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际政治斗争ABC -- 同人于野

共:💬190 🌺6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是因为

上台之后希特勒政府就不是民主政府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民主政府了

因为他不听先进国家的话了 被取消免煮的资格鸟

你说可是他确实是人民一票一票选出来滴为虾米就不免煮捏

因为被取消免煮资格国家的投票是不能算数滴...

所以逻辑是介样滴:

投票不算数,所以选出来的也不免煮。不免煮,所以你们的投票就不算数。明白?

家园 那谁说的?

人民是愚蠢的,所以人民需要听话

家园 你这个非常好,确实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个是理工科式的基础知识,但不介绍还真不容易推出来。一说出来,就很容易发现,确实是如此,符合世界政治的运行规律,比别的解释更加合理。

看来这就是西方政治的问题,有非理性的基本教义。

还有一个问题,对于那些非常聪明的政治人物,这个图景还成立么?比如基辛格、施密特,他们会不会内心里把别的政客视为SB,心里有一些更聪明的目标与准则?就是说基本教义少一些。

家园 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时候已经是完全独裁了吧。

我看第三帝国的兴亡,貌似希特勒刚上台的时候搞的还是很不错的,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家园 陈兄说的没错,但特别聪明的政治人物也难啊

他们很可能因为无法说服别人而不能左右大局。就好比生活在中国古代官场中的聪明人物,他们能 think out of the box,但是无法左右主流。

左右美国政治的主流思想可能错了,正是 The age of the unthinkable 这本书的主题。

家园 感觉用政治斗争来解释似乎更简单明白

国际政治上,单单一条民主与否就能让9个人产生11种看法。

而楼主的两条原则在政治斗争上却可以有更明白的表述:

1.你是不是我的人

2.我能不能控制你

如果你是我的人,而且我认为我可以控制你,那么大家相互信任。

如果你说你是我的人,但我却控制不了你,那我不认为你是我的人。

如果你不是我的人,虽然我可以控制你,但我也不会信任你。

所以我觉得这两条似乎并没有先后的次序,都是必要条件。差别就在于双方的主动被动可以随着强弱而变化。

那种是自己人而双方又都不能控制对方的合作平衡可以出现但却不会持久。

比如欧盟内部其实也不是平等的合作,即使法德两个头领之间也经常性的有互相控制对方的欲望。

家园 抛开利益去讨论政治斗争,其本身不是荒谬

就是空谈

就拿英国宪章运动来说,表面上是自由派争取更多公民投票资格的民主运动,实际上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资产阶级和坚持谷物法保护自身利益的英国大地主之间的政治斗争。

家园 利益的涵盖其实很广泛。

对资源的控制是利益,政治地位也是一种利益,而楼主说的安全其实也同样没有跳出利益的范畴,而安全似乎恰好正是利益的底线,所以看起来似乎安全优先于利益了。

政治斗争也是如此,保证自己能继续玩下去是底线。

家园 商榷一些问题

1789年的英国人口约为1500万,而当时能参与选举的人必须满足个人年收入超过25英镑(当时英国人均年收入不超过20英镑)或者在伦敦的寓所租金收入超过25英镑这个标准。而当时能满足这个标准的英国人不超过55万人。并且一直到英国宪章革命爆发,说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英国历史上唯一的犹太人人首相迪斯雷利把这个标准放宽到15英镑的时候,英国当时能参与选举的人数刚超过300万,并且那时候妇女不仅没有选举权甚至没有财产的直接继承权。

那么这里要商榷的是,什么是真正的独立民选国家。对比同时代的帝国,崛起的德国第二帝国算不算独立的民选政府。很显然,一个单纯的抽象的甚至是很多人有很多标准的一个所谓:独立的真正的民选国家。用这样的假设来分析西方的政治模式与政治思维,是存在缺陷的,并且是无法解释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很多问题的。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商榷自1789年以来,一直由西方霸权主导国际政治格局。这个角度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百度词条的连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864.htm )

该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法国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此外,该和约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如果再就此延伸下的话,一战后的国联以及维持现行国际政治秩序的主要框架:联合国。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所创制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准则。在这里,很多人会对国际法本身采取很不屑的态度。的确,没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法对于强国尤其是霸权国家而言是没有实际的与直接的约束力的。但是,这本身恰恰反应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及国际法的本质:强国制定游戏规则,弱国顺从。而强国与强国之间,根据自身的实际另行安排彼此之间相处的准则。而从这个角度出发,自1789年至今甚至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定至今的世界政治历史,实际就是一本大国的兴衰史。(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大国的兴衰》一书。)

那么从此角度的阐述,我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结论,自1789年以来的国家之间的战争其本质与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争夺密不可分,而与这些国家是否是真正的独立民选国家没有直接的与必然的联系。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英国和美国在1812年到1815爆发的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同样,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民选的独立的魏玛共和国为什么会在选举出西特勒为总理后就成为了邪恶的与独裁的政府了。用这样的观点去解释政治是一种观点,但是如果用这个作为一种排他性的理论,与其说是开脱不如说是一种出于对民主政治的正当性的一种逻辑的自恰,既:凡是民主的就是正确的,凡是不正确的就是不民主的。

如果真想了解,西方政治或者简单点说,是美国的政治观点,尤其是他们在当前国际政治的基本立场,不妨推荐一本前几年在中国莫名其妙热卖的书《大国政治的悲剧》(《大国政治的悲剧》百度介绍连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0547.htm )

