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间谍奇闻英国篇之——剑桥五人组 -- 俺老孫
小汉也被哈克怀疑是同谋,小汉委屈的辩解自己一点也不会俄语。
阿诺德的老奸巨猾这集有充分的体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真是一点也不假,《货币战争》我借来几天就看完了,《货币战争2》买来到现在半年了,三分之一都还没看完。真惭愧……
从后来在剑桥毕业生里发现的间谍看来,“剑桥五人组”其实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英国情报界的一种想像,因为显然四人组彼此认识,有的还有工作上的往来,尽管分属不同的苏联特工指挥,但过去的经历和交情,使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特殊身份,还能互相掩护。但对他们这个小圈子以外没这么深的友情的间谍就非但不掩护,还以揭露为乐。安东尼·布伦特就揭露过一名,还当着对方的面说揭露他是在做好事。
剑桥的圈子小,这伙间谍的圈子更小,而且还掺杂着同性恋的交往圈子,就更令人难以辨认哪些人是间谍圈里的一员,而哪些人仅仅是出于特殊的友情才加入小圈子的。
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不但个个自视甚高,瞧不起圈子以外的人,而且也确实都是精英,个个品貌出众,才情不凡,有着极强的魅力和感染力
另一位间谍专家写的一本叫《谍海风云》的书里说,英国情报机构当时存在着两股势力,被称为中国帮和土耳其帮,中国帮是指一批三、四十年代曾在中国或亚洲生活和工作过的情报局的重要人员;土耳其帮则是在土耳其和中东地区生活工作过的情报员,双方在争夺情报局领导职务时勾心斗角,彼此倾轧,在情报局内部抓苏联间谍其实是土耳其帮在打击中国帮。这场争斗最终是以中国帮获得胜利,中国帮的一个人当上了局长而告终。
彼得·赖特做为一名科学家进入到情报局,本是从无线电监听和反监听工作的,但由于他的多次行动都受到破坏,强烈的挫败感令他认定情报局里有内鬼,当时的叫法是“鼹鼠”。所以他后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抓“鼹鼠”的工作中去,忘记了自己本是个科学家局外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结果被土耳其帮所利用,成了帮派斗争的工具和牺牲品——曾被他怀疑的人后来当了局长,他还能有好果子吃吗。他被迫从情报局辞职,连退休金都没拿到,一气之下,远走澳大利亚,出于泄愤,同时也是挣钱养老,写了一本《抓间谍者》的回忆录,结果英国政府出面禁止此书的出版,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先后被迫退还书稿,结果美国的出版社不买英国的帐抢先出版此书。当年此书一出曾经令英国大没面子。
以伯吉斯来说,很多人都回忆他当年在风采,并对他死在苏联感到惋惜,认为他如果不是背井离乡的生活在死冷寒天的苏联,不会那么早死。菲尔比的被他抛弃在英国的夫人,说起菲尔比时也是满怀深情,丝毫没有怨恨之意。那些受过菲尔比培训的美国间谍提起他的时候也是充满崇拜。
那个呆瓜汉弗莱,什么都没识破....
还有汉弗莱自己说的,间谍那么有责任的事情他这种人怎么会干呢....
整个英国政府似乎就是一群官僚们
其实也是....
他说他最不可能当间谍的原因是他没有理想,而这个大家也都认可了
可惜对于美国牛仔就没用啦~
就是讲这个的。菲尔比好像连名字也没改。
这些叛逃到苏联的人不知道在8·19以后怎么样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是一个特有的指代名称……是专门指在组织内部要求改革的中下层青年官员……这个概念来自凯末尔改革……
彼得·赖特不是受土耳其帮利用,他自己就是中坚人物……
他实际是代表了一大批战时成长的英国中下层阶级和技术官僚对上层阶级和高级文官非常不满的人,你从他回忆录的语气里都能看出来“我们在30年代辛苦工作,挨饿,失业,他们在大学里花天酒地,然后还出卖国家”……
伯吉斯和麦克莱恩死得早,菲尔比是八几年去世的。
彼得·赖特这个人本是个搞无线电的科学家,因为他父亲的关系经常接一些情报局的电器方面的活,有接触机密的权限,后来就干脆应邀加入情报局,成为情报局的无线电技术专家。
他参与了几次行动,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可是接连的失败令他很是受挫折,特别是失败的方式令他产生了情报局里的高层有苏联人的“鼹鼠”的想法,为了情报局的“纯洁”,也为了给自己一个交待吧,他开始执拗的试图在情报局里挖出他想像的那个“鼹鼠”,一直挖到局长大人的脚下,最后为自己的事业挖了个坟墓。
他曾经参与为某国的苏联大使馆安装窃听装置,可是当苏联人来接收建筑时,几乎是拿着配置图纸,挨个把他们安装的窃听器一个个全起了出来。这令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人开始怀疑情报局里有人泄密。
还有一次为另一国的苏联大使馆装窃听器,这次装得更加隐密。这次苏联人没能全部起出窃听器,但苏联人似乎知道哪些地方有、哪些地方没有窃听器,在有窃听器的地方从不谈机密的事情,当有机密要谈的时候就去已经打扫干净的密室。这再次令彼得·赖特等人心生疑惑。
彼得·赖特还参与了通过侦听无线电信号定位、发现并抓获苏联间谍朗斯代尔的工作,并因此立功。但事后他对朗斯代尔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苏联人已经知道朗斯代尔暴露的事,但为了保护情报来源,没有采取让朗斯代尔逃跑的做法,而是让他留在英国等待被抓。他的这种观点令那些因朗斯代尔一案而功成名就的同僚大为气恼。
这还不算完,彼得·赖特根据自己的“泄密”理论还得出“潘科夫斯基”一案也是苏联人使的阴谋,为的是借机将一名在苏联进行间谍工作的英国特工人赃并获,以便用其与朗斯代尔进行交换。潘科夫斯基也根本不是个投向西方的英雄,而是个诱饵。这下观点不但得罪了因潘科夫斯基立功的英国情报局的官员,还得罪了不少美国同行。
彼得·赖特的这些想法源自一个叛逃的苏联间谍戈利岑灌输给他的苏联正在执行“情报欺骗”宏大战略的理论。
由于“铁幕”的封锁,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苏联的情况非常陌生,只有一批叛逃到西方的苏联间谍带来一些零星的信息,这其中戈利岑最重要的叛逃者之一,他是前克格勃重要官员,能掌握和参与许多重要机密。他先与英国的情报机构合作,后来去了美国。他向西方的情报部门介绍说克格勃主席贝利亚被处决后,由老资格的契卡人员谢罗夫接任,后来谢罗夫转任内务部长,克格勃主席由谢列平接任。在两谢任内决定了一项针对西方的“情报欺骗”战略,通过对西方国家进行情报欺骗,目的是使西方国家错判苏联的国家战略,许多向西方国家传递情报的变节者和叛逃者都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戈利岑还说他看过许多机密情报,包括许多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要机密文件,说明在西方国家政府机构的重要部门里有许多苏联的“鼹鼠”。
戈利岑的教义在英国和美国都有信徒,在美国是同样负责抓间谍的安格尔顿,在英国就是彼得·赖特。照我看戈利岑本人倒向是个骗子,他辨认间谍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到过中国、是否是同性恋等等,后来连中苏交恶也被说成是欺骗战略的一部分,戈利岑就渐渐的没人相信了。
因为米特罗欣的叛逃,很多已经揭开了,早年读过一本米特罗欣的书,已经确定了“第五个人”
至于《货币战争》 2~~~~~(加长音),简报高手已经开始选择性的阉割材料了,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