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清代文官制度概述 -- 冷逸

共:💬97 🌺8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漏了个字吧?

例如进士一甲一名除翰林院修撰,二、名除翰林院编修。

一般是榜眼、探花除编修

修撰较编修多了个撰(拟旨)的名分,那可是尊贵多了!

家园 附郭京城那不就玩蛋了

比如通州、宛平

家园 好文,花之
家园 一品大员及王公贝子似乎用的是红宝石顶子

在我国清代皇族封爵和一品大官帽子上用的是红宝石顶子,实际上此红宝石非今天所谓的红宝石,往往指红色尖晶石。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直隶厅大部分是不辖县的

例如湖南的乾州、凤凰、永绥、晃州四个直隶厅均不辖县。当然有一小部分直隶厅有辖县,但是是土县,也就是土司世袭的县。可能有些土县后来变成了正式的县治,但从一般情况来说,直隶厅辖县不是常规。直隶州辖县在正文中说到了。

感谢您的补充,这个图很直观,花谢

家园 确实是漏了,花谢
家园 10、文官的晋升制度

前面已经说过,清朝文官铨选中考核的重要内容,就是官员的资历。论俸而按次序升迁称为推升,而不论俸则称为即升。以资历而非才能作为晋升的最基本条件,可谓是清朝文官晋升的基本原则。而对于大多数官员而言,也确实不追求什么特别的政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待按部就班的升迁就够了。因此,程序也就很简单,正如前面所介绍的那样,按年计俸,定期等待月选。

但资历相似的官员,日后的发展总会拉开差距,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不可能都一路平行而上。在这种情况下,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就是定期的考核结果。中央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京察,地方官员的考核称为大计。通过京察与大计,官员会得到一定的评级分等,其中排名靠前的一批,就可以得到向上推荐,优先获得晋升。京察和大计,考核了官员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事关官员的晋升,还联系到他们的奖惩待遇,其具体的内容和程序,在后边还要详细介绍。

考核表现与资历相结合,就组成了文官晋升的条件。而对于晋升的程序,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多了很大的操作空间。首先,考核虽然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如何给人分等,还是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处,负责考核的官员完全可以加以影响。其次,考核之后表现突出的官员,是否一定晋升、具体晋升到什么职位,也没有明确的程序规定,而是由督抚和堂官向上推荐。那么,在推荐的时候到底说上哪些好话,又大有文章可做。中下级官员的晋升,督抚和堂官如果手中有留缺,无需再通过其他部门,自己就可以做到。并且,也只有他们可以做到,府州县官们,可不像今天的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样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掌控人事,一切都掌握在省委书记们手里。而对于高级官员和部分中下级官员,推荐上去之后,皇帝都要亲自接见,面试之后做出决定。在康熙以前,皇帝基本上没有接见中下级官员的习惯,而康雍乾三代、尤其是雍正的勤政,则使得许多将获得晋升的中下级官员都必须经过皇帝的面试,吏治由此得到强有力的治理,皇权也得到了加强。皇帝在考察这些官员们时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时是很有趣的,让人很难揣摩“圣意”。例如雍正在接见吏部考功司主事宋华金时写下的朱批是:“人黑,胖子。人到明白,似有痰气,只可至此。中中”。对于知县梁拱辰,雍正的朱批是:“人着实有骨气。明白。胡子像胡嬴、朱一凤,将来可以好道府。才:上下。”(《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一册)寥寥数语中,关注了肤色、胖瘦和胡子,实在有些令人琢磨不透。

家园 附:晋升线路图(哪位能够指点一下河里如何发表格?))

品级 应升官职 原任官职及升任次序

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 尚书、左都御史

从一品 尚书、左都御史 侍郎为第一顺序,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其次

正二品加从一品衔 总督 侍郎、巡抚

正二品 侍郎 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为第一顺序,太常寺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祭酒、庶子其次

从二品加正二品衔 巡抚 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府尹、布政使

从二品 布政使 按察使

正三品 左副都御史 通政使、大理寺卿为第一顺序,太常寺卿、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其次

正三品 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太常寺卿、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为第一顺序,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其次

正三品 宗人府丞 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为第一顺序,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其次

正三品 按察使 运使、道员

从三品 盐运使 道员、知府

正四品 道员 给事中、知府

从四品 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左右春坊庶子、翰林院侍读、侍讲、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中科甲出身的为第一顺序,汉缺又以司经局洗马、左右春坊中允、赞赏、国子监司业其次

