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当道人徐道定 -- 一军

共:💬66 🌺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武当道人徐道定

徐道定,本来是江西某地的一个孤儿,3岁时,被路过的一个武当后山的神秘道人抱走,然后在他5岁的时候,收为其徒。

这位神秘道人收徒比较特别,只收3~7岁的孤儿。他教给徐道定的,按照道定所表露出来的,就是采药、治病、炼气、以及防身技击。当然,最重要的是,一颗全纯的道心。

道定于1928年,也就是他42岁时,下山还俗,主要定居在武昌。此后他的一生,就是每年花大量的时间,手持一把师父交给他的小锄,背一个竹篓,进大山采药,下山后,救济贫病之人。其他时候,就是拿一把火钳,背一个竹篓,沿街捡破烂糊口。

文革期间,武汉武斗非常厉害,一时伤员甚多。某一派的人士想到了在民间甚有口碑的道定,于是找到他,以每月70元的薪资,聘请他专门给该派伤员治伤,每天只需工作半天,但是他谢绝了,也许,是为了避祸吧。

文革结束后,80年代初,湖北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以及湖北省武汉市气功学会,多次派专人专车,找到他请他出来,他都婉言谢绝,据当事人回忆,他总是指着家里墙上挂着的那把小药锄,说,“我下山时,师以此锄相授,嘱今后即以其谋生,多与草木为伍,少住人间。”

83年,一位与道定相熟的武当武学爱好者,希望他能够向世间传授所学,于是在他从西北山区采药回来后,去他家,故意用言语激他,说,“徐老师既知应为四化服务,却使师父功法,到您之手而失传,于心何安?”

道定一笑而答,“不要紧,掌门师兄仍在,已传及五代。我自悔再堕红尘,愧对师尊。自知大限将到,不出两年。”

这年,道定已是97岁,仍身形矫健,能孤身入深山采药。

道定的武学,外人仅见其演示过他本人所谓的混元一气功,当然,他也无意将之传授给世人。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其掌门师兄已有传承,不必他自己来传了。而已有的公开资料里面,没人知道,他的掌门师兄是谁,在哪里。

这样一位道人,用一生践行了师父的教育,也践行了道家的精神。

更多在kosmos.cn

关键词(Tags): #武学
家园 沙发花,一军,你说的那个google的book如何用?

能不能有空的时候把具体步骤在河里说说

先花谢

家园 他的师兄是否是武当道总徐本善?
家园 花,这位道长真高寿啊。

看来是得道了的。

家园 谢谢:)谷歌那个,我没太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看英文,就去这里

如果看中文书,就从中文门户进去

然后搜索自己想看的书。

大部分书都是有屏蔽掉了部分页面的。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书有些页面看不到也无所谓,何况看不到的页面似乎比重比较低。

家园 这我就不了解了。
家园 其实不入世济人

道再深也没啥用。

家园 现在什么算武当真工夫呢

说来话长,建国头30年所有僧道尼姑神甫阿訇全部都还俗的,很多人称自己身上传承了多少年的道家佛家武学,全是扯淡,

不要说建国后,就是国术最后的黄金时代的民国,有几个人成名的大师功夫是从僧道中来,除了李景林的剑是从安徽道士所学以外,还有何人?有史料(不是传说)记载的有什么人的功夫是出自道观或者庙宇?所占比例是多少,现在还流传了多少:)

穷文富武,在建国初期那段困难日子里,连续几十年的压制和改造,还能有多少东西是在宗教这个体系里传承?更何况本来也没有什么连饭都吃不上,日子都过不安生的时候,武术,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了。其余的不讲,就说僧道本身的正当业务,无论佛经还是法事现在还有多少正宗的流传下来,如果这些都没有正宗的了,难道作为副业的武术还会有正宗的流传?太天真了吧。

我一向主张练武有两种态度,一种,就是踏踏实实的练,不要管什么出处,只要好就跟着老师学就可以了,强身健体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往往是聪明人喜欢的,觉得自己比一般的武夫有文化,我不但要学,还要学的有学问有文化,那奉劝一句,就不要半瓶子醋的做学问,要做就拿出正式的,老派的,迂腐一点的知识分子学究气来,刨根问底的做做武术研究,因为自己胡乱写的东西,别人看了,觉得好,跟着比划了,是要练坏身体的,这个就不是自娱自乐了!

