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产妇大出血丈夫不签字看医生的困境 -- 良金百辟

共:💬193 🌺3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南京的皮肤病研究所是正牌的,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地方。

  问题是那里门口有许多医托,不小心就会被忽悠到骗人的地方。

  至于江苏省中医院,是南京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但现在改名叫“中西医结合医院”

家园 很简单,明确规定,患者家属不签字同意的,不予救治,不负责

任。

签字表格上也可以加一行声明

签本人名字=同意

签写其他内容或不签字=不同意

签写他人名字=按有利于院方解释

当医生的,怜悯之心不能没有,没有怜悯之心的肯定是黑心大夫;也不能过剩,有些人是命里注定的,不然自己的日子没法过了

家园 有些事本来不该病人做,但为什么中国病人必须做?

这才值得业界思考,值得国人思考——[SIZE=3]为什么中国医生觉得这是病人天经地义的责任?

[/SIZE]

3.找当医生的熟人初步评估归口到哪一科或哪几个科。

5.上网,搜索学术带头人是谁。

6.谷歌学术搜索,www.nstl.gov.cn等,看这个科,这个带头人发表过多少文章。

9.开的药,注意它的通用名。然后上网搜商品名。那些药是属于大制药公司的原厂药或国内的仿制药;那些药名不见经传

如果大夫给开了药,病人还得忍着病痛学习药剂学,那是中国医生的悲哀

当然,这不怪你,这世道,悲哀是普遍的。买电脑得先学硬件~买电视得先学液晶技术~~这不,家里有人病了,哥们把放射肿瘤学都从图书馆借回来了~~~~~~~~~这就是中国!

当中国人累啊,幸好中国人都智商高,不当砖家你活不下去啊

家园 肖案尚存疑点,等待医疗事故鉴定结论

家属认为,院方措施不当,导致产妇病情恶化,不得不剖腹。院方隐瞒情况,未向肖解释发生了医疗事故,导致肖没有认识到抢救的必要性,拒绝了签字(肖拒绝签字时一直坚持,媳妇是小病,医院夸大其词,要骗手术费)

庭审时,原告的指控比较具体(第一,某情况下不应该AA,会造成患者BBB;第二…第三……),而院方未作出任何医学技术上的辩驳,不知道是理屈词穷还是未做充分准备

家园 花您的那位同学,这医生真不是凡人该干的,心近佛术近仙方可
家园 如果患者自己说想活,家属说没钱,没法救你,咋办?
家园 想活先签字,再想办法筹措费用,不签字说别的没用

医疗是有成本的,有的病就是治不起,个人治不起,各个都治国家也治不起

实在治不了,采取措施,减少痛苦,尽量提高剩余生命的质量,等死呗。这么说不好听,但这就是现实。

家园 《放射肿瘤学》可能看不懂,反而耽误事

请看这个网站:http://www.wacommunitycheckup.org/ 或者http://www.revolutionhealth.com/

还有google health。美国人做的功夫比中国人深得多了。

你在买钻石的时候,也会查很多资料,再看看证书和厂家。

对待身体也该如此。我们还不习惯管理自己的健康。可以迈的一步就是尽可能把它托付给合适的人。

而且,你还应该保持关注和兴趣。毕竟你在装修自己的新房的时候不会直接划30万到家装公司的账上“看着花吧,我听你们的”。

相信你会先去考虑,哪个公司更好?哪个公司适合我的预算?然后是简约的,田园的?……

在滴定高血压药的时候,患者用药后的感觉可能比治疗指南或教科书更重要。良好的医患互动,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患者对疾病和药物,有一定的认识,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态度。

一定要注意不良反应。药物说明书上写着0.05%致死,确实不很高,但是不要把自己直接划到99.95%里面去。可以敌视医生,但是同时更要重视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敌视医生的同时把把信任给了疾病和不良反应的行为是愚蠢的。

这时候,需要避免的误区是,盲目相信自己的资料,去指导医生。我曾亲眼见到一个家属,跟所在科的教授争论美托洛尔(一种药)的用法,口沫横飞,神情激动。教授很有涵养的(也不敢不有涵养)听完后说:确实有一段时间是有你的这种说法,但是争论在10几年前就统一了。你说的,已经在临床上被否定10年了。

————————————————————————

《放射肿瘤学》太大太深,很多基础理论搞不懂,也没有意义知道。还有一点:几乎所有出版的“书”上写的东西,都是2-3年或超过5年之前的观点。尤其对于肿瘤或心血管病这种学科,3个月到半年间,可能有不少微细的差别。临床和教科书之间,可能有革命性的变化。