从四品 知府 御史、郎中、顺天府治中、盐运使运同、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正五品 部院郎中 员外郎、内阁侍读

从五品 知州 通判、知县、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运司运判、直隶州同知、州同

正七品 知县 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汉军七品笔帖式、京府经历、按察司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京府汉教授、官厅教授、州学正、县教谕、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批验所大使

家园 花谢。
家园 兄发帖的格式一丝不苟,如其观点态度,花之。

这是我在河里看到发帖格式一如既往,一丝不苟的唯一一例长贴了,一如兄的治学态度,花之花之。

家园 11、宦海沉浮——文官的贬黜制度

几家欢乐几家愁。官场上当然不总是一路顺风,时时都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贬黜,几起几落也是平常之事。能够经历这样的考验,始终屹立不倒的官员,也不多见。比起文官的晋升制度,文官贬黜制度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度要低得多。很多时候,体现的是皇帝的天威难测,而要是得罪了上级官僚也很有可能遭致厄运。不过,还并非完全没有规矩。

贬黜的种类

官员被贬黜,最主要的区分就被降级和革职。降级,有具体分为降级留任和降级调用。降级留任是指仍然留任现职,但是要从其现任之级开始递降,按照所降之级食俸。降级留任分为三等,从降一级至降三级。降级调用,则必须离任现职,按所降的级别任用新职。降级调用分为五等,从降一级至降五级。毫无疑问,降级调用的处分要比降级留任重得多。

革职也同样分两种,革职留任与革职。革职留任的,虽然职务已经被革去,但还可以留在原来的岗位上争取戴罪立功。严重程度在降三级留任之上,与降一级调用同等。而革职则比起降三级调用更为严重,革职之后便不再具有官员身份,必须回到原籍。而有些错误更严重的,革职之后,还会被宣布“永不叙用”,这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贬黜的具体实施

官员的降级、革职,一律由吏部负责。高级官员的专案专办,中下级官员的则定期汇总处理。降级调用的官员,需要重新授职,按照降级之后的新品级补用,法律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降级官员,重新列入补班之中,根据发文到达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等待出缺和补缺。

京官的降补,被分成了四个层次处理。第一层次是三品以上堂官,降级之后如果还在三品以上,按照新品级补授,从三品以下则不再补授;第二层次是四品以上堂官,如果被降到六品以下,并且没有堂官缺,则不补;第三层次是五品堂官,降到从五品则补堂官缺,降到六品以下根据所降的级别补缺;第四层次是其他京官,根据所降的级别补缺。但有些官缺不能由降级官员出任,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就不能由降级到从五品的官员补缺。

外官的降补,比起京官要简单。各降级官员按照所降的级别补授就可以,只是有些职务虽然有品级差异,但相互关系特殊,不能由降级官员补授。例如,从二品的布政使降一级,不能去当正三品的按察使,运使降级,则不能补道员。另外,为了避免有些人因祸得福,反而从虚职变为实职,正印官也不能由佐贰官降补,例如运判州同等不能降补知县。

凡是降级而级别已经不够降的官员,例如从八品降三级、正九品降二级等,就等同于革职。在这种情况下,则要区分该官员是因为公事还是私事被降职,还要考察他此前任职情况。如果是因公受到处分,降级不超过三级,并且此前任职表现不错,官声较好,则可以革职留任;如果此前表现一般,则只有革职;若是初次任职,难以评价,就先革职留任,试看一年。要是因私而被降级调用,或是本身还处于革职留任期内再次犯错误的,一律以革职处分。

革职的官员,也要区分是因为公事还是私事被革职。因为公事被革职的话,相当于被撤职。原来的职务虽然没有了,但还可以交代清楚之后,由上级给出一个评语送交吏部引见,此时仍然保留着公务员的身份,大多还可以另外安排一个去处。要是因私被革职,那就相当于开除公职,必须回到原籍。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重新起用就比较困难了,要么是国家危难之际才被想起,要么是皇帝心情大好突然施恩。

革职回籍的官员,必须按期到达原籍,不得拖延。如果是要回到原籍治赃治罪的,根据距离远近确定时间押解回家,当地督抚要把到达日期报告吏部。要是虽然革职但是无罪,又没有尚未交代清楚的案件,外官在交代完三个月内必须启程,京官一个月内出发,到达日期也需要汇报。

