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陆川这话儿有点意思了 -- 皇家骑警总监
感觉你资料里的数据不太准确
。。。。
1938年,日本军用钢材占产量的20%就是国力顶峰了。
8511吨弹药,180节车皮就可以都装下
当时驻华日军大概250万(41年和美国开战之前)。
靠这点东西打仗实在是太悬了
解放战争的时候,东北缴获的兵工厂产量也不至于这么底吧?
咱们还是看看别人怎么说吧
东北的贡献在粮食和煤炭上,工业就那么回事,算到日本总量不算什么了
现在问题是这样的,不管算不算这个数字,日本当时的产量和日本以及美国战后统计的资料都根本不支持哪个推论,原文可只是说新兵的训练量,到底是谁附会成普遍情况的?
北支兵工厂一个月枪弹产量是七百万发.满州六个厂产能是一千万发,(可能是和不是日本而是满州的关系,他们的产能不算高.)沈阳厂在九一八前最高产能是月二千万发.
日本本岛的总产能相当于满州和北支的四分之一.如果大陆每月生产是三千万发.那应该那个数字是1941年每月四千万发.
1941年,重庆掌握的兵工厂,(那个时候几乎统一了!)除了兰州和新疆浙江铁工厂外.每月7.92S型枪弹是一千一百万发,其它弹种四百万发.
而日军交战第一个就是弹药条件好.要是四一年一年才四千万发,遭到屠杀的是他们了.
所以,我认为四千万应该是月平均,而不是整年.要知道中国当时,一年也生产一亿多发的子弹!
日军战时据说一天单兵只有1发的补给
我只是觉得你举得那个数字太小了点
据说918后日占东北的军事工业提供了侵华日军武器消耗的40%和弹药消耗的70%。
加上机枪手就算每人每年2000发吧,日本多年平均军队数量就算200万,那一年就要多少子弹?40亿发,就是减半当时日本也是负担不起的,这还是训练用弹,打起来消耗更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月150发,平均每日五发。当年俺们民兵训练时一次实弹射击就是五发这,这是用三八、七九步枪的时期。后来用上了五六式半自动和五六冲也才一次十发。
组织一次实弹射击,因为部队人多,射击场不可能人均一个射击位,所以要轮着来。这样的话一个连(假设每个连都有自己的射击场)每人五发打下来至少要半天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三八这种单发枪人均月150发、年1800发的训练就需要年年、月月、天天泡在射击场上,其他训练都无时间进行。
昭和16年495,180千発
昭和17年449,360千発
昭和18年408,770千発
昭和19年386,720千発
昭和20年59,080千発
手榴弾及び擲弾
昭和16年7,020,000発
昭和17年3,310,000発
昭和18年4,040,000発
昭和19年4,130,000発
昭和20年520,000発
(出所:『戦史叢書 陸軍軍需動員〈2〉』)
昭和16年日本陆军库存弹药够90个师团一会战分 步枪一会战分300发 轻机枪8000发 一师团步枪约6300 轻机枪约380挺
也就是不算重机枪的话开战时库存子弹4亿多发 开战时日军编有51个师团。
陆军最少的一年还生产了3.8亿发子弹。
如果,一次打50发,3天就打完,其他的27天可以练刺杀和战术。还是有可能的。问题是子弹有没有那么多。这个虽然,假设有200万军队,但是,军队也分甲乙丙的,甲种部队,可能一个月打150发,乙丙可能就要训练的少些。到要上战场前,将乙丙部队再加强训练3个月是有可能的。
枪法,确实要多练习。老兵一般都比新兵打的好。首先老兵上战场不怕,能够沉着应战,不会敌人还没看到就把子弹放光了。其次,多打打,多瞄瞄,会打得准得多的。我当年是我们排的3个优秀射手之1。
陆军的另外给了数据
大概就是800多吨吧,日军全部弹药年均万吨上下,就是一半算成子弹(但根据日本陆军那个德性,可能还要超过一半),那也是5000吨,也是3亿发上下了。所以我说不管如何,年均1500发训练量太扯淡了,尤其这还是日陆军41年以后的平均年产量,到了37年以前就更不可能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