家园 南京皮肤病研究所是非常正规而且权威的医疗机构
家园 现在医院的生存状态就是这样

上个月还和过去的童鞋聚过会,现在医院医生的生存就是这样。那天还碰上他们院的院长,一个白发苍苍的和蔼老头,是专门搞心力衰竭临床的,就是因为比较正直,所以被搞到这家非高校背景半高不高的三甲来。按他们的说起来,《白色巨塔》的故事,在现实中只会更甚。他们除了工资低,待遇差,找不到老公/媳妇(护士找得普遍比医生好),主要还是八卦院士和著名医院院长,学术腐败,拿病人练刀,拿国家补贴,凑院士上位,混卫生部职位。。。从而知道若干院士都是工会组长,工会主席出身,现在都带着若干博士后,就凭着只有他们这些官场上混得开的才能拿到科研经费。说道SCI,似乎国内发表SCI都不用关心影响因子,就可以名利双收?

听得我,对那些专家一点信心都没有,以后看病啊,还是不要迷信那些专家了,最好找个熟人介绍,毕竟只有医生才了解医生。

家园 我所知道的医学生

医学院在最近几年录取分数线都挺高,但吸引不了太优秀的人才,我指那些能上清华北大所谓名校的学生,这个和中国医疗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医务人员子女都会继续进入这个行业,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他们做医务人员的父母的决定。

目前的医疗系统内,不收取回扣,大部分的医生都达不到年薪5万。低年资的一个月领个2000算谢天谢地了。

家园 薪资水平决定从业人员素质

这句话没有冒犯中国医生的意思。排除个别的理想主义者,经济规律很能够决定年轻人的择业方向。

在美国,最优秀的年轻人打破头要挤入医生,律师,金融领域,无他,钱多耳。

家园 飞马,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那样的经历有过一次再很难建立起信任。更何况有些病症哪怕是良医来看,也未必看得出的。心里原本有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会倍数放大。

楼下良金百辟兄提到的如何去门诊看病的技巧,很值得借鉴。另外,平日从保健角度,也需和一些信赖的医生建立长期的回诊关系。不一定非是要熟人,自己在门诊中发现也无不可。

讲讲自己的经历。十年前某段时间,我的背部剧痛无比,肩胛骨内测缝下长长一条的位置,经常在凌晨一点作用开始疼。我的耐受力还可以的,但是经常梦中惊醒然后疼得叫出声来。到后来只能趴着。去看西医,内外科神经科全看了,没人能说出所以然。吃了些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后来医生开了止疼片给我,我想想这东西缓得了一时缓不了一世。正好当时还有点身体水肿,想想,算了去看看中医吧说不定有办法。专家门诊。老中医1917年生人的,鹤发童颜。搭脉,慢慢聊了会儿,给我开了三服药。每服药价值人民币7块几毛。第一服药下去,水肿好了些。三服药下去,水肿没了。背还疼,但是没那么疼了。又去看那个中医,他给我搭脉,然后调整了药方,又三服。我一共去见了那中医三次,吃完九服药,那个背没再疼过。我当时问他,为什么背会这么疼呢。他说,原因可能很多种。他根据我的脉象来调理脏腑,脏腑调理顺了,身体就舒服了。从此我养成习惯,每半年去挂他的号。后来出国了,但是每年回去的时候我还是去挂一个他的号。2008年,老人已经90多了,还在坐诊,不过每周坐诊的日子从十年前的2日减到一日。

在国外,有家庭医生,养成习惯没病痛的时候也查一下。

嗯我太唠叨了,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防病重于治病,在一个可信赖的医生那里建立健康的长期档案,很有必要。

家园 国内越演越烈的医闹在目前状况下是绝对无解的

医闹的根源根本不在医生医院的职业道德与现实困境的冲突,也不在有所谓的一小部分“刁民”,甚至不在于医保制度不完善、医疗成本太高。

医闹的根子,源发在于把持了舆论主导权的大量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和擅长且热衷剪裁编造消息的记者编辑,打着“为弱者说话”的旗号支持和煽动对医生和医院的不法攻击。而之所以他们的这种手法能坐大,最最重要的,就在于有很多人确实是一听到“医患冲突”,马上就以屁股定立场,坚决坐在“患者”一边,使得那些无良媒体可以振振有词的声称他们确实在“为民请命”。这个只要看一下肖某害“妻”案,这种极端至极的案例,不是照样有人在声称“尚存疑点”,换了谁当医生,哪怕是雷峰转世,在这种“正义人士”长年累年的“正当怀疑”医生,“关怀弱者”病患的口水下,也不能不先自保第一。

家园 对自己和自己钱包负责的人都会这么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