我的老师在拳史研究上无见出其右者,然而大多数时候也只是给我们口头上课,真的要发表文章,是惜墨如金,一篇里开外合试译,短短数百字,整整改了30年才发表,从壮年改到古稀,集合了他毕生对武学的成就和理论,然而老先生求的不过是个心安,说现在发表可以负责任的说别人看的懂了照着练也不会出什么乱子了。这个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不是耍小聪明。

有些跑题,话说回武当 ,现在武当的看们工夫叫太乙真经拳,其创始者叫爱新觉罗什么的,自称是浦仪的老子的私生子,还是浦仪自己的私生子什么的,反正是浦仪同志自己是不承认有这么个人的。当年被发现的时候是在嘉兴京剧社做舞台指导,后来统战需要,给了他个名分,就没有追究起血统的可疑性了,当时此人称自己匹夫怀碧,会一套武当太乙真经拳,四处兜售无人识得的宝贝,最后在一次戏剧大会上被武当(恢复后)寻找内容的干部看到,说这个好,我看行,就包装了。

我曾见过武当太乙拳的第一版,还是比较朴素的,一群中年妇女在坛主的带领下摆着个台步,做黛玉葬花状的姿势,把名字去掉,就可以看做是舞台动作示范了,内容也是一招一式讲的清楚,没有什么虚的,全书100页左右,标价一块多钱。

后来很多年后再见到太乙门的传人,一个挺老实的孩子,一张嘴就说自己太乙的老师如何厉害,全套九层功力,每层还有九个境界,第一层就叫丹田内转,第九层那就生猛了,就是天外飞仙了,听的我以为遇上了白莲教,当时大嘴好奇,想去和他老师切磋一下,他们死活不肯,说是交学费的,怕影响营业。。。。。。。

再后来在武林风上开到武当太乙拳对打,基本上就是从专业对请来的散打,再做做造型培训,走的远了。

其实自打少林寺热播后武当少林都是纯粹的商业机构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商业二字运转,看看遗迹还可以,想找传承,那就有点天真了,还不如自家乡间小庙,来的实在点。

家园 练武术,学武术,不光学架子,学拳理,还要学健全的思维

理不明,不会思考,学的也是糊涂拳。

家园 花谢
家园 您的老师是金仁霖先生?

挖整时整理出来的是金子弢先生献出的太乙五行擒扑吧,结束了武当无拳的说法。金子弢先生师承很明确啊,好像就是徐本善的弟子李合林,拳法本身也是很古朴的。徐本善会武总不至于被怀疑,贺老总见过的。武当无拳的说法是有历史原因的,而且道门的特点是言祖不言师,只要拳法本身的特点符合道门思想,人家门内一直的说法也承认是源于道门,外人似乎没什么理由去质疑。再说拳法本身的传承还真不大可能断绝掉,历史上再怎么禁武不也没见断了根?再往远了说。太极形意八卦三门哪个和道门没关系呢?

家园 转: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三、脚踏实地,走出传说,尊重武术遗产的创始人和传承人

在前几次会议上,我都没有谈及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不谈的原因,我在邯郸会议上作过交待:一是从太极拳已经国际化来说,只要明确太极拳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始,就足以招告天下了。二是推广太极拳要向前看,讲发展。太极拳发展到今天成为显学,广泛流传,是因为她的锻炼方法、文化内涵和锻炼价值。就广大传习者而言,应该在这上面下功夫。有的先生,太极拳功夫很好,往往因为将一些毫无依据的传说挂在嘴上,遭到人们不必要的非议。源流问题,让擅长史学研究的人、专致学术研究的人去挖掘史料、考证论据、依实探究。

今天上午一开会,对我这个昨天未到会的人来说是第一次会上,第一位发言者就是源流问题。翻开本次会议的《会刊》,会议的“中心议题”首列“1、杨式太极拳的源流探讨,力求正本清源”。而所谈的,却是已在几十年前,或可说是一百余年前已被识者否定了的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关于太极拳的流派,出现了南派、北派、散派、本山派说法。于此,我想谈谈我在学习中见到的史料和学习心得,请大家指正。

