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杨元元算不算“被迫害自杀”? -- 达雅
这件事与贫穷的关系并不大。但我有理由相信,家境贫寒的孩子在大学里就已为了生活奋斗,尝过生活的艰辛,更善于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不是轻易挥霍。
元元也没有其他选择,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和她的母亲紧密捆绑了。
她让弟弟远去北京,自己和母亲生活学习在一起。
她的弟弟是自由的,最后她弟弟选择让母亲回家,而不是到北京继续干扰自己的生活。
从一方面说,可以说她的弟弟不孝、冷酷;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说,杨弟弟避免了第二出悲剧。
但是说到对老人的关爱来说,确实老人不但需要子女的金钱支持——杨妈妈可能还不需要;更需要感情上的扶持。所以杨元元为了孝道和母亲在一起也是可敬的,只不过,杨妈妈的感情已经畸形了,没有留给子女一点点空间。
这出悲剧很不幸,不能说杨妈妈极品,她没有丈夫了,只有一对儿女,只能寄托她的感情在儿女身上。
也不能说杨元元不懂得抗争,她没法抗争,她能背负着不孝的压力让老母一个人在家么?虽然外人确实看来杨母没病没灾还有退休金。
昨天看CCTV12《大家看法》讲此事,看到了采访杨元元之母和校方的镜头。看完这个节目之后,尤其是听了她妈妈的讲话,会发现许多事情和我们看最早的文章的印象完全不同,她妈妈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不讲道理,逮到便宜就要占足的人——她自己也承认,从开学就在宿舍住了30多天。讲到杨元元舍友受不了了搬走之后,她还理直气壮的对着镜头说:“为啥空一张床我就不能住?”而宿管强制驱逐她,我认为就和她千方百计赖在宿舍里面不走有极大关系。校方(宣传部部长彭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房子的问题,彭老师说:“要是允许学生带家长来住,那么学校是不是还要为学生修家属楼?我们已经为杨元元提供租房房源信息,并为她提供了一给勤工助学的岗位,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此外采访之中,完全没有看到她对女儿自杀,自己感到难过的意思。而且千方百计说是学校的原因。
节目的最后,采访了两位专家,其中一位是《工人日报》要闻部主编石述思,他的话给我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完全是一派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做派,说:虽然从海事大学从制度和法律上来说没有责任,但是他们也同时站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审判,对于此事他们良心上有没有被刺痛等等话。等被主持人问到要是学校开了让家长住宿舍的先例,很多学生家长也要来住怎么办,他回答明显没有底气,说应该不会把,然后转移话题大谈人文关怀。
看到这里我都有想抽他的冲动——既然你这么说,那么你个人或者《工人日报》干脆管杨元元她妈,给解决房子问题得了,若是不管,那么你们虽然从制度和法律上来说没有责任,但是不是也同时站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审判,对于此事你的良心上有没有被刺痛呢?
在这出悲剧面前,其实外人确实很无力。
不是简单的心理疏导就能解决的。这种母女之间藤蔓纠结的共生关系存在了30年。
社会上还有很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爱和寄托,可能已经是全部,也导致了这类家庭的心理问题较多。
严谨的说,确实只是一种猜测。但是从大多数人的观感来说,那基本上就是必然的了。
而且,在我当初说:
中国几百万大学生研究生里面,谁带着老妈读书的?
的时候,你也没有直接反驳我的观点。
所以很自然的,我认为你是默认认同这点的。
第二个要么当然不是你的观点,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OK,应你的要求,如果我把那句话的“犯十恶之罪”改为“被亲友抛弃”如何?
首先,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行为,所谓客观上去衡量根本就不靠谱。
比如你拼尽自己全力去跑百米,但你肯定跑不过吊儿郎当跑步的刘翔,这能说你没有努力么?
想要突破自己的价值观,本身就不是努力能够达成的,努力能够帮你接近目标,但这个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本身就是受到价值观的制约。即使报纸猜测的那样杨有离开母亲的念头,如果她的价值观里含有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这一条,那么像跑到很远城市读书希望母亲离开自己的这样一类方法,也就是她努力的极限。
中国几百万大学生研究生里面,谁带着老妈读书的?
我也觉得老妈跟着读书不妥,但仅限于此。而我横看竖看倒着看,就是没找到“死”字在哪里?
???????
这点,从原则上,我是同意的。
回答很简单:
如果我努力了,但是依然水平差距太大,那么显然是我没有正视我的天资天赋等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真的去和刘翔在同一起跑线上赛百米跨栏--如果是娱乐大众,那倒无所谓,如果是认真的比赛,那就是我自己不自量力。
当然,我是不会那么干的,我想,大多数人也不会那么干的。
所以,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要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如果当初设定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当然可以用结果来衡量当初的努力。如果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有问题,那么最终肯定是劳而无功了。
那么回到我们讨论的话题上,你认为“杨元元脱离其母亲的影响独立生活”这个目标对她本人是否合理?她是否有能力做到?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用事实的结果去评价她没有努力或者没有足够的努力,就是合理的。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在如此强势的母亲面前,她的学校她的老师,还有我们的社会,你觉得能有什么具体的方案能够标本兼治的解决她的问题?
如果她在她的生活中,还是处处受到她妈妈的影响而完全不能摆脱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其它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因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在她妈妈,而不是她自己。
如果你不赞同这个观点,那么请你正面的回答:
你认为社会或者学校,能做些什么事情,能让她的境况得到改善?能够让她改变命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创造这些机会的,有很多因素,过去的20年,读书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的机会;而现在,一方面通过读书来得到这些机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得到这些机会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就是: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不读书也不一定改变不了命运。我这样描述,应该正确把?
只是,这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除了努力再努力之外,又还能有什么优势去与别人竞争呢?当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命运的路开始渐渐变窄的时候,那么。。。对于他们是幸运还是不幸?
为什么?
我想这道理很显然的。
首先:她在她妈妈的影响下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而去全职读研,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情。
其次:她妈妈坚持和她住在一起,时时刻刻控制着她。试问,有多少个男孩能接受这样的女孩?至少我自问我是无法接受的。即使她能从学校毕业,那么她以后的生活道路会如何,可想而知。
最后:从事后她妈妈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她妈妈也是极不自立而且极为爱慕虚荣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乖乖女,能不压力大,能不把她往死路上逼吗?
OK,现在轮到你来回答问题了,别逃避。
你认为社会或者学校,能做些什么事情,能让她的境况得到改善?能够让她改变命运?
你的所谓显然,所谓可想而之,都是你的臆断,而非实际情况。在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讨论具体的事件中怎样让她改变命运,没有意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其实这个话题已偏离杨元元事件本身的意义了。活着的人可以把自身的忧虑寄于死去的杨元元事件上,让她的死亡原因被极大的歪曲。当事实真相被掩盖,与她有类似困惑困顿的人会因此失去该有的关注,而一些不该负责的人、团体会因此担负不应有的指责。
这不是公平公正的事。
当然,我不好推测你究竟是不能,还是不愿意。
不过,这个情况,其实我已经预见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在问这问题的一开始:链接出处
就把“正面”两个字标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