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俺为什唱空-技术分析之均线,概率,风险(带图) -- 织网渔夫
一:原理说明
在技术分析中,均线系统是一种基础和重要的技术工具,不同周期的均线代表着不同周期的市场平均交易成本,在这些不同周期的均线中,6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之间的关系能比较好的反映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为什么选60日和120日呢?因为60日均线代表着一个季度以来的市场平均交易成本,120日均线代表着半年以来的市场平均交易成本,而过短的周期(5,10,20等)波动性较强,过长的周期(250,300等)对市场的反映又比较迟缓。当60日均线处在120日均线上方并向右上方发散时表示一个季度以来参与市场交易的人的成本比半年来参与市场交易的人的成本要高,换句话说就是平均半年来参与交易的基本都赚钱了,而平均一个季度以来参与交易的人正在或将赚钱,这时的市场心理做多的气氛很稳定,股价的下跌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买进的好机会,这么一种赚钱事实和心理的驱动下股价节节攀升,越涨越买,越买越涨,这个阶段就是牛市阶段。当经过长期上涨后60日均线钝化走平并向下死叉120日均线后,60日均线处于120日均线下方,情况就反过来了,平均半年来参与交易的人开始亏钱了,平均一个季度以来参与交易的人正在亏钱或将要亏钱,市场心理转向空方,市场充满做空的气氛,股价涨一点就有人抛,每次上涨都是抛出的好机会,于是股价艰难上行或停止上涨并开始下跌,下跌的现实更加重了市场抛盘气氛于是越跌越快,下降趋势形成。这个阶段就是熊市阶段。因此对于经过了一番长期上涨后的60均线与120日均线的死叉点技术上称为牛熊转换点。
二:事实分析
这个技术可不可靠?让我们来进行事实分析:
图A是从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99.98点至2009年11月26日间的K线和均线总图。
在这期间60均线死叉120均线总共有17次,俺选取了比较有典型分析意义的8次进行分析以下分别以图A1至图A8标明。
[IMGA]
图A1:1992年10月05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679.62,前期高点1429.01,死叉后跌破年线未创新高而创新低386点下跌幅度约50%
[IMGA]
图A2:1993年6月08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074.56点,前期高点1392.62,死叉后跌破年线未创新高而创新低325.89下跌幅度约70%
[IMGA]
图A3:1997年8月12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146.80点,前期高点1510.17,死叉后跌破年线未创新高而创新低1025.13下跌幅度约10%,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低后不太充分的放量支撑下,指数一度接近前期高点,但不长的时间内又以另一个死叉开始下跌行情。
[IMGA]
图A4:1999年11月23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466.43点,前期高点1743,死叉后跌破年线创新低1346下跌幅度约10%,之后在强有力的成交量支撑下指数冲过1743点创出新高。
[IMGA]
图A5:2001年8月23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902.99点,前期高点2245.43,死叉后跌破年线未创新高而创新低1339下跌幅度约30%。
[IMGA]
图A6:2004年6月18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427.99点,前期高点1783.01,死叉后跌破年线创新低998.23下跌幅度约35%。
[IMGA]
图A7:2008年1月23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4703点,前期高点6124.04,死叉后跌破年线创新低1664.93下跌幅度约74%。图中的1和2是请大家自己分析在60线未钝化,60线与120线未死叉的情况下指数会不会下跌。
[IMGA]
图A8:2009年11月06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3164点,前期高点3478,将来如何走,请大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拭目以待。
[IMGA]
死叉以后未下跌的图形分析:
图B1:2000年11月24日和2001年4月10日前后死叉,前期高点2107,死叉后未下跌创新高2245.43涨幅约6.5%之后迅即死叉下跌形成图A5的情形。
[IMGA]
图B2:2005年12月20日前后死叉,当天上证指数收盘价1136点,前期高点1221,死叉后未下跌在连续巨量成交量支撑下开始一轮大行情,请注意该处死叉距离最近的历史低点998.23点仅仅138点有没有下跌空间呢?
[IMGA]
三。总结:
1990年12月19日至2009年11月26日上证指数这19年间共发生17次死叉,其中3次出现死叉后创新高,在这三次中有两次实际上仅仅是延迟了下跌的时间而已,而真正创新高有行情的一次前提条件是
1.死叉当天前后指数离历史低点不远,离前期高点也不远。
2.有巨量连续的成交量支撑。
为什会这样?因为离历史低点不远就没有多少下跌空间,离前期高点也不远就没有什么压力盘,在连续巨量成交量的支撑下当然会创新高走出一轮行情了。
以上技术和分析是俺写这篇帖子(《关于"三千点要大跌"引起的话题 [ 喜欢看 ] 于:2009-10-22 19:02:08》),并做出判断的依据。链接出处
这最近的一次死叉后实际走势将会如何发展,请各位自行分析判断。
(3000点以上的风险11月24日这四天来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用俺再多说了,关于技术方面对于仓位的控制,有兴趣的河友可参看以下文章:《期货下注比例多大为好》《怎样根据盈亏幅度和概率定头寸》-鲁晨光)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bingo !
这个信息更能解释本轮大跌的理由。
海外不管怎么闹,要影响我们,在现行游戏规则之中应该有其滞后性,就和危机8月爆发我们10月探底一样。不管海外是不是在做局以及做什么局,国内的防火墙现行机制预防手段往往是滞后也不是提前。即使我06 07年那会提到过政府预计08危机要爆发危机所以强行提升准备金来打压股市,但是市场的即期反映也只能是通过一轮轮政策与市场的博弈来完成的。
再有,如上原因昨天和你说的部分原因是政治局会议中有领导对央行说了重话,这个也不能解释本周的大跌。既,即使明年政府经济工作有重要调整,那也不能迅即引起现在的股市大跌。
上面两段话的意思是,不管是海外信息还是宏观政策信息,都不会直接影响即期的大陆市场,也就是那样的信息对于中国股票有一个相对的滞后期。影响即期市场的,只可能是为市场说直接反映的信息,这样才符合逻辑。
其实政策分析和技术分析,有时候更多都在盲人摸象,或者说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解释。而关于这个解释,谁更接近真实情况,更把握事物本身的规律,在大数概率上谁就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透彻
市场,终究是少数人胜过多数人的游戏。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技术分析,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如果所有的人都掌握了技术分析,那么技术分析就是骗术指南。赌场更是亦然,坐庄者必须更通晓千数,否则就成了粥铺。
实际操作中还有政策面,消息面,基本面等分析。
二次探底会不会来?
或者二次探底什么时候来?
这个话题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是激烈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影响会议进程延后的一个要因。但是,多数人是无法从政府公开新闻里看出,继续适度货币政策里的调整的实际内容的。就和当年增加财政性收入这样描述会带来的误解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多回到游戏规则本身来解读,而不是我们自己生活里的有限经验。呵呵,那么多臭皮匠,总能凑出点真知灼见的。
的相关简述: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66960
和中国股市有关的内容分,看最后两段就可以了。
虽然p民都害怕二次探底。但是我觉得二次探底不可避免。我实在不相信房地产可以救中国。发展房地产,确实保八了。明年还能继续保下去么。
未考虑周全而自己并没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