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峡流域目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 -- wqnsihs

共:💬228 🌺6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忙总添麻烦了,呵呵

现在三峡也发电了,希望问题能早日解决。最近发现一本关于新安江水库移民的书,不知道与这个有联系没有。

家园 能够适应的都出去打工了

安排的主要是不能够适应的人。有个说法,说这些人吃得了苦,受不了累。就是生活条件差可以忍受,但是适应力很差,节奏不一样的生活受不了。

家园 新疆三峡移民的情况

新疆兵团有地缺农工,这些人去了后免费分有房子,落当地户口,每户可承包土地30-40亩。当地兵团农工是有养老社保的,不知道政府解不解决这些三峡移民的养老问题。说到排外,外来户总要有一段适应过程。

其实有可能是对于永远背井离乡命运的不认同吧。可能是先回去的得到比较好的再安置,引回去一大批人。

家园 新疆建设兵团情况不了解,但是其他地方政府

是高度抵制安置移民工作的,非常不积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都回流,减少当地冲突和治安案件,免得社会不稳定。没有基础政权支持,一切方案都是妄想。

家园 说起这个移民,我想起一件往事

上海移民安置不是都在崇明的,我们青浦当时也稍微对口了一点点,但是人数非常非常少,可能是市政府统筹安排的,在我们那里的一个乡,大队支书把移民款贪污了,后来事发,上头要查,我妈以前插队落户就在那个大队,认识那里所有的人,大队的财务会计是我妈妈以前在那里最要好的朋友,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我都见过,他应该涉及做账的事情,给牵涉了,此人人缘极好,要面子,因为这个事情,居然抗不住喝农药自杀了,他死后,大队书记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最后变成都是他拿的钱,自己什么都没事。。。。。。。。。。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一声叹息

家园 到这里看一看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jiludasanxia

讲了很多。看了就明白造大坝的好处了

家园 混了那么多年,混的连同盟军的缺点和优点都不记得了

遥想老毛当年把各阶级和各分子们都玩得头头转。现在,了解同盟军的实在是太少了。

家园 想起那个著名的例子

英国人将一个食人族土著人培养成现代文明人,然后回去“拯救”愚昧的同族,结果该文明人被吃。。。。。。

事实上英国人最后对待土著最好的办法只有2个:杀和传教。土著不愿意离开家园,其原因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只是今天很多人总以为不会再有“土著”的概念,可惜,虽然读了书,认了字,这种族群只是减少却依然是存在的。

家园 自己待懒了也要赖到政府身上?
家园 花谢楼主文章,很真实。

现在才看到这一篇,其实我上一个回复应该放这里才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19110

万州暴动时区政府被砸,无非也就是民怨太深,无业游民太多而已,否则一石如何能激起千层浪。

楼主写得很真实,以我家周围为例,菜农,移民后失去土地,没有收入,很难在本地找到工作,以前大家都没有买菜吃的习惯,现在要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支出菜金一项,再加水垃圾费什么的,(以前只有在枯水季才依靠自来水,其它生活用水则有水塘水井补充)很是难过。

不少邻居都回去以前的住地,找一块没淹的无主的地种上,(当然有抢地而产生纠纷的),还有去以前居民点的水井处洗衣取水的,都为了省钱。

我家也种了一块红薯,这两天正在收。

很多没有工作的中青年,找不到工作,也难以出门打工,上有老下有小没有文化,做生意则是卖的人比买的人还多,谋生很困难。有的人家唯一收入就是低保。

我家周围不少没读多少书又没有工作的的小姑娘小媳妇从事黄色产业。

由于年轻人没有工作,前两年老年人的日子很是难过,现在国家在这方面有所补偿,至少不会饿死。

移民后马路卫生比以前好,无他,无业游民太多,环卫工作争取的的人很多,一人一小段,自然扫得很干净了。

移民房质量比较差,位置也比较差,好一点的位置都留着现在修商品房了。

修的移民点在地势很险的地方,手上没PP,很难说明,我跟父母去某一免费水源处时(山水),走过一条小路,两尺宽,下面是用混凝土加固的山体,基本垂直90度,然后距此山体不到二十米即为顺着山体而修的一片楼房。。。

