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RE 难道提拔到军团长之前,竞争者都走光了?兼关于林与粟的 -- 养猪状元
移涫邓谠T诤炀?逼谝菜闶琴??撸?徊还(C)后来因组织需要脱离中央红军系统太久,离开领袖的时间太长,所以少了很多机遇,况且其所处的环境比林彪不知要险恶多少倍,在老蒋的老家打游击,能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看看后来粟裕以少胜多的战例,由弱变强的轨迹,不能不承认粟裕不比林彪差,其实当时林彪对粟裕也是很佩服的,解放战争时期,林曾让刘亚楼收集了粟裕的所有战役资料,并瞩其仔细研究,林曾言到,粟裕所处的环境与东北不同,这就要求粟的每次战役都要算无遗策,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输不起。
谈到林粟,忍不住多说几句,如今许多人认为林彪乃我党我军的头号军事天才,拥林派更是贬其他老帅而捧林,由以贬粟捧林为多。
每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天赋,也离不开其机遇。以林粟为例,红军早期,两人同为基层军官时,难以比较,而后,粟裕离开中央红军系统,随浔淮洲,方志敏等人参加抗日先遣队北伐,偶一直觉得那不啻于太平天国林凤翔李开芳的北伐,根本无成功的希望。其后,粟裕便在江南老蒋的老家周旋,其环境之恶劣,不想也知道。林彪随中央红军转战南北,多立战功,名声日显。到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成为八路军的三大主力之最强的一支,经过平型关一役,蛮声中外,但平型关战役并非林一人所战,而是倾八路军,卫立煌之所有力量才有的战果。而粟裕勉力支撑于东南一隅,从外部看,这地方连蒋总统的国军都无力作为,处于日本,汪伪及国军的多面夹击,内部,粟裕隶属于东南局领导之下,连叶挺陈毅当时的大牛都受项英,袁国平等人的制肘,而项袁等人军事上不行,根本就是外行,这样的条件,要指望粟裕有所作为,仿佛有点强人所难。林彪自平型关战役后,为友军误伤,从此脱离一线,战绩乏善可陈,此后115师的发展及强大,主要是罗荣桓和陈光的功劳,尤其是罗荣桓居功至伟。(凭罗荣桓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的功劳,位居帅位,毫不为过。不明白为什麽有人总认为其是政工代表而成为元帅的。)
解放战争期间,是林粟二人最为风光的时间,各领风骚各有所长,都有失败的战例,如林的四平,粟的南麻等,但总的来看,瑕不掩瑜。个人觉得粟裕在此期间的表现稍站上风。第一,林彪在东北的条件确实比粟裕在江北的条件要好。拥林派往往不承认这一点。从地理条件上,东北对于老蒋来说,有点鞭长莫及。而粟裕就在老蒋的眼皮底下。从人员配备上,当时中央做出了经营东北的决定,共产党在外的主要骨干多集中在东北。罗荣桓,黄克诚分别把在山东,苏北的所有主力悉数搬到东北,山东至今流传着十万干部下关东的故事。从装备上,当时东北的装备绝对优于其他兄弟部队,这些装备多数接受的苏军。而其他部队则没有这样的条件。更非初期粟裕的部队所能比的。后期华东野战军的装备逐步好转,那实实在在的是用后勤大队长蒋总统的东西武装起来的。第二,战争的进程,有人认为辽沈战役是共产党反攻的开始,个人认为,在反攻战场上打响第一枪的是粟裕指挥的华野,如果说苏中的七战七捷仅仅是给了老蒋一个警告,那麽孟良崮之战则是给老蒋实实在在的敲响了警钟。豫东战役虽有胜有败,有褒有贬,但这确实是共产党反攻的开始。而济南战役的胜利,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华东战果的激励下,使得老毛对东北决战有了信心。战锦方是大问题,一直为老毛挂在嘴边,津津乐道,为什麽,就是因为老毛赌对了,而林彪犹豫错了。当时林彪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因为当时老蒋飞到沈阳督战,由此引出了林彪的一句名言,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以东北当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比照粟裕在华东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果林彪是一桌饭招待两桌客的话,那粟裕就不知以一桌饭招待几桌客了。况且当时在东北,我党我军确实比国军要站上风了,这里面,扩红专家罗荣桓功不可没。另如果林彪真的因为老蒋抵沈而犹豫不决的话,那就有点有失名将之风了,三国时期,马谡去街亭之前,对诸葛亮立军令状时曾言到,即使曹睿亲临,某也不惧,况司马懿乎。偶不晓得曹睿之于司马懿,和老蒋之于卫立煌是否有的一比。
