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共:💬237 🌺77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讨论下“还债”问题

如今的投资仅仅从货币账面上来看,确实可以说是政府“超前消费”,是过度投资。但在下以为,radapp兄始终没有细算过这本投资帐:到底政府拿什么本钱做的投资抵押?这些本钱是什么时候流进政府手中的?假如政府需要把这些本金抵押掉,会怎样?按陈经的算法,政府拿的主要是硬通货。在下之所以举高校破产这个例子,也是想说明,政府手中有巨额的“硬通货”可以充当投资抵押。所以,即便以现有的投资热度,在两年之内,政府都远远不会面临“资不抵债”的破产问题。

所以,我认为“总有一天”这样的提法,就如同经济学里面那个著名笑话“在空中”一样。虽然可以称得上一定正确,但没有实际意义。以此反对别人挖掘真实,应该说有得有失吧

家园 “信用极限”谁也不会知道,包括当朝者

因为很难量化,得靠现实验证出来。只有发生大问题时,才会知道。

以陈经的一贯观点来看,他是绝对乐观派。

我的意思就是提醒,应该有所畏惧。

家园 你说的“硬通货”是卖地吧

卖地也要有人愿意买不是。

当土地价格处于上升预期时,人们才会有意愿主动买,从而继续推升,如果下降了,一切都要反过来。

如果泡沫破裂,土地价格下降,政府拿出越多的土地进入市场,其结果是对价格的压制更大,对金融市场的去杠杆程度越高,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现在认为理所应当供不应求的东西,将会没人愿意要。

国企也大同小异。

“总有一天”好像是很无聊,但日本经历了,美国现在也在洗澡,为什么中国例外?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请不要再抱怨。

家园 当然不仅仅是卖地,国企的产业链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国内投资者只是散兵游勇,完全受市场或者国家宏观“计划”操作,那么在下也赞成“去杠杆风险”很高。但是,这个假设前提真的站得住脚吗?国内的实力派投资者具体可以分为哪些群体,他们对当前经济的影响程度如何,这本身恐怕就是个问题,您觉得呢?个人以为,这些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牵连的资本家们,恐怕不是单纯的市场或者政策可以完全左右的:他们一方面了解政府的运作手腕并一直在积极利用,另一方面同时也在市场竞争的前线拼搏。

因此偶认为,国家手中这些原本水泼不进“硬本钱”一旦打开,对于希望自主创业的投资者,会有多强的吸引力。90年代的俄罗斯与印度改革,乃至英国的撒切尔旋风,可以说在三种程度的市场条件之下“国退民进”差异很大,然而梯度存在是显然的。一般意义上(或者说自由市场的前提下),市场大动荡首先在信息把握上将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导致阁下所说的去杠杆危机;但是,对于熟悉内幕的冒险家来说,危机之前他们所掌握的信息相比于同类竞争者,不仅全面而且时效领先,反而危机恰恰验证了他们对已有信息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出击基本是必然的。所以南飞以为,假如出现危机,当前经济中国家与这些未来投资者的实力对比,对经济走势的影响更为重要。当然,说到创业这个涉及的东西就多了,上游市场垄断,生存竞争,政策人脉等等都出来了,一言难尽。在下也只是耳闻,没有自己搞过,不敢做过多臆测。

言及于此,南飞以为,如果真的会出现危机(或者跟头),那么在这期间将崛起哪些人物,或许比危机本身更值得关注。在下也同意,不出大问题不知道危机会达到何种程度;而一旦出了问题,哪些人将要粉墨登场,是不是更能预示未来的形势呢?考虑了这个问题,再回过头来看目前的巨大投资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在下的思路如此。

家园 您所指的实力人物

当然厉害,但他们赚的越多,恐怕对整个社会越不利,简单看看股市楼市就可知,望您看看万里风中虎、wxmang大人的文章,这两位都是有学识、有经历的人,绝对有益。

家园 政府信用无非是对TG的信心问题

如果打起仗来,TG要求所有党员团员几个月内不得开私家汽车上班以支撑军用油耗,我完全相信。

感觉红平大大思维还没跳出西方经济学的圈子,只是感觉啊,说原因我也说不上来。

家园 还有一项,军备,美国实体工业现在就是靠军备做主心骨
家园 有点意见

猪肉大米可以算进cpi,因为这是所有人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房地产--无论自买还是租住,是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是,价格为什么不算?

