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老麦乱炖电影】史前一万年 - 10,000 BC -- MacArthur
不看不看就是不看...
一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故事...
这部电影来自于一本同名书籍《Defiance》。据Amazon的读者评论来看似乎是一本犹太幸存者的口述实录,书写得很糟糕,干巴巴的可读性很差... 不过好在故事题材闻所未闻。纳粹屠杀 + 反抗 + 自我救赎,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是能拍片子的好料。
从来没有想到白俄罗斯那里居然还能有那么广阔的一片原始森林,居然还能藏得下千把号犹太人... 纳粹德国知道他们在那里却愣是没办法 -- 地方太大... 事实上德军的确进行了几次扫荡,不过却并非像电影里那样四面合围,而只是沿着一个方向扫荡,Belski营地也只是有惊无险地搬入大森林的更深处而已...
事实上电影最后的那个结尾太过于好莱坞化,反而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真实的Belski营地,犹太人们开荒种地,饲养着成群的奶牛来解决营养问题。在营地刚刚设立之初可能是需要靠掠夺附近农民为生,可是以犹太人的精明劲,他们是绝不会仅仅这样来坐以待毙... 锯木场、铁匠铺、医院、教堂,磨坊,甚至澡堂,一切都被井井有条地设立起来。Belski修械所一度雇佣多达125名工人,甚至可以为本地区其他游击队提供帮助。
所有这些其实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电影素材。可惜导演之所瞩目不在于此。看了两眼导演访谈,感觉似乎是个Zionest,喋喋不休于犹太人背井离乡,游离于荒野,这一幕和几千年前摩西时代如何相同... 似乎竭力描述犹太人的苦难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证明犹太人之Righteousness... 所以他宁肯把力气都化在描述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上... 所以你看到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Tuvia面对着库存仅剩的两个发了黑的土豆而愁眉苦脸,却根本看不到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 天寒地冻之中人们一天只能吃一顿稀汤,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却根本看不到他们是怎么存活下去... 面对德国人的进剿犹太人们是如何拖儿带女死伤累累却不得不狼狈奔逃 --咳,假得我都看不下去了 -- 真实世界中犹太人比导演聪明多了,他们派出前哨,从营地很远的地方就设立警戒巡逻;而且早有预案:一旦遭受袭击如何撤退,甚至连撤退路上的落脚点都准备妥当...
所以,你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可惜遇上了一个短视的导演,还拼命要把它往好莱坞的框子里套...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有个疑问,剑齿虎,猛犸的那个时代,人类有那么高级的文明么?
低级文明斗高级文明,胜的一塌糊涂啊。。
是欧洲硕果仅存的最后的原始森林了.
美洲大陆残存的剑齿虎最终于八千年前彻底绝种...
最后一批猛犸象于距今五千年在西伯利亚前灭绝...
古埃及于五千五百年前出现原始国家...
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只不过从空间上来说可就扯得有点儿远了...
说他们没文化还真是没文化,只能胡编乱造了。
好片基本都来自于畅销书。
喜剧片。
也可以看看同年分的正剧 La guerre du feu (Quest for Fire)
这些主演都是现在的名角,不过当时非常年轻
一看就是个英国佬。就没把那味道演出来。
相信预告片!
把全片最出彩的镜头全部集中到预告片里头...
基本上看过预告片,就相当于把蛋糕上面的糖霜都吃过了... 剩下的不看也罢...
当年看的时候看得我哟,那个想睡觉,片子里面那帮犹太佬看得让人直想伸手进去揪出来痛打一顿。
最后那段被暴扁的桥段简直就快成理所当然的了,谁让你们就知道泡妞、抢粮、内讧却不想办法自救呢。
你看斯皮尔伯格拍《辛德勒名单》,那里面的犹太人各个都是十分精明,简直可以算是一种“革命乐观主义”。正是这样,观众才会觉的自己观看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从而在看到他们的苦难时达到更大的共鸣。
就因为这个,我觉得像《反抗军》和《卢旺达旅店》要差了太多,因为你看他们电影里的受难者,和看一群受难的羔羊真的区别不大。唉。
不过我倒不认为拍的好坏跟导演的犹太身份有直接联系。你看,同样是斯皮尔伯格拍的《慕尼黑》,他把犹太人的反击明着表现出来了,结果好莱坞的很多犹太人就非常反对。也许美国的犹太社区主流正是认为这样的受难者形像符合他们的政治诉求。
你看我就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