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影评+剧透】《风声》---“我不怕死... ...”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其实张涵予还是招了的。你没有注意到他曾说了一句“我是老枪”么?
一开始认为他不是,当酷刑上身的时候,就坚信他是地下党了。商人和革命者是不同的。
我在电影最后结尾处,是拼命忍住泪水的。
可能是前面看的好批语太多,所以看完之后有些失望。
这个影评真不像是飞好远同学写的,有点像是剧组的宣传人员写的。
除了不少的漏洞以外,电影过于文艺化,就是大家都说的酷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尤其是那什么冰冰同学遭受的酷刑,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是什么。用针灸作为逼供的手段,很新颖,不知道是否可行,但是效果却让我认为想到这个桥段的人可能经常看起点的小说。
和潜伏一样,觉得演员都比较出色,但是却衬托出导演的无能,过于追求表现复杂的场景和酷刑(虽然这两个也都没有表现好),反而没有去最大地发挥人(演员)的作用。经常说要演“对手戏”,可是电影里面连一个值得回忆的对手戏都没有,而且资格最老的王志文最后成为了几个演员中最没有戏的一个。
或许我已经过时了,像现在的“开国大典”和“风声”这一类的电影已经不是拍给我这一代的人看,而是以80后和90后所能接受的方法拍摄给他们看的。
仔细想了一想,或许这也不是坏事。
看完电影后再去看小说,目前已经快速地扫了一遍,回头再仔细看。
小说的感觉简直和电影是两回事,除了名字一样。小说应该是从“暗算”电视剧的第三部扩充过来的,连背景都差不多。漏洞不多,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
可以看出来,麦家是在努力的写,希望能超出以前的框框,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或许是因为能力,或许是因为在构思之中的仓促。必须承认的是,采用多重视角来写,是个很好玩的写法。
最后想再说一句,能拍摄出这样的电影,也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应该表扬。
作为卖点的就是那些酷刑画面了,之前已多次通过演员的嘴来大加渲染,例如,李冰冰的“几乎崩溃”等等。其实也是,情节没什么出奇,因为基本的东西电视剧《暗算》里都用过了,而且用的比电影好,当然这点上,是我个人观点。
看了电影,也没觉得酷刑场面比以前电影有过的“强”到那里去,毕竟要通过检查不是。
- -- 系统屏蔽 --。
纯粹就是炒作,100多分钟里面能找出一大堆漏洞,和《潜伏》有的一比,可是人家那是几十集的电视剧啊!
本来暗杀是军统经常干的,现在这个电影却安到了共产党头上,不可理解。
风声里的BUG
就是一开头武田故意发出假情报,诱使地下组织去百草堂。可是他为什么不等到百草堂诱捕成功后, 再把顾晓梦等五人隔离审查呢?这样不要容易很多吗? 就算抓住的地下人员不叛变, 可以通过其周围的情况来推断。
也许是最近受到《色戒》和《集结号》的负面影响吧,对于《风声》的评价就一下子更高了。
土共特工打入汪伪政权做到那么高的大官,这个有点出乎意料。
当时也想到汪伪里面也有这样不怕严刑的好汉?最后这个包袱抖出来了,他是土共。我看之前只看到这里的画面,没有仔细看文字,这样看的时候比较入戏,感觉很好。
结果出乎意料啊。
像是海军的军服,不像是特工人员的服装啊。
老虎凳、辣椒水、加上烙铁、电刑啥的,极端一点就是送731,给犯人注射各类病毒、细菌;这次居然闹出用银针逼供,而且折磨人的效果很好,不知道出处在哪儿?
看过之后,略有失望,只不过一个类型片而已,他们拍这个片子应该是不用太费力的,套用就是了。
好的一点是,我们终于也能用较纯熟的制作、编导去推出一个类型片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日劳作之后沉浸在一个接一个重复的故事中。
好的电影应该让人激动,这个真没有。片尾对人的震撼,还远不如《潜伏》中孙红雷读《论持久战》来的真切。
其实,以性质而论,《疯狂的石头》也只不过一个类型片,但是他的细节的接近真实使得这个片子能大放光彩。《潜伏》也有很多疏漏,但是片中人物精彩的飚戏,使他脱颖而出。
《风声》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