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评】命运的蒲公英 -- 萨苏
分析的对!老蔡是出于对gmd的绝望才选择了留下!
谢宝!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非常喜欢马甲兄作品结尾的点睛之笔,浓浓亲情、乡情、赤子情如同三月桃花迎春开放……只是付出的代价太让人心痛!也许是“我笑别人太疯癫,他人笑我看不穿”吧!
因为也许也面临同样的选择,没有那样深重,性质上也相似。自己也就罢了,妻儿总要对得住的吧。
当大清王朝被蛮夷撞开天朝国门后,“中国要变,成为强国”就成了中国各个阶层的目标,因此中国试了各种手段——洋务、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议会制、总统制、军政、训政……结果呢?路路不通,鼻青脸肿的中国人到最后发现,我们只有TG宣传的道路还没走,这条路上将会发生什么,当时的人不知道,但是这在当时是唯一有点希望的路,“就算不好,还能比现在不好?”结果走这条路的结果还算让人能够接受。看过资料,当大陆这里在TG的领导下土改、镇反、整军、建立工业体系的时候,TW在花生米的领导下干着同样的事,而且很多事情(比如冤假错案、侵犯人权等等)都能找到对应的版本,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负责,好坏皆是。蔡长官回乡后的事情让人心疼,在“眷村”的故事也未必个个是大团圆结尾。
我才有在不违背国家民族利益前提下“小杖受大杖走”的想法,毕竟这个世界不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而是谁错的最少,谁笑到最后。在明知道自己及所处阶级很可能是革命对象的前提下,对tg抱有希望,置自己于险地还可理解,置妻儿亲人于险地实在有些不太明智。当然,我的这些想法都是事后诸葛马后炮而已。
恐怕未必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坏事。
多说一句,象蔡智诚这样的人,最初走进社会的时候,可能走进共产党,也可能走进国民党,目的都是一样的。他走进了国民党,并且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不是为了国民党的理想而奋斗。
当国民党失败的时候,蔡智诚的痛苦大约只在自己的努力完全付诸东流,但是,他也许会认为,另一些同样的中国人,用不同的道路,把他的理想走通了。
蔡智诚好像一直也没有理解“阶级”在当时社会的含义,从他和壮丁谈心开始就是这个样子。
或许,蔡家的人都一样。
1840年后的100多年,中国人作为总体,真的是苦难叠着苦难
现在回头看,有些苦难是必须的,但大多数苦难就是纯粹的苦难。作为小老百姓,没处躲没处藏,只能生挺,挺不过去就是个死,而且自己连死法都不能选择。在那个年代若能寿终正寝,需要祖宗积多大的德,祖坟冒什么样的烟啊
我们对这些东西不可把握。只有把能做好的东西尽量做好啦!
那个时代与铁血、革命、战争、动乱挂钩。就像一首史诗一样,前波后浪起伏催逼,奏出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管弦乐。
我们自己的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似乎失去的不只是祖辈坚定的信仰。容易在物质的世界里迷失。
一笑,似乎以为自己在社会上努力的打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就是做到最好。看了这样的有血性的文字,才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无论是骑兵还是蒲公英,里面的人物都描写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读者读着读着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主人公成为好朋友,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为他的挫折而痛惜。
虽然可能不乏马甲兄想象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历史小说也没必要写成干巴巴的历史,小人物的生活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把骑兵改编成电影的那位“茶壶茶杯”导演的做法又有点儿太离谱了,暴殄天物,狗尾续貂,真是糟蹋了马甲的好东西,简直太无耻了!!!
喜欢马甲笔下的“刘大爷”“蔡长官”,也很喜欢“蔡军医”、“蛋蛋姐”,他们都是可爱而生动的小人物,中华民族的优秀小人物!
我觉得<<蒲公英>>很象<<静静的顿河>>.从敌人的眼光来审视胜利者.
如果要发表的话可能需要做个修改:
应该是法文,dent de lion(好玩的是法文里的蒲公英却有另外一个名字--pissenlit)。法文中的dent是牙齿,和英文中的牙医(dentist)、牙科(dentistry)都源自拉丁文的dent(牙齿)。由于发音上的原因dent在英文中变成了dan。叫蒲公英“狮子的牙齿”是因为它叶子的形状。
还有一个地方也许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
很多沼泽地原本并不存在,隆美尔为了防空降命令把Douve河的大坝闸门打开,引河水把诺曼底的低地淹没,造成了许多原来不存在的人工沼泽,淹死了不少空降兵。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敖先生说过的。他当兵的时候,还有个高级军官常常说“三扁不如一圆,X屁股等于过年”。另外一次,金门司令官夜巡,看见一个小兵手淫。第二天训话,要求士兵们向那个小兵学习,说是卫生。
台湾军队80年代还存在营妓。我的朋友,70年代末当兵,同僚请求替他出差买菜,顺便就访问了妓寮,回营后没过两天就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