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陈郢客
张春桥主持制定的75年版宪法才终于加进了罢工自由这一条。然后在82年版宪法中又将罢工自由取消了。呵呵。
今天又去各个网站上搜寻陈郢客信息,可惜2013年后再无真正的信息了。挂念。
这就是高度。
写得太好啦!与我所崇拜的邓公完全是如出一辙。早些年,我读到邓公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当时我觉得他够土的,用这么平淡无奇的语言就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一大堆和一长串理论词汇(王明那种人)。现在看来,确实是只有既土、又能解释事情真相的人,才能取得最终且长久的胜利——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而邓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外界环境的乱,有可能反而会激发本来一个普通学子的学习热情,或者公民热情。
但是如果看了上面那个励志故事(从片局一隅,到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主动把自己摔断一条腿去创造这种环境上的“乱”,那就是脑残——不好意思,文革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楼主可能没有想说这层意思(为文革辩护是西西河里普遍流行的做法),但我还是想借这个帖子说明一下事实的真相,同时也免得楼主对我火力误伤。
你想说的是文革对不对,钻进文革搞研究,文革对不对这个问题就是研究的边界,就是天。
但是对于这句话来说,文革也只是一个历史组成部分。只不过是无数问题中的一个,是地,天包裹着的无数块地里的一块地。
毛泽东自己,也不会预料到文革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以当时的认识,他已经做到他的极限。结局是乱,那也没办法。乱,也是一个过程,也有其意义。
何况文革之本意,不过就是定期整风而已,弄成那个样子,摆明了是功臣集团出问题了。正说明了整风的必要。
原文:
诸葛亮先告诉刘备现在直接和曹操、孙权硬抗是没有出路的。为啥呢?因为他们有地盘而你没有地盘。所以首要任务是强地盘。到哪里去抢地盘?刘表、刘璋是软柿子,先把他们打垮了,抢了他们的地盘。然后联吴抗曹,治理内政,积蓄足够的力量后,看准时机出两路伐曹。
这个策略分为三个阶段:抢地盘、治理地盘、联合东吴出兵抗曹。从执行来看,抢地盘完全做到。但刘备心太急,没有治理好地盘,也没有联合东吴就贸然出兵。甚至出兵也不是正式大举北伐。荆州出兵是在汉中争夺落下帷幕后。曹操虽然丢了汉中,但刘备根本没有将其消化。这时候关羽单独北伐根本就没有做到《隆中对》里的东西呼应,反而是一支孤军。
所以这是执行的问题,而不是策略本身的问题。
熟读历史的人的预言一般都比较靠谱。太阳底下无新事。太祖也是说希特勒在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不过太祖同时还是军事家。预测苏军会在哪里反攻和何时反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第一个是政治因素。
因为时政的原因,敌国采取各种方式攻击中国,其中之一就是攻击中国历史人物,以此阻碍中国发展。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因为明了这个因素,投鼠忌器,不敢讨论,不参与讨论。这样一来,讨论的水平就很低,而且由于居心叵测的人参与,讨论气氛很不正常,经常走偏。而且,经常会有人出于好心或者坏心以“投鼠忌器”的理由组织有价值的讨论。这样明粉实黑的人就越来越得志了。甚至做起了很多明目张胆的污蔑行为。比如说一些所谓的粉丝以所谓先下手为强的名义,说是要抢在“亮黑”之前,公然称诸葛亮为“葛贼”。而实际上,即便是很多人从正反两面带节奏,有的故意极度夸大诸葛亮,有的故意污蔑诸葛亮,但是大部分反对将诸葛亮极度拔高乃至于捧杀的网友,却并没有棒杀诸葛亮的意图,葛贼一名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这说明这些“粉丝”实际上对诸葛亮毫无敬意,视同玩物。
舆论界都知道,只有持有旗帜鲜明的观点才能成为领袖。旗帜鲜明,就断然不能走两头讨好的路线。而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大部分事情都不是走两头的,恰恰是较为居中的。这就导致大部分持较为平和的意见的人无法成为意见领袖。因此代表性言论及意见领袖大多是较为极端的(这也是我极力主张亮明汉语优点不要一味反思、坚决反对和稀泥的原因)。所以现在能够领导言论的小集团里,几乎都夹杂着节奏党。近几十年无数失败的政党都存在内奸混成高层的问题。比如国民党的李登辉。据说当年美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也是美国情报机关安插的间谍。貌似以色列还是哪个国家,差点就将一个敌方间谍捧上总统宝座。安插节奏党刻意引导政治节奏,来给自己喂球,这就是踢假球啊。