(一)李亦畲对所谓张三丰创太极拳传说的否定

现在见到的将张三丰(峰)与太极拳联系起来的最早的文字依据是马印书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之《太极拳谱》初稿。此谱小序的首句为“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转引自顾留馨著《太极拳术》),此序写于1867年。

随后,李亦畲亲手修订了这本《太极拳谱》初稿,并抄写为三本。在李亦畲为这三本谱写的题记中,文首写道:“此卷予手订三本,启轩第(弟)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予自藏。”落款为:“亦畲手订”(转引自沈寿点校考译《太极拳谱》)。

在13年后的1880年和1881年时,李亦畲相继将手订《太极拳谱》分送李启轩和郝和。这两本手订《太极拳谱》,都将初稿中“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一语,修订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启轩存谱于1935年整理为《廉让堂太极拳谱》出版发行。1982年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中收录了郝和存谱原文影印稿(笔者在上海王慕呤处见过此谱原本)。

上述文字,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1、初期出现的与太极拳起源相关的张三丰(峰)是宋之张三峰(丰)。

2、“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一语于1867年出现后,受到了当时健在的杨露禅和武禹襄等的质疑,或者是作者自己感到此说无依据,因此,在“手订”《太极拳谱》时将此语改定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并以“亦畲手订”的落款形式,告知读者以此为准。

1881年距今(2007年)已126年。所以说,“张三丰创太极拳说” 在一百余年前已被识者否定了。

(二)把明代《内家拳》传说中的宋.张三峰或明代的张三丰与杨氏太极拳联系起来,都不可信。

被李亦畲手订《太极拳谱》时否定了的“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峰)”,指的是明代内家拳传人尊为始祖的宋徽宗时代的张三峰。其故事见于清初黄宗羲(1610—1695)根据“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写成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说“有所谓内家者,……盖起於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百年以後,流传於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於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后世一些把太极拳创始权送给张三丰的人,以此为据,把“内家拳”起源作为太极拳起源;把太极拳说成是内家拳;把明代的张三丰和宋代的张三峰视为一人。这其中不可信的地方颇多,仅举其六。

1、《王征南墓志铭》说:“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一夜间,既梦得杀敌拳法,又具备“单丁杀贼百余”的体能和技能;很难让人相信。

2、宋徽宗时已能“单丁杀贼百余”的张三峰,成了明朝的张三丰,中间跨越了一个元朝;很难让人相信。

3、有文章认为,《王征南墓志铭》出自明清之际大儒黄宗羲,所记应是“事实”。然而,黄宗羲在文中明白地写着:“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也就是说,是按照高辰四的说法写成的。在雍正版《宁波府志.张松溪》中写道:“张松溪,……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显然,尊张三峰为内家拳始祖,是张松溪、高辰四等内家传人的“自言”。黄宗羲是在未对“自言”进行核查的情况下写出《王征南墓志铭》的。因此,很难相信,《王征南墓志铭》所记关于张三峰的传说是“事实”。

4、在清初还有流传的内家拳,与太极拳不是一回事。

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从王征南学得内家拳后,著有《内家拳法》。其中包括两个套路,名为《六路》、《十段锦》。这与太极拳的套路名称不同。从《内家拳法》中记载的动作名称来看,也与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同。其次,从技法要领来看,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例如,《内家拳法》将“迟缓”、“双手齐出”列为“禁犯病”。然而,太极拳强调“动作缓慢”,并有着“揽雀尾(按)”、“如封似闭”等双手齐出的动作。第三,从与人交手时的致胜功夫和技法来看,两者也不相同。内家拳注重打击穴位和要害,《王征南墓志铭》云:“凡搏人皆以其穴。……有恶少侮之者,为征南所击。其人数日不溺”。内家拳还注重硬功练习。《宁波府志.张松溪》中写道:“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筋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二。” 被作为内家拳核心技术和功夫的这些内容,在太极拳中没有,或者说太极拳不注重这类方法。由此看来,将太极拳说成是内家拳,是没有技术根据的。

