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五)邓韩之争 -- 史文恭
但怎么看着邓、韩之争也有一些丁伟、孔捷向李云龙吃大户的味道。
我军兄弟部队争战利品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不过,这也没啥不好,按劳分配,公平原则啊。
影视作品里如《亮剑》李云龙部打进城之后到处忙着贴封条。兄弟部队什么都没抢到不免生气就劫了他手下的一个军装仓库。闹得老李掏枪大叫:“老子又不是地主老财,......,全给老子放回去”
在一些回忆性的文章里也见到过类似记载,某老将率部突破敌人前沿,缴获二百余支枪械,留下一个班看守,不料战斗结束之后却发现武器已经被兄弟部队抢走。怒火中烧之下,某老将把官司打到了军部。建国后记者问他,他答道:“打起仗来都是这个样子,XX是这样,XXX也是这样。”记者问“你呢?”他答“一样,一样”
其实问题不在于蛋炒饭,是当时屋子里有几个人,3个还是7个?是在干闲事还是正事?彭德怀有没有下棋?等于按杨迪记载的细节,毛岸英是在脱岗干闲事,不遵守避难规定;所以我提出反证说他的书细节有漏洞,就是这样。论证过程我已经写在我的帖子里了。
双方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人体美学的高度,好。真理越辩越明,就算说服不了对方,起码说清楚了自己立论的依据。
俺个人觉得这个辩论充分体现了忘情和教头二人的专业特点,忘情作为车辆专业,在设备质量、数量上着眼较多,教头作为经济专业,在数字的加减乘除上兜圈熟练。
呵呵,两位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暂告一段落(邓、韩之争大概不是西西河能解决的),咱们继续往下看(教头不许“下面没有了”!),狗昂狗昂?
谢谢牛铃兄。
关于第二次偷渡43军主力师长政委上,俄觉得史兄过于看重了。
两次偷渡加起来兵力与金门差不多,前有金门之鉴,本次必须有压得住台的干部上。那么派谁?
按史兄文中来看,第二次韩打算派军参谋长宁,只是宁自伤而改派他人。
另一方面,43军本来就是主军,面对韩咄咄逼人的挑战,邓要尽可能地主控局面的。既然43军上师长政委,40军再派一个同级别的,要吵架了合适吗?俄个人看法,第二次偷渡两军主官最后是兵团部敲定的,43军师长政委,40军师政治部主任,比较好的搭配。如果按韩的历来做法,不想颠倒过来才怪。
史兄关于邓艾的比喻可真有趣,回想起来,邓韩的某些方面,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影子,挺有体会头的。
邓的谨慎基本一贯。不过,打锦州时的建议,谨慎之中又透出战略眼光,与太祖锲合,不能不说有其出彩之处。
事实上,43军的师长政委是邓华指定派上去的。而40军的人选,他没有指定,因为40军毕竟隶属12兵团,这些人事问题,他不干预韩先楚。
但韩先楚为什么没有派师长上去,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刘振华据《战将》里面说,是本人主动要求的。---而刘振华自己在《海南之战》里,说是上级指派他去的。----总而言之,43军第一次偷渡一个加强营是师参谋长苟在松带队,第二次偷渡一个加强团,还是派一个同级干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这就产生了一个谁指挥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显然韩先楚是考虑到的。
但他似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他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在第三次登陆时,用自己带队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俺提出这个主官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想提醒43军和十五兵团对解放海南的主观积极性并不差于40军。---否则,假如邓华和李作鹏还准备等待五六月份再登陆的话,他们怎么会在3月26日,把主力师的主官偷渡到海南岛上呢?
关于邓艾的比喻,您可以上网上搜一搜刘振华的《海南之战》下载,里面43军的作战总计报告里,李作鹏对40军的酸气和不服气是很明显的。
下载链接如下:
http://www.bibidu.com/fileview-960805.html
第二阶段打邸平里不折不扣是冒进,但是第一阶段弃邸打横城应该属于平庸。
李奇威与韩的眼光一样毒辣,可一方是联合国军的主将,一方只是阻击偏师的担当。唉!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