踢假球,放水是一个法子,故意犯规送球权也是踢假球啊。
这是很泛滥地手法了,但是大部分人不能屏蔽其影响。屏蔽影响,就不能狂热赞同诸葛亮或者狂热反对诸葛亮,二者即便不当做内奸、叛徒对待,也要当做伥鬼、被愚弄的人看待,不说痛批他们,至少也要无视他们。为了不让更多人被他们带节奏,我一般都是往死里批他们。当然可能策略上还是有点不成熟。
因为讨论被阻挠太多,讨论始终被卡死在核心问题之外。
所以讨论很难。
这样也就起到了阻碍发展的目的。
其实隆中对就是一个军事问题。
即便带上政治,也是一个以军事为中心、以当时政治为重要因素的历史问题,而不应当是现实问题,不应当是时政问题。
然后才是第二个因素,军事因素。
其实这才是隆中对问题真正应该归属的范畴。讨论都应该在这个圈子里。
以军事因素而论,隆中对不好讨论主要是古代军事举例我们已经很遥远,大部分人不具备其中知识。
古人将军事学说分为兵谋略(班固叫兵权谋,我比较喜欢谋略这个词)、兵技巧、兵阴阳、兵形势四家。班固认为兵权谋要兼采阴阳技巧形势之长,这样兵权谋家实际上就是能力全面的军事统帅。
但是现代人大部分都不了解古代军事。
有的懂一点冷兵器,这算是兵技巧了。但是未必会用。会射箭马马虎虎也算兵技巧,其实放古代就是一个弓兵。
懂一点阵图就是高手了,问题是古代将领看懂阵图之外还要实际掌握兵种调动战斗操作的实际运转时间。现代人纯粹纸上谈兵,连围猎都没人参加过。
至于地理就更完蛋了。现在人几个好好学地理的。我当初地理学满分,得到的回应是这破玩意什么用也没有。而在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多网民压根就不懂地利是怎么一回事,还不如辛勤劳作的农民更熟悉地理因素。比如马谡为什么要上山?舍水上山、让开大路,问题出在哪呢?就出在他实际上是按照兵权谋培养的,但是他缺乏基本的兵技巧,也就是地理知识(其实这有点兵形势兵技巧结合)。他当然知道山地有利这个常识,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就是在阏与之战抢占北山大破秦军被封为马服君的。问题是战场上有利因素很多,并不是每个因素都要抢占。有的好处占了就亏了。你占了这个好处就要失去另一个好处,有的地利不能要。马谡这是没见过好处,结果占便宜占死了。所以说他纸上谈兵。马谡显然懂一点兵技巧,知道山地之利,但是问题是缺乏实践,临机决断缺乏经验。而有很多人因此就说,马谡的经验证明,山地是死地。我都要笑喷了。这么机械照搬的学习经验方式让我想起《窃明》里那个跟黄石学打仗的太监是如何记录兵法的。黄石训练的枪兵在狭窄的大道上与敌军骑兵遭遇,果断命令列方阵平推,敌军崩溃了。这个太监就在自己的兵法上写,突然遭遇敌军只管平推即可胜利。这什么经验啊,大外行啊。同样的,看到以山地为绝地的“军事经验总结”,真能笑死人。笑过之后却是极度的愤怒:这都是什么破玩意儿,简直就是在侮辱军事艺术。就这还号称懂军事,一副很懂的样子去带节奏,我怎么可能不怀疑这就是一个故意带节奏的人呢?简直就被荒谬程度震惊到瞠目结舌。
兵技巧很多都已经不为人知了,因为被时代淘汰了。就现在来说,开车可以作为兵技巧的内容看,骑马反而不是了。
军事上其实最容易懂的就是兵权谋与兵形势,因为二者与现代相似的地方较多。
比如一个基本道理,军事指挥必须以通讯手段为基础。还有,军事打击范围必须以后勤基地为圆心,以交通线为延伸,以交通运输能力为半径的圆。按照拓扑学的道理,军事打击圈是沿着交通线变形延伸的。
地形险阻,则一里当十里,地形通畅,则三里如一里。平地一里的通讯,险阻可能要用平地三里的时间。当然,利用山地和视觉手段通讯反而更快,所以一般统帅都要登高。
后勤运输上,翻山越岭自然不如顺流而下。
这是基本的道理。
这个基本道理,就是交通(通讯运输)手段决定指挥协作能力,决定军事打击范围。
所以不懂地利,就根本无法理解兵形势或者兵权谋。
毛主席对隆中对所说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就是针对这个基本的交通运输条件说的。
川东山地那可是封锁四川的强大险阻。不说一里当十里,三里是有的。
诸葛亮失败的根源就是,他的荆益两军实际上不存在互动的可能。
而诸葛亮竟然看不到这一点。
