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谈《蜗居》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庸人自扰 -- 凉菜热了
我刚出生时母亲生病,吃药,当然我也没奶水吃,家里的长辈说我吃米糊长大,当然可能也有其他蛋花之类什么的,但七十年代的农村,基本上也没什么更好的东西了。虽然我小时候体格挺弱,三天两头生病,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算普通小镇居民中的中等水平,中学长身体的阶段往往好几天不见荤腥。
但这一切不妨碍我的记忆力不错。有天初学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时课堂上老师哪根筋抽起来说,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把某一段背一下。五分钟后,老师问谁愿意站起来背一下,于是同学们很崇拜地看着只有一个人举起手,很流利地背了下来。俺发誓,上课之前俺没预习过。
至于模样,也没饿成皮包骨,出门还算对得起观众。
当然俺的身高也没落下,初三之后,我一直是班上个子最高的两个人之一。
我不是反对小孩要加强营养,但有时追求的是不是太高了?补充维生素就要吃黄金搭档?家常的蔬菜水果鱼肉菜肴不行?补钙就要通过钙片?小孩的衣服就要买好的?学外语就要用复读机?上学就要父母用小车接送而且车型还不能太寒碜?……
我们乡下的企业到上海人才市场招聘知识型员工,常常招不满需要的岗位数。
但愿我也能象您和您的先生一样,心灵不被一时的困难所蒙蔽,一直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就能解决,否则就是政府不作为。
他们干嘛不去要求政府做到让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三年之内超英赶美呀?只要财富的洪流自由奔流,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自然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按需分配,自然不存在什么房价问题了。
我也不否则政府人员中有不少的腐败分子,但我依然相信我们的政府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判断的依据是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的,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在口渴时同样拿到半瓶水,我看到了还有半瓶水,他们看到了只有半瓶水。
的确,有些人以为自己全明白了,可是经明白人一说,他倒越不明白了。——当然,我也是摸象的盲人,哪有资格以为自己明白了。
这个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根源有很多,比如我们没有一个让人自省的宗教,文化上的现实主义等等。但是,这是个现实。不管做什么,都要基于对这个现实的承认。
兄台,要知道你的时间也宝贵呀。套一句老话:“人,很容易成为自己的先入之见的俘虏。”怎能知道我们不是其中的一个俘虏呢?
既然你不欠他什么,何必如此在乎呢?连苏格拉底都承认自己一无所知,我等芸芸众生,承认自己的无知又何妨?若是我,肯定虚心地听取对方的看法中的合理意见,至于不合理的,怎么处理我就不说了。
阳光大道各走一边。
比如举个例子,我同事夫妇俩从美国迁回来,小孩子在美国也上了段时间学,因为内外教育的不同,一开始大人、小孩都痛苦。如果依原来的一套,那么小孩子不参加奥数,不参加这样那样的班,象我们小时候一样,那也不一样是个活?但结果怎么样?小孩子感觉到了严重的孤立感;大人与老师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而这些,造成的后果更严重。所以现在不管三七二十一,完全本土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除了守财奴,谁都不会亏待自己的孩子,也不会亏待自己和周围自己应该关心的人。根据生活的实际,合理统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平衡资源和收益,才是生活幸福的保障。
生活中我们要碰见数不清的困难与问题,但每一个困难与问题的解决,我们都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再不断地调整控制使之实现预期的目标,而非固执己见一根筋到底。您说是么?