5、所谓张三丰之后若干年,有蒋发、王宗岳承张三丰太极拳技,传河南温县的故事,也是不可信的。

(1)关于蒋发。在持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的文章中,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早期传人。问题是蒋发的生存年代,他们有两说。一说生存于明朝末年;一个是清朝乾隆时人。同为一人,却被说成是相差上百年的人,已让人感到难以相信。而持此说者,还说“杨禄禅(露禅),所传,是陈长兴向蒋发学的太极拳”(见本次会议《文稿汇编》首文《太极拳源流争论因果新探》);陈家祖传的“炮捶”是不外传的。若此说靠近事实,那么,为什么将当今陈氏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传人、杨氏太极拳传人的练习架势,以及1933年出版的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1934年出版的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1935年时杜元化撰成的《太极拳正宗》中的架势,一一进行对照,能直观地看出:同样被持此说者认定为传自蒋发的赵堡太极拳的练法不同于杨氏太极拳练法,而是近于陈氏太极拳练法。这一点,足以证实所谓蒋发传张三丰太极拳给温县赵堡镇人和陈家沟陈长兴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2)关于王宗岳。在持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的文章中,王宗岳是张三丰若干年后,传播张三丰太极拳的人。问题是王宗岳的生存年代也象蒋发的生存年代一样有两说。一说生存于明朝末年;一个是清朝乾隆时人。这是难以让人相信的。而且,持此说者认为张三丰太极拳是经王宗岳中转才传到赵堡镇和陈家沟的。若此说靠近事实,那么,为什么所谓王宗岳太极拳谱,由永年武禹襄传出,而在陈家沟和赵堡镇太极拳传人撰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著、1933年出版)、《太极拳正宗》(1935年时杜元化撰成)等著作中却都没有收录此谱,这一点似可证明温县赵堡镇和陈家沟太极拳,不是王宗岳传入,当然也就与所谓张三丰创太极拳无关。

6、太极拳健身和技击的理论核心并非来源于张三峰和张三丰的道教理论

(1)太极拳健身理论的核心——“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在太极拳的初创期,虽然注意到了练习拳术的健身价值,但作为一门武术技艺的“太极拳”仍然是以技击为主要功能,这与太极拳形成于冷兵器时代晚期有关。陈王廷(1600-1680)遗词《长短句》中把“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造拳”目的,就是这一价值倾向的表现。在1852年问世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十三势行工歌诀》里,出现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一语,这是练拳的目的向健身价值倾斜的标志。主导性价值观念的这一变化与当时社会从冷兵器时代步入火器时代有关。

不论太极拳的主导性价值观念如何转换,其健身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详推用意”,也就是练习攻防技术来实现的。所以,笔者认为太极拳健身理论的核心是“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把太极拳说成是本无技击价值的健身或延年益寿修炼方法,是不符合太极拳发展的历史的。

道教以神仙方术为核心。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以长生不老之人为仙人。具体的修练方法有炼丹服饵、导引行气、房中和辟谷等。历史上多有寻却老方、不死之方;炼不老药、不死药;以求服食而至长生不老成为仙人的记载。道教的这些修炼方法和相关理论,与太极拳通过“详推用意”追求益寿延年,有着在养生功能方面相近的一些目的。但其方法和途径完全不同。而且,太极拳还有着锻炼和提高攻防自卫能力的功能,道教修炼术却无此功能。张三峰或张三丰是道教中得道高人,在炼丹服饵、导引行气、房中和辟谷等道教修练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在没有发现他们在武术研究、实践方面留下的足迹和成果前,要他们以攻防动作为素材,以攻防制胜为目的,编创出具有延年益寿价值的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太极拳散手等符合武术要求的技法,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2)太极拳技击理论的核心——“舍己从人”。

在太极拳技击理论中,被视为技法准则,并且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拳种技击理论的特色理论,是“舍己从人”四字。在《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有“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么一句话,说明在1852年此论问世以前,“舍己从人”已是太极拳的技击要则。笔者以为,太极拳“舍己从人”法则,只可能来源于儒家思想,而不可能得自于道教思想。