刘备固然极其善于收服人心,但是他在军事上有缺陷。和出身世家(虽然是宦官)、做过中央军军官的曹操相比,他缺乏一点军事素养(虽然和草寇比起来强得多,然而曹操不是草寇)。汉中之战,法正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和他一样站在最前线,很大几率也在指挥作战。而曹操对汉中之战的评价是:“吾固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有人说,这是曹操自我掩饰的话,对此我只能说,这样的人自己开心就好,就不要出来现了。曹操整天自我催眠,还有空做下那么大事业,精力如此充沛,他是大法师吗?简直不值一驳。事实就是这实际上是刘备独立作战正面挫败曹操的唯一一战。其他时候面对曹操刘备一般都跑了,袁绍刘表周瑜都给他擦过屁股。汉中之战是唯一一次他自己打赢的。而这次有了法正。
所以诸葛亮能够说服刘备,不见得是因为隆中对很高明,而是隆中对“足够”高明,正好可以说服刘备。
有人会说诸葛亮也很厉害。怎么说呢,诸葛亮确实很强,治军治政都有一套,但却并没有帮助刘备进行战地指挥的能力。
赤壁之战前,刘备一路南逃,直奔长江,结果被曹军前锋追上,当阳之战直接崩了。诸葛亮可是在前线的,遭遇的只是前锋。过后刘备入川,选择随军指挥的竟然是庞统。对此很多人说是因为诸葛亮有更重要的任务。庞统死后,诸葛亮的“重要任务”就结束了,和赵云一起入川。而益州高层早就分裂了,刘璋集团作为外地人,内不自安,果断选择抛弃刘璋,投靠新的强龙来镇压地头蛇保命。这之后,诸葛亮又有了“重要任务”,法正代他做了刘备的前敌总军事。而诸葛亮在这个时候谋求的是夺取法正的重要职务。。。。
实际上刘备夺取四川,主要是益州统治集团选择了刘备。因为当地土客矛盾很深。刘璋也很聪明,果断投降。因为他真要选择抵抗,就会有很大几率变成投名状。
如你虽说,隆中对让刘备有了争取地盘的战略指导。
我听过一句话,叫做错误的战略也好过没有战略。
刘备就是没有战略。
袁绍以河北为根基,曹操争不过他,就大谈人心,然后占据中原,最后还是依靠河北。吕布原想占据并州,为诸侯阻挠,不得已入徐州,联结河内,接好袁术。袁术据有淮扬,谋求荆州。孙策立足江东,谋求北上西进。孙权较弱,鲁肃则将原本应该献于孙策的计划献给孙权,希望立足江东,吞并刘表,进取长江流域全境(当时以岷江为长江上游,也就是吞并四川)。鲁肃的计划,详近略远,符合常理。
而刘备没有合理战略。
刘备依附刘表谋求荆州,这一点人人都知道。曹操知道,所以刘表新死他就打过去了,迅雷不及掩耳,就是要打碎刘备的幻想。鲁肃也知道,他在刘表病危时就出发去荆州探风色(显然是因为孙权能力不行),并且明确说要做两手准备,刘备能拿下荆州就联合,不行就散。就这还是迟了一步,因为曹操同期已经出兵了,掀了桌子。按照时间算,曹操和鲁肃应该几乎是同时准备行动的。孙权明显拖后腿了。鲁肃马上转变计划,去探查荆州人心归属,并且在一片混乱中准确判明刘备行军路线,在当阳找到了刘备!一般人只看到鲁肃和刘备结盟,却忘了那个时代没有电报电话,必须在附近才能找到人。鲁肃的判断力很强的。
刘备没有机会实现计划。实际上,距离许都那么近,本来就不该有机会。他一开始就应该谋求西川。
诸葛亮提出了寻找根据地的重要想法,这很好。
然而也就是这样了。
千里之遥二分兵力,这个毛病太大了。
隆中对自己的缺陷还不止这些。隆中对实际上是鲁肃计划的阉割版。
鲁肃以扬州取荆州,以扬州荆州取益州,是一比一,二比一的路子,有实力做后盾。隆中对取荆州取益州,本钱呢?如何防范曹操呢?战机呢?外交设计呢?
鲁肃不用考虑外交,因为扬州远离豫州,进攻荆州就可以了。
鲁肃没设计的东西,隆中对也没设计……
荆州和益州是隆中对的双核心。刘备谋图荆州已久,结果在曹军面前一无所得。赤壁之战后,还是周瑜和曹军血战,挫败曹军,才实现了三家瓜分荆州。这个时候刘备获得入川的机会。这个机会和刘表用他守新野是一样的。只是这次益州更弱。所以刘备实际上只有一个益州才可以真正掌握。
但是显然隆中对看不到这一点。诸葛亮实际上还是荆州集团的立场。所以他劝不住刘备东征。
刘备实际的战略不是立即争霸,而是半是联吴抗曹,半是坐山观虎斗,致力于经营西北。是承认自己弱小而适当低调。荆州大败是坏事也是好事。整合内部正当时。这个机会错过了。
荆州三家混战的时候,周瑜自己不幸负伤病亡。周瑜之死和庞统之死说明什么?还有孝直避箭,说明什么?具备前敌指挥能力的将领死亡率是很高的。
诸葛亮从来没有这样的“冒险”故事。
我认为诸葛亮本身也缺乏实战经验。马谡的毛病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而诸葛亮没有看出来。刘备的战术能力弱于曹操,连刘备都看不上马谡的战术能力,诸葛亮却丝毫看不出来,还敢委以重任,由此也可知道陈寿为什么说诸葛亮奇谋为短了。
隆中对在设计上存在大缺陷,执行上又不利,先是丢了荆州,动摇了刘备根基,然后诸葛亮又以益州继续执行只有一半的隆中对……
其实诸葛亮后来已经放弃了隆中对,因为没有荆州了。他的新战略就是夺取陇西,谋求关中。可惜也失败了。
一个开头就失败了,后来又放弃的战略,为什么总要强调其成功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