降革文官的开复

如果不是革职永不叙用的话,被贬黜的官员还是有一定的机会被“落实政策”,重新恢复原来的官职或是官衔,这称之为开复。降级留任和革职留任的官员,因为留任原职,因而比较容易得到开复。其中降级留任的,三年之内无过可以开复;革职留任的,四年之内无过能够开复。如果在这期限内又犯了事导致降级或者革职留任的,从后一次降级或者革职算起,重新积累三年或四年的时间也就够了。而在这个限期内是否有过,则由督抚与堂官负责查明。

降级调用和革职的官员,要得到开复则困难得多。首先,没有年限的规定。上级考察起来没有个年限,他们也就必须一直战战兢兢地注意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差错,免得一不小心便毁了前面多少年的修行。其次,有了圣旨或者是督抚和堂官认为他们可以开复之后,还不能立即得到开复,还需要送部引见,等待皇帝接见之后下旨决定。

不过,也不是所有被降革的官员,都一定需要熬上这么长时间。如果引起贬黜的事故消失之后,因此被贬黜的官员也可以申请开复。这主要是针对钱粮亏空或是收缴未完,一旦赔偿了亏空或者缴清了钱粮,就可以开复了。还有一种,则是有重要的立功表现,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予以开复。这种立功表现,应当是“克敌陷陈,战功卓著”,而不能仅仅是“办理文案,筹办粮饷等项寻常”事务。所有符合开复规定的官员,都由吏部办理开复。

此外,官员还可以在无法开复原职的情况下开复原衔,甚至在死后追认开复原衔。例如林则徐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后被革职并发往伊犁戍边,死时实授广西巡抚,死后“晋太子太傅衔,照总督例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

降革文官的捐复

没有官可以买官,没有缺可以买缺,那么被降或是撤掉了官职,应该也可以买回来。在清朝官场上,钱是硬通货,文官的选拔制度、任用制度当中盛行的捐纳,在这里也同样有用,称之为捐复。

所有降级留任、革职留任的官员,除了京官中的科、道、翰、詹和外官中的督、抚、藩、臬以外,都可以捐复原官原职。对于那些本该降级调用和革职的官员,因为奉旨从宽而留任的,在捐复的时候加价百分之五十即可。降级调用和革职的官员,也可以捐复原官,只是比起留任的官员多出一项限制,必须是因公事被降革。

除了捐复原官之外,还可以捐复与原官对品相应的官职,这称之为改捐。而革职官员还可以捐一个低于原官的官职,称为降捐。降捐所降的品级一般在二级以内,而且非正印官不得降捐正印官。降捐之后,还可以再捐复原官或是改捐,差不多类似于是分期付款了。另外,降革离任的官员除去少数奸赃不法的,还可以捐复原衔或降捐原衔,甚至可以捐原衔以上。这类捐复官衔的,不能铨选补用,目的只在于一个名声而已。

捐复同捐纳一样,也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文官捐复降级留任,以品级为标准。一品至七品,外官是京官的两倍,京官一品450两,二品410两,外官一品900两,二品820两。而八、九品则实施京外官统一价。如果是捐复革职留任,则有一套更加细致的标准,要根据不同的官职来规定数额,相同品级的官职,京官要比外官更高。例如同样是正五品,京官郎中捐2400两,外官直隶州知州捐2133两,府同知捐1763两;同样是从五品,京官员外郎捐2000两,外官知州捐1603两。如此锱铢必较的区分定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生意做到这份上,怎一个“精”字了得。而捐复降级调用和革职离任的,办法相同,只是比照降级留任和革职留任,原价翻倍而已。

另外,根据不同官员的具体情况,还有捐复加成的规定。从加二成一直到加一倍半不等。不过,还有一些不得捐复以及加倍半不得捐复的规定。不准捐复的情形包括十二种,包括奸赃不法事涉营私的,革职永不叙用的,曾拟死罪后经赎免的等等。而加倍半不准捐复共十三项,如特旨降调革职者不准捐复降捐,休致人员不准捐复降捐,因为挟妓挟优革职的不准捐复降捐。如果属于这些情形,钱也派不上用场了。而如果有军功,则可以保奏开复加倍半不得捐复者。

家园 请教,旗主在这里是什么位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