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和一个新疆的朋友的聊天记录 -- 青瓜

共:💬244 🌺780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农总结曰 从中央到地方 都是假大空

从地方到中央 都是关系学

家园 好像伊斯兰教不许女性跟异教通婚吧?。

幸好是在内地。要是在新疆,不知道会不会有阻力。。。

家园 你说的内地中等城市不会是常德吧?
家园 有点异议

让别有用心者失去了煽动不明真相群众的重要渠道

事实上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真相被散播,防止广大汉人了解"真相"后情绪失控而被极端民族主义利用.进而给上头"添乱".这本来也是可以理解.

ry 说(13:52):

那里有段视屏

上周下文件,要求销毁七五相关视屏图片

整个事件还没有处理完毕的情况下,这样的作为不是摆明帮暴徒消灭证据吗?更何况那么多人了解真相,难道还真能把所有知情人都封嘴?其最大的作用至多也就延长事件的发酵过程.如果仅仅只是单方面的压制希望用时间让我们大多数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没有相应的反思和整改,局面最终只会往更坏的方面发展.希望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稳定当然是每个国民所希望的,但长期稳定是不可能建立在牺牲大多数国民利益的基础上的.汉人的温顺不是因为已经被驯服,而是组织被TG打散聚合不起来,一旦压制过火,难保不会出现老一辈那类登高一呼者,那时候TG就真玩完了.

家园 呵呵,要是国家有政策支持

相比效果会更好一点,现在都是自发的。

有政策引导的话,懂双语的会越来越多,新疆也就越稳定。

家园 应该是有政策的。

从经验看,应该一直有政策支持,具体执行如何,没做过研究。仅提供几个个体样本,分别从维汉两个角度聊聊我所知道的双语学习。

维族学汉语,这个政策支持是摆在明面上的,并且一步一步深入,从以前的成人到现在逐步深入到幼儿园,十几年的跨度,进步还是很可观的。

记忆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上半期,汉族学校和维族学校的结对活动,一直没有停过。从小学到高中,分别和不同的维族学校结对。交流交流感情,表演表演节目,打打球,记得最清楚的是,维族学生似乎有很高的足球天赋,后来在内地上大学,以院系为单位组织足球赛,代表我们学院出战的维族班取得前三的好成绩。那时候学汉语的主力军是在汉族学校读书的维族学生。这部分人数较少,主要以公职人员子弟为主。由于是民考汉,照顾加分,所以考上大学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有很优秀的,比如某维族同学,从小学开始就上的汉族学校,后来凭实力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学牙医,也有混日子的,高考二百多分上重点的(后来比较了才知道,这个分其实并不低,俺一汉族同学,青海某牧区来的,分数和我相差二百多分,也进了我那个学校)。国家政策支持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维族学汉语的另一部分,是以维语教学的学校,一部分学生可在高考后选择预科2年,学汉语,然后再经过汉语等级考试,进入其他大学继续深造。这部分是我接触中感觉最有趣的。举我接触了解比较深的5个个案,个人认为挺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为了便于说明,分别以当事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代表。

同学T,家住喀什城区,父亲为政府工作人员,其本人在当地维族重点中学毕业,考入新疆工学院,预科2年后考入内地某校。在新工的主要功课是汉语。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因为既懂维语又懂汉语,还懂点英语,且在内地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单位很重视,是着力培养的对象。现在已成为TG一员。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维族,在计划生育上还是比较守规矩的。这哥们本世纪初初为人父,到最近才准备根据政策要第二胎。这第一胎是个古丽,上的就是汉族幼儿园。

同学S,家住某县农村。那里盛产驰名天下的甜瓜,一些地方长期以来饮用的却是涝坝水,直到九十年代初。解放军和汉族工程队长期以来一直帮助他们打井,改善饮水条件。S同学预科也是在新工,令我至今不解的是,生长在农村的S,却居然会当地疆普的俚语。该同学长得五大三粗,却心思极细,一手吉他弹得是天花乱坠。学校附近某维族饭馆是我们常聚的地方,盖因那里能听到木卡姆和其他新疆摇滚音乐,这个是学校清真食堂所没有。每次聚餐,弹起吉他,整条小巷的人都会聚拢围观。更绝的是,这哥们嗓音嘹亮,拿过学校美声唱法比赛的冠军。快毕业那年,他椎间盘有问题,住在骨科医院。得到消息的我和另两个维族老乡赶去看他安慰他,没想到,维吾尔族性格中的豁达幽默和乐观使他成为挤了二十多病号的病房里的明星。远远的就听到他在唱那首神秘的雾的歌,连护士都站在门口,舍不得走。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当时安慰他说“你要是走不动,我们抬也把你抬回去”他却嘻嘻一笑:“你说什么,你要抬我?”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哈哈大笑,而两位在内地上预科的维族同学却不明所以。我由此判断他肯定在家乡就会一些汉语。

同学S毕业后回到新疆某大学,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除了教书育人,S还有一件事,正是这件事,让我始终对维吾尔民族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Tags): #闲话南疆(王树)通宝推:苍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俺在北海道知道一个维吾尔族教授,一个哈萨克族讲师

