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买股票(上) -- 月色溶溶
不敢当,只不过美国股市基本上基金都是跑输大盘的。基金公司也是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你看看最近几年基金公司股东分红多么疯狂。有的公司利润分的只剩下几千块钱!大股东的提款机,公司治理基本虚设,基金经理们水平、人品都不敢苟同,心态浮躁,恨不得一夜暴富,老鼠仓成窝。黑幕太多,都是白眼狼中的白眼狼!
我不是炫耀自己是老手,但成绩比他们基金强多了。
月色mm,我也不是来捣乱的。
你也不必酸酸的,呵呵。
有时间交流看法,共同进步!
我记得我以前写过这个了.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我的说法都是到现在为止我的感觉,对一般散户的看法,时间精力心理水平各方面综合的权衡.
俗话说股市一赢两平七分输,您能比基金强多了,当然是您有本事啊.
在基金公司有朋友,能给透消息,那在股市能是一般人吗?
近期又有超百亿规模的基金募集,这个情形和2007那段疯狂的时期很相似
我做得好的几年,恰恰是我在基金公司没朋友的几年。我做得好的股票,恰恰是我自己研究的。06年、07年开会,才结识了几个基金的朋友。
不过,今年他们在操作万好万家的时候,告诉过我。进了以后,好几个星期不动,忍不住换了,结果换了后就几个板。。不光我错过,好几个知道的也错过,原因是08年消息越多,亏得越多,搞得不敢信了。
所以,也不是你说的有消息就赚钱的。心理因素和运气成分很大的。
我的看法是,散户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主动出击,去寻找好股票。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基金上。
华夏的王亚伟好牛的,貌似。
证监会在查他了。。。。黑幕重重阿。
与其把钱交给基金公司爽,还不如自己爽。
到市场就是赚钱的,这点不用羞羞答答。
既然来了,就要有点专业精神,妹子你说呢?
都像你,怎么可能啊.
其实,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贴子里老说"一般人啊一般人啊",说得自己都烦了不好意思了.
股市风险太大,特别是中国的股市,就是没有金融危机,那暴涨暴跌也是常态。我曾经以为基金跌不大,因为历史经验是那样,即使买在最高点,跌幅15-20%,再加点宽裕,25-30%足已。可是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经过一轮牛熊,中国的基金也创造了跌幅腰斩的“新”历史。
没办法,谁让你碰上金融危机了呢?谁让你遇上一轮特大疯牛后的悬崖垂瀑了呢?虽说百年一遇,可是你也不能保证你能不遇,遇上了就是遇上了。“新”的历史总是有无限可能。
只要是“一般人”,用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来投资的一般人,我相信,看着股票和基金帐户不断缩水中,心里都是会颇不平静的,即使知道有一天终会涨回来。而作为投资,我总觉得,要是影响了日常的心理,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即使最后赚了,那也是得不偿失的。赚钱,投资,最后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那么,除了把钱放在银行里,拿那点毛毛雨般的连通货膨胀也无法补偿的利息,我们就没有一条轻松,平稳,能战胜通货膨胀,还能赚取一定超额利润的投资之路了吗?目前,在我能看到的范围内,那只有买债券基金。
不要以为“债券”就是国债啊,债券市场,其实十分庞大、复杂,包括很多的层次:国债、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债等等,更重要的是,跟股票的网下发行一样,很多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可转债、金融债等,是只有大资金才有申购资格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直接购买的,我们要购买,只有通过投资债券基金。而那些债券,才常常是有超额利润可以期待的。至于金融债,那应该指银行间市场,更不是一般个人可以染指的了。也就是说,很多高收益的债券其实是机构的“蛋糕”,而我们要分享,就只有买机构发行的债券基金。
也不要看见“债券”两个字就害怕啊,中国不是美国,离次级债还远着呢,在中国,买债券,那其实跟存银行差不多安全。国债的安全性不要说,即使是企业债,既然它被批准发行债券,那其实也不是一般的企业,应该是实力雄厚,前途光明之辈,倒闭赖债的可能性十分微小,我是没听说过,要是谁知道告诉我一下啊。债券基金再一投资组合,安全性就更高。拿着好的债券基金,你就安心数钱睡觉觉吧。
其实,债券的知识十分复杂和丰富,我了解得也还不多,可是,既然我只能买债券基金,理解这些也就够了,我对债券基金的安全性是十分放心了。
我们投资都是为了收益,那么债券基金的收益如何呢?我们先来看我买的几只债券基金吧:
富国天利(100018) 收益率
最近一周 最近一月 最近一季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两年 今年以来
0.62% 1.59% 3.01% 6.20 13.19% 27.56% 6.11%
华夏债券A/B(001001) 收益率 统计日期:09-07-17
最近一周 最近一月 最近一季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两年 今年以来
0.53% 2.14% 2.95% 2.86% 13.13% 23.97% 2.51%
嘉实债券(070005) 收益率
最近一周 最近一月 最近一季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两年 今年以来
