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佛教为何没有在古代欧洲发展起来? -- 任爱杰

共:💬61 🌺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讨论】佛教为何没有在古代欧洲发展起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但是其传播范围在古代却局限于亚洲。到后来甚至在其发源地逐渐式微,而其在中亚的传承也步步向东退缩。而比它产生晚得多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说起来,佛教的最初传播并没有向东发展的意思。佛教早期在印度得到大发展和阿育王的庇护和提倡是分不开的。由于地理原因,向印度西北经由中亚进入地中海地区远远比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西北或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要容易的多。阿育王对外宣扬佛法,走的也主要是西北路线。

根据任继愈先生的研究:

据《摩崖法敕》(第十三)记,阿育王为宣扬其达磨治国的德政,曾使“希腊王安条克所住之处,及北部的托勒米、安提柯、马伽斯以及亚历山大四王所住之处,南部的朱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和锡兰,皆得法胜”。此中安条克(前261—前246)住处,指塞琉古国(小亚细亚西岸,西亚和中亚的一部分);托勒米(前285—前247)住处,指埃及国;安提柯(前278—前239)住处,指马其顿国;马伽斯(?—前258)住处,指西林尼国(利比亚北部昔兰尼加);亚历山大(前272—前258)住处,指 伊庇鲁斯国(希腊西北);朱拉、潘地亚则是印度南端的两个小国。

佛教的西传最初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佛教在传入当时亚洲的希腊化国家后和希腊文化结合,产生了健陀罗艺术。之前的原始佛教不拜偶像。受到希腊影响后开始为佛陀造像,继而崇拜。健陀罗艺术则让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高峰。

然而佛教最终却没有进一步再向西发展。在印度的佛教逐步衰落,在中亚和西亚的佛教也最终消失。而当初并不受重视的东方传教路线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此对照的,是后起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东传。基督教在建立后很快便传入中亚。到贞观九年,其聂斯托利教派已经以“景教”的名义传入大唐。而从当时景教的阿罗本迅速被李世民接见并在长安兴建寺庙来看,其在中土早已流传并能影响到高层人物。

从蒙古人有信奉基督教的部落来看,聂斯托利教派的传入路线估计是走西域的北方路线。而伊斯兰教则因为海运的便利,其传播甚至比基督教更为迅速。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传入中国南方(“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闽书》)而当时默罕默德本人尚在争夺阿拉伯半岛的统治权。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佛教在西方的衰落呢?

有一种意见认为,当时的罗马帝国已经是有系统多神信仰的帝国,国胜势强和完善的宗教体系阻碍了外来宗教的发展和传播。与此同时的东方,除了巫术信仰和一些谈不上理论系统的原始宗教外,还没有行成理论系统化的宗教,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这个理论固然可以解释佛教为什么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不能解释佛教为何在西传过程中失败。佛教开始西传的时候,罗马还未成为巨无霸。佛教主要传播对象是希腊和希腊化的各小国。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基督教同样是向西传播,同样要面对罗马的多神教,而当时罗马正处于鼎盛时期。同时基督教徒在罗马受到广泛的迫害。但越是迫害,其影响力反而越是强大,直到君士坦丁时期终于成为国教。为什么基督教能够成功(有些理论甚至认为基督教是原始犹太教受佛教影响而产生的。)而佛教却失败了呢?

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佛教尤其是原始佛教的教义过于消极避世。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产自印度本土文化。印度的气候使得农业民族基本不需要大规模的集权管理就能够靠天吃饭。而气候也使得农业生产的产量较高,老百姓一般活不好,但也饿不死,对于现世的要求不高。然而在印度之外,无组织或人人避世就意味着不能保证产出。对统治阶级来说就是不能充分得剥削劳力。对自耕农和奴隶来说则意味着饿死。

