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有没有看过《蜗居》的? -- 格格巫
尽管是独门独户,只要看是不是几栋连在一起就能区别.
你提到的现金流,只要房产保持价格上涨,除非能够支付低廉的租金,否则买房的收益一定高于租房.再加上国人眼中家的定义,无论走到哪里,华人都倾向于买房.
不知道按照英国的规矩,要不要缴管理费。
一个户口,一个房租压力都是很现实的逼迫人买房的理由。
就是拥有的成本。这里包括地税,维修,等等。
这里美国是个极端,carrying cost对于外州人极高,而中国是另一个极致,carrying cost几乎没有。
就加拿大而言,carrying cost差不多是房价的2%。如果一个人的月供能力是3000, 对于20年分期贷款5%的利率而言,这个百分之二,使得可以承受的贷款从45万不到推到56万。也就是同样的税后收入,在中国可以承受多25%的房价。
-------------------分割一下---------------------------
不过,中国房价问题本质上是收入两极化的问题。房价只是一个表像。 房价有着现实的基础。大部分人没有能力承受这个房价,不代表市场上没有消费能力和消费容量承受这样的房价。
讨论房价离开分配形式的讨论是没有基础的。但是,分配形式是经济模式,所有制形式,国内国际经济气候所决定的。这个就非常复杂了。
中国的房子,不是收入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也仅仅是结果。中国房子,和中国的经济一样,不能往深了说。
按美国和加拿大的规矩,没有管理费(management fee),但有物业税(property tax).前者是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后者是交给地方政府.
现在户口的压力小一些,亲戚是北京人,娶了山东媳妇,双方都是本科毕业,孩子也有了,据说结婚若干年后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孩子上户口可以按照父母任何一方处理.应该说是个进步.
情况很复杂,有现实的历史的缘由。
太久离开中国环境了。
现在就业的有多少是体制内解决的?即使体制内的,又哪里来的公租房子?要不然你想怎么会连有些公务员也在抱怨房价呢?不是说一上来就要多大的房子,至少得有个地方带着吧。北京唐家岭,可以放狗搜一下,那里的蚁族是不是比你们职工宿舍好?
大哥你太油菜了
例如户口:
如果大学毕业留在北京,进的不是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那户口只能算集体户口(这种集体户口和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集体户口是有区别的,如果是这种,后面的问题都不存在),要挂靠在人才,要用户口,比如办护照的时候,只能去借户口,最多不能超过20天。失业保险,好像也是超级复杂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小事。
大事是:集体户口生孩子会碰到很多困难,例如北京海淀人才,压根不给开生育证明,没这个生育证明,后面一系列生育的保障措施就没有,北京人才是给开,但是不能给孩子落户口,孩子没户口是什么概念不用我解释了吧,北京这算是好的,早2年广州市是集体户口结婚证都不让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是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安居乐业”这话说了上千年,已经深入人心,而国内租房市场有点乱,长租的极少,租房,是不能提供这种家的感觉的。
好像米国房贷利息至少可以减免一些税吧?天朝只有2000年左右上海搞过购房抵税。
说白了,天朝房价和50年代奸商囤大米异曲同工。
至少加拿大不是,德国和英国好像也不是。
俺觉得其中的人和事都有点扭曲或者夸张的。
像海萍夫妻那样,九几年那会还没扩招呢,复旦交大毕业(好像电视里木有说苏淳哪里毕业的,但是说他船厂工作的,俺就姑且算他交大的了),再没本事也有点傲气啊。混成这个样子本来就算混得不太好的了,居然还一点气性都没有,为了房子半推半就地让妹妹去卖身,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俺也没觉得价值观被扭曲了,原本就觉得,做小三是错的,就算为真爱也是错的,何况还是为房子。看完这个片子仍然这样想。
对海藻同情不起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她挑逗宋思明的时候就该知道自己有那一天,最后没有身败名裂,还留了一条重新开始的路给她走,已经是作者看在她年轻无知的份上了。
要同情,最多同情她那个没生出来的孩子(其实生出来也很惨,一辈子背着“贪官私生子”的名声)。
但是大体还算真实合理吧,这点挺好的了,起码比TVB最近出的片子耐看,囧。
杨白劳把喜儿送给了黄世仁,老黄给老杨家起了三间大北房。
真是够现实的,为了自己能买房子把妹妹送出去卖。要有人说这是社会黑那可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