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扯雷达(一)——从中国余数定理开始 -- 代码ABC
t0时刻以f KHz 发有限多个脉冲,那么t0+1/f ms内收到的回波可以确定回波来源的位置。
前提是t0时刻前要有足够长的时间雷达没有发射脉冲,以保证t0~(t0+1/f)内收到的回波都是t0脉冲的回波。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以前一直不知道雷达怎么把各个脉冲信号区分开的。
文字表达的问题。
上面这句话我现在改为
你说的有道理,即使是探测距离没超过100公里,但是不代表100公里外的信号不会偶尔被接收到。我的原意njyd的理解是正确的。
至于后面有关线性载波调频的说法,很抱歉带来了很多混乱。这里讲的现行载波调频指的还是解距离模糊的方法。其具体方式简述如下:在一个测量周期中有一个阶段每个脉冲的载波频率线性递增,若递增频率间隔为f,第一个脉冲的载波频率为f0,则第N各脉冲载波频率则为f0+N*F。如果这时收到一个回波其频率为f0+M*F,那么我们就知道这是第M个脉冲的回波。理论上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回波的脉间延迟加上M个脉冲周期的时间计算出目标距离。不过更多的是直接采用M计算距离,因为脉冲重复频率足够高,脉间延迟部分的距离差别可以忽略。这就是这种方式下测距精度不高的一个原因。在实际实施中,测距精度则更多地受调频线性度的影响。另外以上描述没有考虑目标和雷达相对运动的多普勒频移,实际运用中这个频移无法忽略,并且在多目标条件下会造成无法判断出回波频移部分到底有多少是由于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我文中的模糊指的是这个模糊,而不是精度问题。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性调频方式的实现要比上述过程复杂许多,不但有频率线性递增过程还有线性递减过程和无频率调制的过程。由于理论性太强我真没有找到比较简单的描述方式。所以使用了脉冲标记(编码)的说法,这个就造成了误解。
而你说的解析度问题则是另一回事了,在我这篇文章中没有讨论。关于脉冲宽度和距离分辨率(你说的解析度)的关系,我会在有空写脉冲压缩技术的时候再讨论,巧合的是脉冲压缩技术也用线性调频方式,再次造成误解。
你关于脉冲宽度对距离分辨率和探测距离间的描述是正确的。但编码方面的理论有偏差。
另外,在无线电术语中我们不使用Pulse长度这个词,而是使用脉冲宽度,或者使用脉冲占空比这个概念。
理解楼主的深奥理论
应该是17+30×K,K为非负整数。
雷达波能不能象无线通信系统一样进行扩频调制呢?
对于无法确认回波是那一道脉冲返回的,如果给每一道初始脉冲加上一段“身份编码”--就像CDMA制式,来一个码分多址,不久没有问题了吗?还能通过不同回波判断出很多冗余信息?
目前这个概念在低截获率雷达和抗干扰方面运用很多。不过运用在脉冲多普勒体制上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