不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其基本精神还是世俗的。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而佛教不事生产。不事生产,就需要世俗的供养。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初起时的平民特色不同。释迦牟尼是王子出身。尽管为了寻道有流浪和乞讨的经历,但不论是王子还是乞丐从根本来说还是需要人奉养的,并无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概念。这一点在中国也反映得很明显。当政府崇佛的时候,寺院占据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完全是剥削阶层。而基督教的耶稣出身是个木匠,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是个牧民。他们所宣传的教义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精密思辨,而是更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常识。这些教义先是在广大的下层人民中传播,取得了优势后才为统治阶级所改造利用。从传播的基础来说,佛教虽然思辨,却过于“小资”,不如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来得简单易懂。这样,佛教需要大量的奉养,则必须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一旦失去这个支持,那么佛教也很快就会失势。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基督教虽然屡遭迫害,却最终取得了在罗马的统治地位。基督教徒不需要人来供养,他们自己养活自己。而佛教僧侣则基本是街头的低级乞丐或宫廷里的高级乞丐。这一点在现在的佛教传播中都能看到。佛教在西方现代的传播局限于所谓的“知识精英”之中(这里不包括原本就受佛教影响的亚洲移民和其后裔。)大多数的寺院僧侣众多,靠人奉养施舍度日。而西方教堂虽然有十一税,但接受奉养的教士比例远远小于佛教。

另外,奉养这件事是需要经济基础的。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算是罗马帝国时期,西方的经济始终不能和集权的中央帝国匹敌。并不是西方的物产不够丰富,而是生产的组织和效率始终比不上中国。罗马帝国崩溃后,各封建领主的封地并不足以养活大量不事生产的佛教僧侣。当然,这个现象在日本似乎并未出现。其实日本的寺院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本身就占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根本就是占山为王的割据势力,早已脱离了原始的奉养为主的模式。而在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寺院的“庙产”为寺院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佛教兴旺的蒙古,寺院主本身就是领主阶级。而西藏到最后干脆政教合一,等于全西藏的收入都拿来供奉了。

然而这个模式在西方那种小邦、领主林立的环境下未必能行得通。第一领主的财力未必能够供养寺院,第二佛教的竞争对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排他性极强的一神教。对于佛教当然要一棍子打死。佛教的传播史上很少有宗教战争,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史上却充斥了战争。除非佛教在西方也像在日本那样发生了嬗变,有了自己的武装并武装排挤其他宗教,否则是无法顺利传播的。即使有了一定规模也会被扑灭的。

当伊斯兰教兴起并不断向东西两面扩张后,佛教通往西方的传教之路就中断了。非但如此,佛教在中亚的地盘在伊斯兰的“圣战”侵逼下不断萎缩。或许蒙古人的西征是一个转机。但是蒙古人当时大部分只有原始的萨满信仰,其扩张又太快,为了便于统治被占领地区,蒙古人几乎是不假思索得接受了所过之处的优势宗教。于是经营西藏的蒙古人很容易得信奉了佛教的支流喇嘛教,并把这一宗教向元朝的主要控制地区推广。而向西走的蒙古人则在扩张过程中皈依了伊斯兰教或基督教。

这样,佛教最终只能局限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一部分了。

通宝推:oboeman,
家园 好文章!区区想,可能还有思维模式的缘故,佛教更像

是心理医生,很多是体会,直指各种物质条件下都有机会能到的自由。

伊斯兰,犹太教系有如处现世的指南,实用为主,可能到了一些瓶颈的位置了。

家园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僧侣也是接受供养的

当然现在财力已非常雄厚,据统计天主教当局在神职人员亵童案上就花费了近十亿美元。

According to Donald Cozzens, "by the end of the mid 1990s, it wa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half a billion dollars had been paid in jury awards, settlements and legal fees." This figure grew to about one billion dollars by 2002.[15] Roman Catholics spent $615 million on sex abuse cases in 2007.[10][16]

家园 健陀罗艺术的产生

不是说是亚历山大东征,征服健陀罗后,希腊风格和当地风格融合的结果么?