如果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是为大国的兴衰寻找历史规律,得出了美国必然衰落的悲观结论,那么《大国政治的悲剧》则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离岸平衡手”角色永葆美国强权的乐观药方。为美国度身定做的“离岸平衡手”战略与布热津斯基的欧亚“大棋局”战略有异曲同工之趣,分别代表了海洋与陆地两种版本的霸权均势战略。

《大国政治的悲剧》的作者是约翰·米尔斯海默,他的老师是拉拇斯菲尔德的主要政治伙伴。这本书,在美国本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当初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拉拇斯菲尔德竞选造势。也因为,拉拇斯菲尔德在共和党初选中的惨败而没有引起多少水花。(实际拉拇斯菲尔德连获得提名所必须的酬款基准都没有达到,可以说输到底裤都没有了)但是,随着拉拇斯菲尔德进入小布什的内阁班底以及约翰·米尔斯海默进入美国的国家智囊团,《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所蕴涵的政治思想才真正开始在美国起到微妙的作用。其实在2003年,这本在西方并不热络的政治思想书籍(尤其在欧洲和日本不受关注)开始广为中国学界关注。同年,美国亚太政策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撰文第一次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对于未来的美国以及美国安全来说,其重点不是在于民主政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端,美国的利益核心在于由全球化所带来的一条划分在全球化成功者与失败者的鸿沟两边之间的人的争端甚至是战争。而《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历史上大国之间的争端,往往最终收益的是第三国。并且这个第三国往往是产生争端的大国的仆从国。对于此,《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提出的结论之一就是,大国之间应该就彼此利益展开审慎的讨论与相互之间的密切接触,以此来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在美国身上重演。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个就是现在在网络上曾经喧嚣一时的中美G2言论的理论依据。也可以解释,这本书为什么在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其他世界大国都没有热络起来的主要原因:这本书本身的读者群就是作为目前美国第一潜在竞争对手的中国的领导层及其幕僚群体看的。当然,那之后中国人接的球可以算接的不错。而今天,美国政治在到了转折的关口,这样的趋势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支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但是,不管现在美国的转折是否就是一次对以往过于激进的全球化的清算,还是和国内决策层作为一些判断依据的:美国将对现行国际政治中美国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从二战结束后所承担的那种国际责任和义务)做结构性调整那样,其中是非对错我们需要时间来做证明。

但是回到开始以来的话题,我能在文字的最后所做总结的是:所谓独立的民选的政府之间的信任话题,预期说是一种结论,还不如看做一种阐述政治正确的假设。与我们的执政党宣称的永远正确没有分别。

家园 你不妨

看看上面刚写的商榷

家园 所以说楼主的观点用在政治斗争上似乎更合适。

民主与否确实不是一个容易理得清的话题,所以拿这个作判断标准本身就有点偏离轨道。

其实人与人的政治和国家之间的政治是有共同点的,是否自己人或者说大家是不是在一个战壕里才是简单明了的前提,有了共同的对手,美国可以和拉登合伙搞苏联,可以和萨达姆一起打伊朗。利益起了冲突,查伟斯这种标准的民选总统也会成为美国人的眼中钉。

我觉得楼主的思考方法其实没有问题,国际政治的手段确实就是两条,抓住这两条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但他选择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有点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因为确实如葡萄所说的,利益是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几乎所有事情的本质,所以用来作判断的手段必须与利益直接挂钩,而民主与否,就太牵强了。那个几百年没有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不论怎么解释,都实在是个硬伤。

家园 如果说

我们就民主国家之间的信任是一种出于安全与控制之余的信任是楼主文字的核心意思达成一致的话。

那么切去你我都认为是硬伤的那个部分,楼主的文字还能否成为一种可以独立自我论证的文字,我认为是存在问题或者是有缺陷的。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家园 还是觉得方法没错。

但论证确实有问题。

对于大国核心阶层的那些人来说,教育体系内学到的只是技术和经历,原则这种东西,不应该是学来的,那是自然产生的,普通人和这些人的区别就在于,对于原则是否有清晰明了的界定和这种原则是否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大学里学习了同样的国际政治理论就能让人形成完全统一的处世原则的话,那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政治教育也应该有同样的功效了,这个显然不是。

而拿儒家思想来对比民主意识,这个倒是有点共通之处,这就在于,对于国家的核心阶层,这两种思想其实都是潜移默化的手段,不过我也确实没有看到楼主往这个方向论证。

所以我觉得用来说人与人的政治斗争更合适,问题没有那么分裂化的倾向。

家园 其实我的观点在于

分析西方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最终是会作为我们与之相处的模式与准则的。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楼主的文字不如井底观天的新文字有用与更贴近事实。

其实,就我的理解,从楼主的文字里可以引申出一个在中国论坛一直争论不休的隐含话题:中国的民主政治。或者说,中国选择民主政治的道路,从多大程度上可以获得独立的民选的国家的信任并获取比目前中国可以从国际政治经济当前秩序下更多的利益与生存空间。

那么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而不是什么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楼主的这篇文字是否对中国当下有多少实际价值与意义。毕竟就我理解,楼主文字的出发点本身就是试图阐述西方国家搞国际政治斗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西方国家搞国际政治斗争的基本原理的出发点。而从你的观点去理解,楼主的阐述更切近一种政策或者政治技巧的原理,而不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基本原理。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家园 本文当清谈看似乎更好些。

与井底望天务实的文字应该不是同一个路数。

用民主来换取信任就跟保留国民党统治来换取美国同盟一样,是根本就没有搞明白问题的本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