儒家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提出“克已复礼为仁”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仁”,要克已,就是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求、言行。复礼,就是使言行符合于礼的规定。孔子提出的具体方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匆动。”进而提出“杀身成仁”,作为儒家的殉道观和道德人格标准,要求为实现“仁”,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孟子承此观念又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殉道观和道德人格标准。他认为,生命和仁义道德都是人所需要的。但是,当这二者不能都得到时,就应该舍弃生命,以维护仁义道德。能够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便是圣人。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环境中,儒家克己复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观念渗透入武术界,形成了武术人的行为准则,太极拳家提出 “舍己从人”这一技击法则,是这一渗透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武术成长的必然结果。

在道教思想中,找不到“舍己从人”的思想。如前所述,道教以神仙方术为核心。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因此,注重修今生长生不老的道教理论,与要舍掉自己的“舍已从人”思想是不一致的。

综观上述六点,把明代《内家拳》传说中的宋.张三峰或明代的张三丰与杨氏太极拳联系起来,都不可信。

(三)“太极拳”是武术体系中的一个拳种

《武当》杂志社副总编谭大江先生在今天上午的学术报告中说(大意),太极拳有南派、北派、散派、还有本山派。他解释说,我们认识太极拳不能仅从太极两个字认识,要从太极的哲理含义认识。除了太极两个字之外,还有表达太极含义的不同的字,阴阳就是太极。因此,谭先生举例说,太乙也称太极,所以“太乙五行拳”是太极拳的一种;太极就是太和,所以“太和拳”也是太极拳的一种。鱼门拳、两仪拳都讲阴阳,也都属于太极拳。1980年前后,由时居杭州的金子弢演练的“太乙五行拳”是本山派太极拳。

对于谭副总编这一新异的说法,我讲两点感想,请各位指正,也与谭先生交流。

1、应该从认定拳种的原则界定太极拳体系

太极拳是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而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武术的任一拳种都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发成长起来的,都以阴阳学说指导技法,我们不能因各具特色的上百个拳种都讲究“阴阳”而把它们都说成是太极拳。

2、应该从道教文化的高度提倡“大武当”意识

谭大江先生在上午的学术报告中,集中阐述了他关于武当山张三丰创内家拳、创太极拳的观点,其中强调金子弢演练的“太乙五行拳”是本山派太极拳。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按《武当》谭副总编有关太极拳源自武当山张三丰的说法,本山派太极拳当是张三丰传留下来的了。换句话说,本山派太极拳是最正宗的太极拳了。1980年前后,我看过金子弢先生演练“太乙五行拳”,并与金先生有书信交流。金先生当时居住在杭州,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座的武友,特别是杭州的同仁们大致会看过金先生的表演。恕我见识浅薄,我看不出金先生练的“太乙五行拳”与传统太极拳有丝毫一脉相承的痕迹,只看到与传统太极拳完全不同的风格特色。不知谭副总编以什么标准把它列成太极拳,而且冠名为“本山派太极拳”。

我理解谭先生提出“本山派太极拳”的初衷,大概与振兴武当道教文化,促进武当山和《武当》杂志的发展有关。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个初衷是值得赞誉的。问题是怎么振兴、怎么促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曾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为据,以为它们都源自武当山,源自张三丰。随着武术史学研究的深入,这些拳种的起源和沿革逐步清晰了。不少研究者既在考据的基础上,论证了这些拳种的起源与武当山张三丰无关,同时也看到了道教文化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笔者以为,如果把振兴武当道教文化,促进武当山和《武当》杂志的发展仅仅寄希望于张三丰一身,将会局限发展的思路和发展规模,手脚捆住了,越局限越难搞。应该立足道教文化树立“大武当”意识,把武当山建成道文化的代表地。立意高了,思路放开了;不是讲哪一个人,而是讲道家文化中的养生方法,讲道家文化对武术锻炼方法和武术理论的影响;就能避开那些争论不休问题的缠困,获得尽可能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出现一个大武当,大发展的武当!