总之,要么房子上面是悬崖,要么房子下面是悬崖,开发出来的平坦地极为稀少,市区成带状发展。

所以看了楼主文章,深有感触,想流泪。看见过他们没事了就一次次下坡下坎,到以前住的地方走走看看,直到现在再也看不见。回家一次,父母就会老说以前怎么怎么的。。。

以前几十年的左邻右舍基本都分开了,但只要以前一片地方的,无论任何一家有红白喜事就一呼百应,为了能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

而国庆这一次的地质灾害通知最让人害怕,虽然最后没事,虽然父母也很乐观,相信不会有事情,但终究是个不安全的地方。

居会会通知可能有灾后邻居对我妈说:要是真的山垮了,我们全被埋了的话。。。我们家还好,一锅端了一个不剩下多好,你们家就惨了,死两个活两个。(因为我和我爸爸不在家)

后来我妈把弟弟送走,因为舍不得自己养的鸽子和鸡,留守家中。

通宝推:leqian,
家园 三峡发电的收入?

移民能得到多少?为了这个前宰相夫人为首的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正在争的不可开交,希望他们争夺中漏出来的渣渣能落到老百姓头上.

家园 觉得水库移民比拆迁农民还惨
家园 中国还是土地少。人生来平等, 应该有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定居

世界应该大同,美洲欧洲这么多空闲的地方。

人生来平等, 应该有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定居的权利。

家园 谢谢,我从1986--1990年都在万县搞移民试点,人生

最美好的一段都在三峡了。对万县非常熟悉,也曾经从宜昌沿三峡步行到重庆,一路搞移民调查。所以曾经对移民问题自认为很了解。前一段时间,我们又从重庆到武汉走了一遍(开车),每个市县的移民局都拜访了。说实在的,非常惭愧,也感到非常内疚。

以前我们对移民后可能的问题认为进行了充分的现象,并作了相应的对策。但我们最近看到的现实却大出意外,库区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的情况可以不夸张的说就是一个大难民营,需要国家不断救济。而随着三峡工程结束,工程投资的扩散效应消失,转移支付逐渐停止,救济来源大成问题,各移民局长惶惶不可终日:下一步怎么办。

从理论上讲,生态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只要投资充分,是可以解决的。例如财政补贴充足,现在所有污水处理厂就可以运行,点污染问题就可以解决;采取充分的工程措施,例如喷锚、打桩就可以处理掉大部分地质灾害。但是移民后遗症却不是钱可以解决的。给钱甚至有反作用。例如某移民局长就讲:我们不是猪,我们不需要养。一些80年代大学毕业,年近50的人更是气愤填膺:认为政府对他们是:先让奉献、后让牺牲、然后失业、现在抛弃、假装可怜。

我们把各地几乎认为拿得出手的企业都看了一下,绝大部分都处于停产状态,少量生产的也十分冷清。原因是库区物流成本巨高(有的企业物流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高达80%,因为原料要运进来,成品要运出去),产品又都是大路货,没有技术含量,没有竞争力。所以库区现在是就业无门,财政无收。

而想靠旅游业发展来带动服务业又是幻想。三峡是过客型旅游资源,从重庆起,宜昌止,或反之,游客都是过客,不会留下什么消费,与海南岛不同,可以发展休闲游,度假游,把客人留下来。三峡是带状旅游线路,任何一点都不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稍微像样一点的景点就是奉节的小寨天坑地缝,但是我曾经邀请过一个加拿大专门从事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投资的专家去看过,结论是旅游资源容量有限,参与难度太大,不值得大规模投资,只对少量洞穴探险者有高度吸引力)

这是我们目前感到最困难的问题。也是没想到的问题:救济解决不了人的自我实现欲望,人不是猪。目前这个世界最大的移民群体(或最大难民营)将是几代人必须面对的难题。

通宝推:老木,
家园 看到这些

想起了清华大学的黄万里教授,终其一生反对修三峡,想起了LP死都要上马这个项目.一路闯关,不能干也要硬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