如果整件事不能与知识命运挂上直接的联系,那关于那些的讨论只会让事情本身变质。论点需要证据的支持,不能说明论点的证据属于无效的、题外的证据,我们寻求的是真相以及真相折射的问题,而不是将真相当作细节,追寻另外一个大命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