1.36% 3.25% 4.70% 5.04% 10.64% 17.79% 4.61%
最近一年的收益都在10%以上,要知道,只要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在11%,那七年就能把本金翻翻了。而这,只是低风险的债券基金而已。而害了不少人的雷曼,曾经大概6%的年收益,就吸引了那么多苦主。银行的利息,每年2-3%而已,即使是我熟悉的浙江民间借贷,一万一月一百的利息,年收益也才12%,还要担心人家生意失败跑路,你血本无归。而债券,是你想要拿回来随时可以拿回来的。作为中国的债券基金投资者,是不是比较幸福?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两年的数据而已,离七年远着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富国天利从成立日2003-12-02以来的总体收益吧:累计净值----1.8653,也就是说,如果从开始的一元买入持有到现在,五年半不到六年的时间,一元变成了一点八六五三元,我相信,七年历史的时候,天利是很有希望翻翻的。我持有它也已经超过两年,这中间,也经过了债市股市的牛熊转换,可谓久经考验,让我对它的稳健十分有信心,虽然有时候有几个数据比如最近一周一月一季的绿几下,可是,它很快就会红的,放心。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债牛股熊或者股熊债牛的时候债券基金还是能有这么好的稳健的收益?这就要涉及到债券基金的分类和债市股市之间的杠杆作用了。下回再说吧。
(待续)
还是别学葡萄那样,下了有下,下了还有下,索性一二三四一气排下去也比这样好点吧~~呵呵,纯属个人意见~~~
我本来,以为"上下"就行了,写了第二个,发现还得来个"下",今天本来以为一定能"完"了,谁知道写着写着累了,不想写了,看字数也不少了...只好"下之一"了....
真的不是故意的,是没有计划好的缘故....
另对签名档商榷一下,阴对应春好象差得比较远,索性花香默默(脉脉)春也更符合意境一些吧。我瞎说的~~看到这个对仗有点忍不住~~把我PIA飞吧~~
这是西厢记里的词.
总感觉花阴的冷意配上春实在别扭,对应秋还说得过去~~不过时境不同自当别论,打住了。
当然是“春”了。张生当时正饱受相思之苦,哪里快活地起来啊,只能是“寂寂春”了。而且他咏此诗时是躲在花园墙角,正是月色横空、花阴满庭。所以这么写一点也不错。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月MM的这个贴终于快结束了,在这里讲下偶的读后感。
偶算是中国第二代股民,买的第一支股票是8块钱的长虹,每股盈利是两块三,估计这辈子再也不可能看到3.5倍市盈率的股票了。偶的本科同学里面,有中国最早的一批CFA,有国内上市基金的老总,有国内top10证券公司的投资部老总,有全国股票才800多支时就负责做完上市全程的证券从业人员,有发改委的处级,也有证监会的处级。虽然偶本人混得不好,不过道听途说的感性认识还是有些的。
基本上楼下河友hrze对于基金的描述是正确的。从我的观察来看,绝大部分的基金,赚钱,是因为大市赚钱,而不是因为基金经理特别smart,特别负责,或者有特别的模型。当大市逆转时,就原型毕露了。不论中美,都是如此,这是市场风险。
中国的基金有一些中国特色的问题,比如老鼠仓,比如替管理基金的证券公司接盘。也就是职业道德的风险。
但是基金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就是风险摊平。散户的一个特点就是心理素质差,不是一般地差,而是极差!追涨杀跌,死不割肉,人云亦云,贪得无厌,既无策略,亦无纪律。相对于前面提到的两种风险,这种心理素质的风险更为致命!
所以月色所说的推荐买基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不需要基金经理有多高的技术,光是一个风险摊平的功能,就足以大幅减少心理素质的风险。于是问题只剩下一个,就是如何减少职业道德风险。
最好的办法是指数基金,不过国内好象还没有?
在美国,绝大多数新创立的基金无法撑过一个经济周期,都在危机来临时大浪淘沙被清洗掉了。所以过去的业绩不能作为将来的业绩的判断标准,除非是跨了经济周期的数据。
我们看历史数据,并不仅仅是看它过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从过去的表现来判断潜在的道德风险有多大。
中国的股市有中国的国情,比如说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资源配置,不是为了保证股东权益,也不是为了促进融资,而是为了国有资产盘活/瓜分;再比如说它在直接和间接,都受到政府和官僚垄断资本的控制;再比如说中国的高速成长,本来折现时就和美国这种低速成长的经济不一样。月MM拿富国天利和雷曼来对比是很不恰当的,另外我堂弟的厂子借的高利贷可是有20+%的利率。
实业,银行储蓄,债市,投机战场(股市/房市/期货),以及央行的资金放出/回笼,这几个是资金的水池,相互间有水管连通,会相互影响。债市在本质上是大庄家们休养生息的地方。
象富国天利这样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什么?是有必要深究的,如果是对利差用杠杆放大,风险就相当高。当然你投的钱少就无所谓了。
中国未来所面临的通胀风险相当复杂,既涉及美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涉及国内的房地产利益集团和其它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结果。有人给了几个选择,买黄金,种树,买银行股,买房。对于老百姓来说,银行股是比较低成本的选择,而唯一的风险就是房地产相关的坏帐比重别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