确实当时是来了“兴头”,跟他较上劲了。早该不理他的。当时多少也有些借这个由头,把自己想说的话拿上来给读者听的意思吧,如果是只有他一个人的私聊,俺就更不会理他了。不过回头看看,大伙毕竟要聪明得多了,道理大伙都懂的,所以其实也无谓。说到底,还是自己度量不够大啊。感谢您的劝勉。
世界太大,谁都不能方方面面都经历到,而平时接触少的,就往往不了解,不理解,然后就是有误解,然后什么想法都出来了,其实也难怪的。报纸网络上许多期待其实掰指头算一算压根是不可能满足的,比如火车运力派出所警力大城市地皮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高端奶粉产量油价肉价甚至到自然环境领导脸色等等等等在可预期的未来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大众的要求。整个世界就那二两铁,能打几根钉?可是就是有期待,什么样的期待都有。不理解嘛。
所以有时我就想,与其站在九常委的高度指天划地,还不如把自己这点低层次的事情干好。这辈子咱也混不到省部级的高度(合理的估计),那么就把低层次的事情干好,到什么岗做什么事,有多大能力尽多大责,活他个敞敞亮亮顶天立地多好。高端的东西就当听个乐吧。
这年月不少人喊杯具喊茶几的,我看根子还是在自己身上。自己没活明白,那是绝对要陷在“被怎么怎么样”里头的,那是绝对拿不到生活的主动权的。
我倒不太信任那些号称如何营养全面的高端奶粉。现在我还没孩子哪,现在的想法是以后有孩子怎么也得加点杂粮喂一喂。多少代都平平安安生养过来了,不见得吃高档奶粉的这一代就能成超人。所谓高等教育的难度大伙也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就算自家培养出一天才,别家也不含糊啊,未来世界真的就能让所谓天才一帆风顺吗?有志气胜过有灵气,好脑子不如好性格。与其让孩子多享些福,不如让他们多受点苦,别长到二十来岁天天嚷嚷杯具。
至于学习班舞蹈班之类随大流就行,要不孩子真是没地方接触人了。现在不像以前小孩都没班上,放学就在一起玩;现在孩子都上了这个那个班,不上班就找不到同龄人了。只要小圈子里小朋友品质好就行。学得怎样优秀倒在其次,孩子这份集体生活里过得开心,顶好再真能成功做点喜欢的事,我觉得就够了。
《蜗居》对当今中国社会现状和人的想法反映有多真实
我偶然在网上看的《蜗居》, 第一集看下来没使我中途转看别的, 所以就看下去, 一直到结尾. 我看剧不喜欢先知道剧情和演职员, 看的过程中我不上网看评论之类的, 对演员是新人旧人, 剧是哪年拍的闹不明白. 如果第一集看不下去我就换一个剧看(这差一点儿使我错过了<<暗算>>). 巧了,《蜗居》里的演员就认得宋思明(在此之前看过<<大生活>>, 我是网上逮着哪个看哪个), 他演这类人物挺合适.
看完《蜗居》, 我认为该剧真实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现状和人的想法. 买房真难, 海萍终归是买了房子, 虽说是在上海市外(您好, 江苏移动欢迎您.), 也开办了自己的中文学校, 谁说这不会是未来的样子呢. 海藻与宋思明还是有感情的, 不全是金钱关系. 现在所谓纯洁的爱情不多见吧, 总得看上对方什么吧. 从这点说, 女孩在成功人士里找另一半, 也没什么.
我关于中国的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多是90年代前的. 90年代后对中国的了解是通过PARTY上的闲聊, 同事同学之间的乱侃, 给家里的电话, 报纸新闻和网上论坛之类的. 几次探亲我们基本上是待在家里.
我的总体印象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无人阻挡. 当官的90%是贪官, 说是隔一个枪毙有漏网的, 都弄掉有冤枉的. 可中国的发展这些人也有重大贡献. 社会学美国向钱看, 对别的不在乎. 年轻人前卫性解放, 女孩更甚. 我一个以前的年轻同事(回国了)说一个网上性俱乐部有几十万会员多为大专以上文凭.
我上网看和《蜗居》有关的消息和评论, 发现说这部剧太黄, 没宋思明这样的, 政府禁演等等. 当然也有说宋思明是女孩的最爱, 电视剧揭房地产内幕过多. 上次回国聚会聊天谈贪官(起因是当年锅炉房一块儿排队打开水的同事当了大官, 也成了大贪官), 在坐的都是国家’中坚’, 都说自己不是贪官, 说不在’高危’岗位 –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划分的.
我其实想借贵宝地问问, 希望对中国社会现状有客观的了解.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个社会现实:
1. 周边有多少是非理性的-比如炒股炒房;比如职业观;
2. 有多少理性的人会为了非理性而妥协-比如我举的小学里的奥数;比如跟着去炒房炒大蒜炒盐的那些人
3. 群体有多大
只有基于具体的现实的评论才是有价值的。如果这些人只是个别的,那么做价值评判与引导是有意义的;如果是比较大的群体,那就要深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弄清根源,然后再去思考该怎么样作。
我个人反对的是简单地去对一些群体性现象作价值评判。而不是反对那些公认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