家园 太乙拳还可以函授呢,呵呵,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梦授啊

海天啸月

中华儿女

UID 3303

精华 0

积分 30

帖子 1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4-11

状态 离线 #1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8-21 00: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金子弢传人——郭浩然

大约在2000年左右,金子弢先生的传人——郭浩然曾经在全国各大武术杂志上举行武当太乙五行拳系列功夫的函授并拍了有关视频录像(此视频现在网上仍可找到),他在函授资料中披露了道家最高心法《摄心九论》,此外还出版了《守洞尘技》和《老子白话释秘》等书,曾经名噪一时。但不知为什么现在此人销声匿迹了,请问大家怎么评价他所传承的功夫? 又有哪位知道他的去向呢?

lllzgl

中华儿女

UID 65767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12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7-18

状态 离线 #2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9-23 0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函授了铁布衣当时没学 现在想学了 可找不到人啊 哪有视频啊 烦告诉一下 再 你练过他的功法吗 能指点一下吗 谢谢

天下無敵老祖宗

Banned

UID 69976

精华 0

积分 62

帖子 58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08-9-23

状态 离线 #3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9-23 20: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喜欢武术

中华儿女

UID 75258

精华 0

积分 3

帖子 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12-12

状态 离线 #4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12-12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狗屁

太一五行拳是赵老师

喜欢武术

中华儿女

UID 75258

精华 0

积分 3

帖子 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12-12

状态 离线 #5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12-12 2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赵老师才是金先生的唯一传人

郭浩然

算什么东西啊

tvdian88

中华儿女

UID 75834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12-22

状态 离线 #6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12-23 1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路过,顺便强势插入

------

电视剧

sales5

中华儿女

UID 10196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6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6-12

来自 中国浙江

状态 离线 #7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12-23 16: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郭浩然的如果真的具备他教材上的功夫,足以让金老和裴老汗颜。。。。

tianyu

中华儿女

UID 2488

精华 0

积分 202

帖子 164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2-15

状态 离线 #8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1-6 15: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现在是很奇怪没听到有关他的消息啊?

吴洺光

中华儿女

UID 76790

精华 0

积分 2

帖子 2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9-1-8

状态 离线 #9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1-21 16: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骗子吧

我也函授过他的<<守洞尘技>>, 花了六百块, 就给了本书, 妈的, 没下文了

水鱼

中华儿女

UID 69699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6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9-18

状态 离线 #10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11 15: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也函授过他的东西,不过郭先生此后没了动静,确是不该

家园 转:到武当山学武术的经历

和大部分小男孩一样,自小就非常喜欢武术,小的时候没事就偷偷地躲在树林里面瞎练。再大一点以后就是疯狂痴迷港台的武侠电影,一直怀着一个武侠梦想。

去年春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些武当功夫的武术视频,似乎还不错,并且据说这个陈道士还是钟云龙的弟子。本人禁不住头脑发热,拍拍脑袋想,咱也去学一下得了。想到就做了,买了火车票直奔武当山。到了武当山,按照网上说的地址找到这家武馆,缴了学费,开始学习。第一天晚上还兴奋得没有怎么睡得着,心想终于可以学习到正宗的武当功夫了。

学习了大约一周,发现很奇怪,明明招生简章上写的是由陈道士本人亲自传授的啊,怎么都是师兄在教我们?按说师兄教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一个太极二十八式还没有学完的师兄,居然敢教其他人太极二十八式?!!至于教出来的效果,大家可以想象,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心里想,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算什么武当功夫?于是直接找陈道士讯问。人家的回答很牛,那个武馆不是由师兄来教啊?可是,你招生简章上不是写好亲自传授的吗?这明摆着的是欺骗嘛,即使是你让师兄教,也找一个像样的来教啊。

那咱还是自己先练吧,练了几天,有一次自己练的时候,请陈道士在边上看看,练的对不对。结果打的过程中自己一不小心打错了,等打完以后,问他那里还要纠正,陈道士淡淡地来一句:差不多,就是这样。当时真的很气愤,有一种被欺骗和忽悠的感觉,太敷衍了事了啊。心想武当圣地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气不过,第二次又去找他理论,让他亲自教。陈道士拗不过,终于答应亲自来教,只是呢,嘴里一直说着很难听的话,让人非常气愤,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尽的义务,搞得似乎是被强迫的一样。教我们的时候,动作稍微复杂一点,比较难记下的时候,陈道士就非常不耐烦,一副拽得二五八万的样子,说一句:你们自己互相研究。过了数天,总算囫囵吞枣地学完一套拳。能够记得就记得,不能够记得只能自己揣摩了。唉,花了不少钱,受一肚子窝蘘气,学回囫吞枣的套路。