那个维吾尔族教授就是新疆工学院毕业的,在这面最大的一所私立大学工学部当教授,是积极爱国的一员,是这面华人华侨会的理事。

另外一位哈萨克族女讲师,也在那所私立大学,教授中文,负责国内山东一大学过来的交换留学生,经常带学生积极参加华人华侨会的活动。

现在新疆的政策是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促进政策还没有,可能有,俺不太清楚。

家园 歇口气,继续聊,

我的样本里也有不爱国的,等会慢慢写.先谢花

家园 双语政策

继续……

话说S回到新疆某重点大学任教,一边带课,一边准备考研,忙得不亦乐乎。几年后,我因出差赴乌,顺便看看老朋友。自然少不了痛饮,席间,他的学生(是个南疆巴郎子哈)告诉我,他很佩服S。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全国的高校中,某种势力(我所亲耳听到的组织名字是东兔耳奇斯坦YSL青年党)一直在积极向维族学生渗透。在新疆高校,主要的活动之一是鼓动学生抵制汉语教学,要求维族学生用维语上课,甚至组织学生罢课并在校内游行。很多学生受影响,这位巴郎子也不例外。对于他而言,罢课游行是很有意思的事,有激情,很刺激,而且在古丽们面前很有面子,而用汉语讲专业课,听起来难度还是不小的。S老师却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故事,讲道理,举例子,他说(大概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学汉语?因为如果我们只懂维语的话,那我们的脚步将紧紧局限在新疆,甚至南疆,这样子下去,我们就会慢慢地变得脑子笨起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口里的经济发展,最后我们就要被淘汰掉。我们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只有学好汉语,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到口里去,到全中国去学习,去发展;我们在口里上学的学生,不但要学好汉语,还要学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出国门,和世界接触。正是在S老师和一些出过国留过学的维族老师的苦口婆心劝导下,这位南疆巴郎子和同学们恍然大悟,逐渐接受汉语授课。

象S这般有着正面的国际视野,期待着更大发展空间的维族同学,我见到的并不多。

第三个例子是同学A,家在喀什城郊的一个盛产水果的乡里,务农,据他说家有一个果园,光苹果就好几个品种。某个寒冷的冬天我去过他家,没吃到苹果,见到几间土房子,3个妹妹,一个小弟弟才5、6岁。全家都不会汉语,彼此用眼神和简单的维语交流,另一个别的学校的同学简单的翻译,气氛却也很融洽。拍了些照片替A带回去解思乡之馋,临走,老父亲用驴车把我们送到远远的公路上,直到看我们上了车,才转身。A同学比较特别,他的汉语是在北京中央民院学的,只用了2年,很是花了些功夫,从一点不懂汉语到能用汉语上专业课,并尝试着把很多民歌翻译成汉语。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我们花不到十块钱,整一堆果仁,就着吉他唱着情歌,把青春的酒喝下。

A同学后来很不顺,毕业后,一直想看看外边的世界然后回家教书育人的他,被分配到自治区某化工厂。虽然想方设法要出国,但终因时局特殊,无法正常以留学的身份出去。最终选择自己悄悄出去,又去的是敏感的火鸡国,等学成归来,很难找到接收单位,漂泊良久,郁郁不得志。唉……

至于Y,其实说不上是同学,只是因为同乡,在聚会中相识。后来接触多了,才发现在维族学生当中,还有另一面。Y同学家境比较宽裕,父辈有市级的政协委员。记得河里某大牛一个帖子里提到老胡八十年代初“解放”一批疆独分子(原帖一时找不到了,大概意思是这样,如有误,文责我负),不知道Y家里有没有,我没证据,只是根据他的作为瞎猜猜。和Y在一起时,他们谈起东兔耳奇斯坦YSL青年裆,并有意组织外围组织,见我虽是汉族人,但喝酒决不输给他们,一时也不避讳,用汉语跟我开玩笑,将来成立东兔子国,可以给我个大使当当(时在九十年代中)。Y是在北京中央民院上的预科,在家时并不懂汉语。

最后一个个案比较特别,J不是学生,在东部沿海某市卖羊肉串。开始是J一口的当地方言,使我很好奇,一聊,才知道是老乡。这是一个被带到内地的小巴郎子,但不知怎的最终脱离违法勾当,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自己开始烤肉生涯,也因此学得一口很地道的方言。由于做生意很能吃苦,头脑又活,慢慢地居然租了个房子,雇2个当地的大嫂,专门给他穿羊肉。有一次,J很得意地告诉我,穿肉大嫂想给他介绍个对象,当然是汉族的。可惜不久就毕业了,也不知道这跨地区跨族的婚姻是否成功。

关键词(Tags): #闲话南疆(王树)通宝推:故园湾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大学的双语,一个新闻

http://www.xj.xinhuanet.com/2009-01/04/content_15354454.htm

由此看来,鼓励少数民族学汉语,鼓励少数民族用汉语教学是正在执行的政策。

“新疆财经大学不仅把教学改革的目光对准教师,而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要想高校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民汉融合教学是可行之路。”多次赴国外高校进行教学访问的阿斯哈尔·吐尔逊在学校推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教学模式,并规定对HSK通过8级的民族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插入汉语言班学习,每门功课达到及格,将发放一等奖学金。”

功课达到及格,就发放一等奖学金哦。

关键词(Tags): #闲话南疆(王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什么叫内语系?

不明白,请教了

家园 我这边好像不是,我嫂子是回民,我哥没刮猪油
家园 不是不许

是要你改信教,而且要灌肠,清掉猪油。

家园 很真实,给老兄送花。
家园 回民也有不信伊斯兰的,

我有朋友是安徽的,他整个宗族就是回族,但是不信仰伊斯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