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乔老爷的立等可取 -- 萨苏

共:💬26 🌺20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每次看《环球时报》都挺注意的

一看是关于日本的报道就看作者有没有萨苏……

家园 估计老萨埋了后手,有杀手锏呢

杀手锏就是,魔女现身

家园 和萨同病相怜中,我今天晚上帮局长写一篇两千字的论文和

一篇答记者问!

时间,恩,时间5小时,刚完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几个月了,终于来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后来呢????????
家园 想起美国电影《毕业生》插曲

当时的词曲作者都是要凑数,没想到后来成经典了。

家园 《让我们荡起双桨》也是这么写的

多年前看过对乔羽的采访,说某天刘炽找他,说,你给我写个歌词吧。乔说,行啊。第二天就交稿了。

家园 太猛了,难忘今宵居然是这样弄出来的
家园

乔老爷的作品篇篇喜欢

家园 汪老的事情我知道一点

没有见过面的时候,大家可能都会以为乔老爷这个级别的人物一定有点儿架子,其实,从我接触的文化界和科技界人物来看,越是有成就的,越没架子。这也不全是修养问题,最简单的理由是 – 他忙得都顾不上摆架子了。娄楠导演和我说过他第一次见汪曾祺先生时候的情景 – 当时汪先生可能是在一个礼堂里督排什么节目,娄导到礼堂里面一说找汪先生,马上有人喊 – “汪先生,汪先生,外面有人找。”接着只见一个肌肉发达的老爷子身穿跨栏背心,略佝偻着身子就出来了,动作灵敏,双手垂膝,目光炯炯 – 人形容曰 – 简直一个老猿阿!

因为我很喜欢汪先生的文章,读过他的全集和关于他的文章,他的一些事情文章中有所提及。

我感觉,汪先生没架子除了为人淡薄、和善之外,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他真实处境远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优越,仅举一例,汪老这么高的水平,自己一辈子却没分上房子,有一阵一家人住夫人施松卿在新华社分的一个房子(好像是在甘家口吧),而晚年和儿子住一起,不过一个小二居而已(好像在蒲黄榆)。在7、80年代初写作高峰时期,汪先生没有自己的书房,甚至自己的书桌都没有,要和孩子抢一个饭桌用。他自己说他先坐在那里构思,等想成熟了,孩子赶紧让地方,所谓“下蛋”,《受戒》、《大淖记事》等传世名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写出来的。汪先生的儿子汪朗回忆到(和汪先生自己的文章里面细节有一点点不同):

那一段,爸爸确实有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当时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两间房里,只有小屋的一张桌子可供写写画画,可住在小屋的小妹妹经常上夜班,要睡到晚上九点多十点才起床,爸爸着急写作,又不敢吵醒女儿,憋得四处乱转,那模样,好像一只母鸡想下蛋而找不到窝一样。等到妹妹一醒,他马上蹿进屋里,铺开稿纸,头也不抬便动起笔来。这时候,就是闹八级地震他也未必在乎。时间一长,我们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一见他心神不定的样子便问:“老头儿,又憋蛋了?…‘老头儿”也欣然接受这一“尊称”,常常在写文章之前郑重宣布:“别闹,别闹,我要下蛋了!”

“老头儿”的蛋一般下得都挺顺利。他在写作之前总要静静地想上好一阵,目不旁视,凡人不理,我们几个做儿女的名之为“直眉瞪眼”。一旦动起笔来,就很少中断,往往一气呵成。他的文稿,都很干净,间或有一两处增删,但是没有涂成过大花脸。

当时我读到此处,唏嘘不已。我感觉也许这张图片更能表现汪老的风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汪曾褀
家园 【文摘】

说到乔羽老先生的词,其间的故事一抓一箩筐。最有趣的当数《难忘今宵》。乔老说,当年写作这首歌词,前后用了两小时。那是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排练现场,当时总导演黄一鹤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映衬的歌曲,于是匆匆地来到乔羽办公室,开口便直接要歌词,“你马上给我写首歌词,春节晚会上要用。”乔羽当时很吃惊,“你说‘马上’,什么概念?”“就是现在,我坐在这里等,写好就拿走!”乔羽眼见总导演急得不行,但是又无法当场写就,于是让导演先回,答应早上5点一定交稿。但是送走导演已是凌晨3点,而且事情来得太急,导演连要写什么内容也没有交待。这时,乔羽已经顾不及询问,他联想当时的晚会,大年三十家家团圆,人人都有美好的祝福,这应该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灵感骤来,疾如春雨。乔羽马上动笔,挥毫立就,“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歌词情感深厚,道出了除夕夜所有中国人的心声。两小时内一气呵成,早晨5点,这首词准时交到导演手中。
原文链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