家园 亚历山大帝国带来了亚非地区的希腊化

亚历山大先后征服了埃及、波斯、最后打到印度河流域。伴随着他的征服,大大小小的希腊殖民地城邦在帝国境内和受帝国影响的地域建立了起来。这并不是说在这之前没有希腊殖民地,但亚历山大的征服加速了希腊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

亚历山大死后,其帝国被他从前的部下瓜分。这些国家依旧传播希腊文化,并逐步和当地原有的文化结合。这个运动的影响深远。向西,它影响了罗马,使罗马更加接近希腊。向东它的影响直到印度西北部,产生了希腊化的印度诸王国。健陀罗艺术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家园 这个情况略有不同

基督教到中世纪掌握了欧洲的宗教权力后的确蜕变为一个剥削集团。但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会的组织构架是一个相对冗员较少的机构。中世纪(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贵族多是军功贵族,文化水平不高,很多甚至不识字。教士作为识字阶层的作用之一就是辅助贵族统治。这一点和中国的“士大夫”的作用类似。伊斯兰教则干脆是政教合一。这与佛教的寺院广大,僧众却除了念经祷告却不干任何俗事不同。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可以被认为是政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家园 佛教的衰落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原因

物质上它是依赖国王和商人的供养,这在和平年代尚可,在乱世僧侣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精神上它则是以戒杀为主,过于消极出世,不可能为世俗征战的君主所喜欢,此外,它的原始教义过于地区化,它能在东南亚和东亚传播,很大程度和它采取入乡随俗政策有关。

家园 嗯,早期的基督教强调的是自食其力

特别是那些隐修士,生活可以说是相当清苦,比起同时期的肥头大耳的方丈们有天渊之别。伊斯兰教能够传播也和苏菲派教士有很大关系。

家园 这也是佛教禅宗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说法。

家园 这也和竞争形势严峻有关

佛教进入中国时,已经有儒家和道教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之后近两千年一直缠斗不休,佛教没有自力更生的勇气,是很难生根发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高僧层出不穷,正是在作佛教东土化的基础渗透工作,禅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相比较而言,在婆罗门教衰落,印度教尚未兴起的这段时间,佛教在印度过的生活太滋润,导致竞争力下降乃至最后和印度教妥协,不衰落也不可能。

家园 佛教的天堂在西天,当然只能向东不能向西了。

我要在西边坐着愁吃愁喝,一个和尚从东边来,告诉我说,信了他就可以到西天(就是我坐着发愁的地方)享福,我肯定打他满头包。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告诉我信了他们,就可以上天堂享福,他们的天堂在头顶上,反正我也看不着,信就信吧。

教训:你宣传的天堂一定要离你的受众越远越好!

备注:以上纯属瞎扯,信者责任自负。

家园 和民族性格也有关 林语堂的描述很生动

用这个牧师的儿子原话就是:

“每天遣送人员去北极探险、征服宇宙或者打破速度纪录的人们绝不会成为良好的佛教徒。我曾经看到一些欧洲的佛教僧侣。他们在一起讲话时,声音十分宏亮,感情十分激烈,无法抑制住心里的骚动情绪。更有甚者,一位佛教僧侣,在痛斥西方的时候,愿意让天火和硫磺从天而降,烧毁整个欧洲。当欧洲人披上袈裟,试图表现为平和消极之时,他们就显得荒唐可笑了。”

诚然,欧洲各民族性格不能一概而论,热情似火的拉丁人当然不合适,理性的德意志人或许最具潜质,不过林语堂从中西整体比较的高度上来说还是颇有道理。

关键词(Tags): #林语堂#佛教#欧洲
家园 菩提非树,明镜非台.佛讲缘.欧洲无缘.

并不是欧洲白种人不适合佛教,汉唐时西域的白种人就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如龟兹/楼兰人,其血统比现在欧洲人还纯正的白人.

家园 早期佛教不仅仅是心理医生,据我所知过去和尚还是会看病的开
家园 要论血统 印度雅利安人更高贵啊

白种人论渊源还是出自中亚,虽然天生同源,但民族分化已久,环境差异大,性格各不同,西域的环境更接近中亚而非欧洲,相对来说性格也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