另外,我觉得应该用类似“收入/生活必需品【必须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指数更加合理

确认是怎么回事?

家园 老铁发稿费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解释

为什么商品房没有纳入CPI统计?

外链出处

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

外链出处

家园 小白的看法

这个东西以前就见过,但是俺觉得不合适,这个解释不合理

从价格统计工作来讲,计算CPI不能把房屋价格归入进来。理由有三点:①国际标准不把买房价格归纳进来。这里说一下什么是统计的“国际标准”,统计的国际标准就是各个国家统计界统一遵循的做法。目前的统计国际标准是联合国统计局向各个成员国推荐的93SNA,其中把住房列入固定资本形成范畴(也就是列为投资范畴),因此目前我国及国外统计部门计算CPI时都没有把房屋价格归纳进来。②居民买房子花费巨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想想看,购买的房子是要逐年逐月地消费使用,现在的房屋可以使用70年呢。也就是说房子购买与消费在时间上是严重脱节的,而CPI是按月调查当月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③目前还没有无所不包的价格指数,即使编制出这样一个万能的价格指数,也很难说明问题,现实中也不好用。

  国家统计局没有把购买房子价格纳入进来,不等于CPI没考虑城乡居民居住类的消费。目前我国CPI居住类调查的项目不少,包括:①建房及装修材料,比如木材、水泥、砖瓦灰砂石、电料、漆等。②租房,主要是公房房租、私房房租。③水、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的花费。④自有住房,如购房贷款利率、物业费、各种房屋维修费等。

1.国家标准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最高;

2.买房是可以住几十年,但可以平均啊,总房价/840【按照七十年使用权计算】,或者直接列入房租;

3.人类生存/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需要列入,不需要“无所不包”;

列入的只有建材相关价格,这和房价完全没有联系--钢材大跌的时候,房价还在上涨。终于水电,

好像只有上涨,没有下跌过吧?

俺的想法很简单,cpi应该也必须列入列入房价,而且要根据购买者实际的使用年限计算--比如买到手只有60年使用权,那就用房价/720

家园 回钝刀浪子,我的看法

房地产中商业地产,如办公楼、商厦等,应该算是生产资料,他们算固定资产投资没有问题,这个不算在CPI中完全合理。我想大家都同意,不述。

问题是房地产中住宅,尤其是在自住情况下,不算是耐用消费品,而算做固定资产投资,很难说通。租房算消费,但买房自住,其中除了购买拥有土地使用权(这部分或类似于固定资产投资,土地的确是不可再生的基础资源,),其他所花的钱实际就是一次性替代租房的消费。

统计局的第2、3点的解释没有意义,钱多时间长,所有的耐用消费品都多少有此特性,如汽车,如果按统计局的2点解释,也不用算在消费物价指数里了。第3点解释更是不通,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就是要反映居民消费时的物价,你如果承认买房自住也是消费(如同买车自用),那就应该纳入到CPI内,至于技术问题可能有难度(老兄你的方法可能太粗糙,不太可行),但有那么多聪明人,办法总能有的。

我的陋见,是把住宅的价格减去国家拍卖土地(使用权)价格,然后在经过技术处理,比如考虑时间周期等因素后,就可以纳入CPI中。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专业,我也是外行乱说。还请诸大牛指教,介绍一下真正的专家(不是砖家)的学术论述。大家都不要情绪化,即使真正专家的论述不合己意,也是有价值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