一个从福建千里迢迢赶到武当山应聘翻译的大哥,待了没几天,就被这个陈道士莫名其妙地要赶走,对方刚想申辩几句,这个陈道士居然说:你再说我就打你!这位大哥只好立即闪人,没有办法,人家肯定打不过他的。这就是自称“尊师重道,为人正直”的陈道士的言行!很失望。武馆墙上挂着“习武先习德”的纸条,看看都觉得是一种讽刺。

武当山是内家拳出名,懂一点内家拳的朋友都知道,内家拳基本功就是调息打坐什么,问陈道士怎么个练法,要注意那些问题。人家的回答倒简洁:你坐在椅子上,腿比膝盖高,自然放松就可以了。可是呢,过了几天,人家就单独带老外到元和馆里面,并且关起门来教打坐,生怕被其他人偷学到。到了这个阶段,只能对其产生鄙视的心情了,连基本功法都保守的武馆,谈何能够学到真功夫,罢了罢了,心灰意冷。

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给准备去武当山学武的朋友几个建议,供参考。

首先是不要太相信广告,尤其是网络上的,很多都是人为炒作。武当山打着弘扬武当武术的幌子,沽名钓誉,大肆敛财的武馆多了去。但武当山确实有不少功夫很好的师父,比如武当功夫团里面就有。如果你想学武当功夫,那先到武当山镇上住下来,武当山的住宿也不贵,然后每个武馆实地看一看,当然如果能够通过熟人推荐到合适的武馆则更好。

其次是选择一个武馆后,切勿先傻呼呼地一下子把钱都缴了,无论是父母的钱还是自己的钱,赚来都不容易。可以先缴一个月。好处一是考察这家武馆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二是可以考察自己的毅力,要知道,很多年轻人想学武都是一时冲动,学武是个很苦很枯燥的事情,很多缴了1年学费,但只学半个月就逃回去的人很多。当然按照武馆的土规矩,你一旦缴了的钱就很难要回来的。

最后补充一个故事,回程的时候在武当山火车站月台上遇到一个小兄弟,刚从武校里面逃出来,就是火车站边上那家,知道那里情况的立马知道是那一家。原因据说是受不了里面的欺压。武当山火车站的列车员一直劝他说:我们当地人很少送小孩子去武校的,武术学校基本上都是骗你们外地人的,你学武出来能够干嘛,不如去学一门实用的技术”以上是原话,虽然这个说法打击面太大,但至少能够代表当地人的想法,也写出来供想学武术的朋友参考。

家园 现在还有道门吗?

太极形意八卦哪个和道门真正又有关系呢,拿出证据来,最多是八卦有易的影子,但是易是道教吗,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再说,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老庄在世,又何曾说过希望有人跟在后面竖宗立教呢,那二位可都是反圣的,按时髦话说是反偶像的。

做研究不是听传说,听传说还有一门说自己的太极拳是玉皇大帝托梦的呢。

要考证就拿出证据来,我欢迎来讨论,不要不疼不痒的说一句。

至于太乙拳,也是如此,成名了被扶持了,再认老师也容易,看他是不是有真的东西,看名字每用,看内容,看照片,看理论。

我不相信什么天外飞仙了就是武学理论,除非当我面飞仙了。

什么叫外人没有理由置疑,既然是象全人民推广了,就是要能接受大家的考证和检阅,现在武林还有门吗?

武术拳法没有断我相信,只要符合时代要求了,很多东西会出来,因为道理都在那里了,只是等着你发现而已,即使断了,也会被重新发现,只是看这个代价是不是值得,有没有人愿意而已。

道门,现在还有道门吗?武当早就是一个商业机构了,叫人民币门还差不多,所有的东西不过是一场秀,传统也是成了秀而已,但是我不反对,这样才有生命力啊。

现在武当一搞万人太极,打的可全是陈沟的拳,人家陈沟可是说自己造的拳,和道门没什么关系啊,练的好的也没见一个出家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