林彪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常胜将军,在于他很少打力量对比悬殊的仗。如果不占优势,他很少出手,如辽沈,平津,都是如此。这并不是贬低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林彪对自己的评价,并非杜撰。而粟裕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在于他精打细算,料人之所难料。往往以少胜多,如走钢丝般。一场战役往往是荡气回肠。这也是是林彪的评语,林认为这是粟裕长期处于输不起的恶劣环境所造成的。
整个国共内战期间,林与粟可以说平分秋色,不相上下。林的辽沈堪称辉煌,粟的淮海可谓经典。(个人认为平津的政治含义多余军事含义)。
当今,称道林彪者众,了解粟裕的少,该由于建国后二人际遇不同造成的。粟裕建国不久即被批倒,他取得的战功在书面表达上,粟裕二字就由华野首长四字取代。又由于其是被老彭给批倒的,又有太宗当年亲自参与,鉴于老彭由于庐山会议而形成的高大光辉的形象,太宗在拨乱反正中的威望,使得粟裕的平反对许多人来说有点难于启齿,一直拖到八十年代末,才含含糊糊的算是正了名。而淮海战役,也几乎成了太宗的作品。到了九十年代初,等粟的部下张震的掌权,太宗退居二线后,有关粟裕的宣传才逐步露出水面。
而林彪则不同,当其成为副统帅后,对其的宣传也开始渐渐的神化了,不但朱德的扁担成了林彪的扁担,就连朱毛会师也成了林毛会师了,等到九一三以后,前面的一切全面否定,不免使人有一点逆反的心理,再到网上反案风行时,不免就有夸张之举了。
无论如何,个人觉得粟裕,林彪以及刘伯承,彭罗徐等老帅,都是耀眼的将星,而粟裕更亮一点。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之管见,更推崇粟裕一点,有关史实方面的纰漏及错误,欢迎指正,偶很喜欢这里的文风及网风。
的确历史上给粟裕表现帅才的机会或许相对来说没有林彪那么多。或许如果让粟裕来指挥辽沈战役,他能做的更好。但是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就如同说如果让粟裕早生若干年,指挥蒙古铁骑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样。
林彪从一个基层军官做起,屡获提升,最终得到委任全权指挥辽沈战役,是战功积累,水到渠成的。从结果上看,他的战功无人能比;显然如果粟裕的战功如果可以与林相提并论,他就是元帅了。
当然,从指挥艺术上来看,粟裕的确有大将之才,是我军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但没有理由说他已经超过了林彪(或许有可能超过林彪,但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去证明了)。
呵呵,吾比较欣赏林,但只是他的才华,而不是他的为人。说到为人,我不欣赏一切政治人物和军人......
战功当然林高, 而机遇也好得多. 解放前毛泽东的外臣中, 最亲信的两个无疑是林和邓.
彭帅刘帅稍逊一点点(刘帅是参谋型将领, 野战不是他的最特的特长). 徐帅能打仗, 当不逊于彭, 可惜毛没给他机会.
不知如果曾中生活下来, 会是怎样一个格局??
大多数鬼子都是老蒋打的.
坏了, 看来拥林派和倒林派都让我得罪了.
批林时, "平型关大捷"是罪状. 可见我党抗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